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项颖知10月24日报道:在乡村振兴和新城建设中,社会组织和各类公益力量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日前,由上海市民政局指导,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奉贤区民政局联合主办的沪上社会组织媒体开放日活动走进奉贤区柘林镇迎龙村。记者们参观了宅基养老点和特色营地、聆听现场分享并参与体验,感受社会组织在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的创新举措和经验成果。
![]()
文旅产业升级助养老服务提质
踏入迎龙村,整片别致清新的民宿令人眼前一亮。这是该村以60多亩宅基地联手知名房屋运营品牌打造的“恋链轻舍”,融合当地文旅资源,形成了“吃、住、行、娱、乐”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路线。
这一项目解决了来村团建、游玩客流晚上“住”的问题,留住了人气、扩大了消费。对村民来说,可以通过售卖本地农产品增收,民宿的运营也拓展了家门口的就业岗位。
变化背后,有着沪上4A级社会组织“迎龙公益服务社”的身影。这家从村里走出的服务社以乡村振兴为己任,通过开展体验式乡村生态旅游等项目吸引青年回村扎根发展。
流转出宅基地的独居老人如今住进了村里由服务社运营的养老服务中心,不仅能获得一年约8万元的宅基地租金收益,还能以每月千元左右的优惠价格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养老服务。村内青年、老人、村外工作的子女对此都很满意,这一“多赢”模式也为可持续发展的乡村养老树立了新范式。
![]()
社会资金注入扶乡村品牌上马
成立于2019年的小时光文化促进中心也是由奉贤走出的社会组织,致力于将乡村零散自留地变为融合生态与经济的“宝贝田”。“主理人”何花的创业之路缘于想为自己孩子定制一堂家门口的科普课。从寻找到创造,她逐渐结合本地特色和需求建立起文化服务供应团队,将果蔬打造成“艺术花篮”送体验课程进各种社会机构,也探索出了一条助力农户增收创收的新路径。
在这一过程中,来自社会的资金注入和专业化赋能起到了关键推动作用。由上海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创新搭建的“聚力计划”,将来自社区的项目需求、来自基金会的专项资金投入需求和像“小时光”这类具有执行力的社会服务机构整合起来,自启动以来已推动超过27个公益项目签约落地,为整合优势资源、推动民生服务精准触达基层、激发治理创新拓展了新空间。
何花坦言,起初只是抱着随便试试的心态,没想到聚力计划成了帮助自己团队迅速成长步入正轨的决定性力量。她的团队如今已吸引不少大学毕业生加入,“这份事业或许目前收入不算高但能稳步向前、开拓视野。希望有一天我们也能推动奉贤特色农产品走出国门,在全球打响品牌。”
![]()
媒体开放日活动现场,这些深耕沪郊农村的社会组织各具特色的生动故事和勇于作为的热忱让记者们印象深刻。据介绍,奉贤区内截至目前已有801家社会组织,其中社会团体174家、民办非企业单位627家,覆盖教育、文化、科技、环保、社会服务等多元领域,并形成独具特色的“贤社荟”社会组织品牌。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