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越过燕山余脉,洒在北京昌平区南邵镇营坊村的果园里,挂在枝头的苹果还带着露水,泛出淡淡金光。这里是国家苹果标准化示范区,一个让每个苹果都承载着土地承诺的地方。
![]()
在村里有一家果园,质量在周边数一数二。走近细看,会发现他家的果树修剪得格外精神——没有采用传统的矮化修剪法,而是让枝条舒展地伸向天空,苹果成串生长,像一串串红灯笼挂在枝头。这独特的修剪技艺,是家人在手机上学来的新技术,集各家所长,自成一体。
![]()
![]()
果园的主人庞连才,是位年近八旬的老爷子。此刻,他正带着全家人在果园里忙碌着。晨光中,老人银发闪烁,那双布满老茧的手却格外稳健,轻轻托起一个红富士,像捧着初生的婴儿:“这个得有八两。”老人掂了掂,递给女儿过秤——果然,称重显示405克,女儿笑着把苹果放进标着“特级”的果箱里,笔者在现场看到老人选出的超大果还有不少九两多。这看似简单的分类,藏着老人坚守了一辈子的道理:“让买家吃到的是最好的苹果,这是咱们做人的本分。”这句朴实的话,在如今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听起来像出土文物般珍贵。
![]()
为了保证这份“本分”,他们舍得下本钱。常年使用双倍于普通农户的有机肥,买的还是国家补贴的优质有机菌肥。别人家建堆肥池省成本,他们宁可多花钱也要用最好的肥料。土地最懂回报——你待它真心,它便还你诚意。这片果园的土壤松软肥沃,抓一把在手里,能闻到生命的气息。果园里,150棵果树各展风姿。主力是红富士,沉甸甸地压弯枝头;间种着王林、黄香蕉,为果园增添别样风味。今年又添了新成员——瑞雪和黄金维纳斯,虽然刚刚挂果,却已显出不俗的气质。老人说,品种要多,才能让客人尝到不同的好味道。
![]()
![]()
![]()
![]()
![]()
![]()
选果的工作繁琐而细致。每个苹果都要过秤,确保每箱重量基本一致。阳光渐渐炽烈,露水蒸发,苹果更加鲜亮。一家人埋头忙碌,偶尔交流,多是关于苹果的大小、色泽、果形。“差一钱也是差”老人认真地说:“客人信任咱们,咱们不能辜负这份信任。”这话让我想起他家的修剪技术——不盲从传统,也不固步自封,通过手机学习新技术,集各家之长。这种开放与坚守的平衡,恰如这片果园:既接纳阳光雨露,又深深扎根土地。
![]()
![]()
![]()
![]()
![]()
傍晚时分,装满苹果的箱子整齐排列,即将发往全国各地。夕阳给果园镀上金色,老人站在果树间,身影与果树融为一体。他守护的不仅是这片果园,更是一种即将失传的匠心——对土地的敬畏,对作物的用心,对食客的责任。在这个标准化示范区里,他们真正实现了“每个苹果都承载着土地的承诺”。这承诺写在每一个精心修剪的枝头,每一勺优质的有机肥里,每一次认真的称重中。
![]()
当您收到一箱来自昌平营坊村的苹果,品尝那清脆甘甜时,尝到的不只是阳光雨露的滋味,更是一家人用匠心守护的“本分”。这份本分,比苹果本身更甜,更能滋养人心。(文/摄 薛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