后台这两天被问爆了一个问题——
“房价跌了三年,政策又在拼命托底,现在到底该不该买房?”
别说你犹豫,连地产圈的大佬都在掂量。
更有意思的是,马云和李嘉诚,罕见地站到了同一阵线。
![]()
一、楼市的“三年去泡沫期”,正在进入下半场
先看一组冷数据:
2024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 11.3%
销售额下降 15.7%
新房均价跌 3.2%
二手房均价跌 5.1%
三年连跌,全国房价较高峰期整体 缩水三成,不少城市的泡沫已经被挤得七七八八。
与此同时, 政策面却开足了“托底引擎”:
多地取消限购、限售;
公积金贷款额度上调;
房贷利率低至 3%以下,首付甚至可压到 15%;
买房契税、增值税减免频出。
一句话:市场还在调整,政策却在拼命救市。
![]()
马云:刚需可以上,投资别急!
马云在2025年3月的一次内部讲话中,罕见地谈到了房地产:
“房子还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他进一步指出:
对刚需和改善型家庭来说,现在可能正是“窗口期”;
但对投机炒作的人来说,机会已经过去。
长期看,城镇化和改善需求仍会拉动市场,但
“炒房暴富”的时代,已经翻篇。
![]()
李嘉诚:价格合理 + 需求匹配,才是真机会
李嘉诚今年年初在接受采访时的态度也异常谨慎:
“楼市从非理性繁荣回到价值区间,是必然。”
他的判断更偏理性——
自住需求要看两个前提:价格合理 + 个人资金匹配。
只有这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才值得出手。
否则,就算房价跌了,也不是你的“低点”。
![]()
两位首富的信号:买房进入“分化时代”
结合马云与李嘉诚的观点,可以得出清晰结论:
✅ 刚需/改善型:趁价格和利率双低期,可以出手。
✅ 投资/投机型:市场结构还没完全调整,盲目冲会被套。
![]()
三种人群,三种策略
① 刚需/改善型:现在是“机会期”
从2022年起,全国房价平均跌幅已达 30%,
同时叠加低利率、税收减免、政策松绑,
这波组合拳明显在“托底刚需”。
如果你有稳定工作、有真实自住需求,
别等“反弹”后才上车,
因为政策窗口期不会永远开着。
![]()
② 投机型买家:谨慎为妙
当前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高达 40+,
二三线城市也在 20~25 之间。
这意味着:
“不吃不喝20年,才能买套房。”
此刻盲目投资,只会被锁在高位,
不如持币观望,等市场真正筑底。
![]()
③ 城市选择:别被“一线情结”绑架
过去大家都信奉“一线保值”,
但现在的现实是:
三四线城市的泡沫已基本出清,部分区域跌到地板价;
而一线核心区动辄 500-600万/套,
仍存在不小泡沫,未来不排除“补跌”风险。
如果你预算有限、生活重心稳定,
优先考虑经济活跃、人口流入的二线城市,
比如合肥、长沙、成都这类“新强省会”,
反而更有性价比。
![]()
最后一句话:2025年,买房的逻辑彻底变了
“不是全民冲,也不是全民等。”
你要做的,是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1️⃣ 我买房是为了住,还是为了赌?
2️⃣ 我的现金流能否撑住3~5年的波动?
3️⃣ 这套房子能否真正改善生活质量?
如果答案是“为住”“能撑”“能改善”,
那就别犹豫——你不是接盘侠,而是在抄稳底。
如果只是“怕错过”“想赌反弹”,
那就请你记住:楼市不再奖励赌徒。
互动话题:
如果现在你手里有 100万首付,
你会选择——
一线城市核心区,等补跌机会?
还是 三四线地板价城市,抄实惠?
评论区聊聊
看看2025年的“买房勇士”,到底怎么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