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24日讯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滨州市沾化区以科学的手段持续改良治理盐碱地,昔日瘠薄的低产田如今正逐步蜕变为产出稳定的“新粮仓”。
走进沾化区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项目区,沾化区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正在给片区内农户王治国的玉米进行测产。沾化区富源街道东张村种植户王治国说:“今年我的玉米基本都收获完了,亩产能到1100多斤,以前想都不敢想。”
沾化区地处渤海湾沿岸,现有耕地面积75.34万亩,其中盐碱地面积占比达到70.33%,由于土壤盐量高、土地瘠薄,产量低,当地在地力提升上下功夫。沾化区农业农村局一级主任科员宋有慧说:“在项目区以内,主要采取改善灌水条件,再一个就是增施有机肥,进行土地整平,土壤深松,通过暗管排盐明显改善地力。”
盐碱地的治理关键是水源,项目区以水源保障为核心,新建水源泵站10座,配套沟渠建筑物64座,新建和改建机耕道路27条,对上争取农业用水增量指标,2025年实现项目区春季灌溉率100%,为盐碱地长效治理奠定坚实基础。沾化区农业农村局一级主任科员宋有慧:有效地改善了项目区的灌溉条件,真正做到了旱能浇涝能排。在项目区内建设道路,使项目区的道路通达率达到百分之百,方便了周围群众的出行,也方便了大型机械的作业。
土活了、水足了,好技术更要种进去,项目区推广小麦“全幅匀播”技术,小麦玉米“双深双晚”、种肥同播等种植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闪电新闻记者 王飞飞 通讯员 王杰 滨州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