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隆重介绍一位咱们辽宁老乡,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老师。上世纪 80 年代,她以高亢洪亮的嗓音,成为了几代人的集体记忆。
当年刘兰芳老师有多受欢迎?没经历过的人根本想象不出来。纪录片里留下了这样一幕:只要《岳飞传》的广播,一从大喇叭、小收音机里传出来,全国各地的人就像被施了“定身咒”似的,饭不吃、路也不走了,支棱着耳朵听,生怕漏下一字半句的。直到听见那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伴随着惊堂木“咔哒”一声响,大家带着点回味、可惜和意犹未尽,才慢悠悠地缓过神儿来,完事儿该干啥干啥。
![]()
广播里的评书只能听到声,瞅不着人,就听一个人叭叭叭地讲,怎么就那么有吸引力呢?这就是评书的魅力所在,以声绘形,以言传神。演员通过声音描摹出一个人物、渲染出来一段情节,然后听众靠着自己的代入和想象,才把这个故事给补全,这非常考验评书演员的功力。
老辈说书艺人传下来这么一段话:“世上生意甚多,唯有说书难习。说表评叙非容易,万语千言须记。一要声音洪亮,二要顿挫迟疾。装文扮武我自己,好唱一台大戏。”一部长书,有名有姓有台词的,少说得有百八十个角色,刘兰芳老师单凭她一人,怎么撑起来一台大戏呢?这就要说到评书艺人的基本功——声音化妆。
![]()
![]()
以《岳飞传》来说,岳飞是沉稳、有气魄的文武老生,金兀术是一张嘴就“哇呀呀呀”的二花脸,一听就知道这人脾气挺带劲。又或者是小生,像岳云那样的年轻大小伙子,声音明快有朝气;再比如牛皋的儿子牛通,说话就憋着点憨气,刘兰芳老师通过声音给每个角色赋予了不同的特点,听众一听,就好像能想象出来这个人物的形象和性格,这就是声音化妆。
要达到这种效果,可不是一两天的工夫。曲艺行有句老话,两年胳膊三年腿,十年练出一张嘴。刘兰芳老师之所以走上这条艺术之路,源于一个茶馆、一段评书。
1959年,她的老家辽阳来了一位说书先生。台上,说得口若悬河;台下,听得如痴如醉。一个小姑娘在来听书的一众老头老太太中间格外显眼,她听得更是格外入神儿,这姑娘就是刘兰芳。
![]()
小小年纪,她为什么会义无反顾地踏上求艺之路?3年苦学、7年磨砺,刚刚小有名气却突逢变故,那些年刘兰芳到底经历了什么?又是如何在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年过80,又是什么支撑她依旧活跃在评书舞台?
今晚《故事刚刚好》为您讲述评书泰斗刘兰芳的故事。
![]()
来源:《故事刚刚好》栏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