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每天1-2篇,有时控制不住自己会写3篇,甚至4篇,财经类和敏感类文章主要发布在星球,公众号以地缘和海外类文章为主。
![]()
【正文】
本文在《四中全会前瞻》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四中全会公报的变与不变(与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进行对比)。
![]()
一、整体框架的变化
框架的变化体现出方向的变化。本次全会公报的框架大致为评价过去五年取得的成就、分析未来五年的内外部环境、明确未来五年的目标及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提出未来五年的12项任务、明确在党建等方面给予政治保障的任务以及对年内工作做出安排等。
(一)涉及过去、现状、原则、目标的篇幅有明显缩减
本次四中全会公报全文共计5071字,较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的6203字减少了1132字,内容看减少的字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对过去的回溯篇幅由1174字减少至561字。
2、对现状、原则及目标的阐述篇幅由2398字减少至1063字。
换言之,本次四中全会公报涉及过去及现状的内容在篇幅上有明显缩减,这主要是因为十九届五中全会的公报首次涉及到远景目标等内容,赋予其一定篇幅进行阐述。
(二)均提出了12大任务:内容更精要,但增加了新发展格局和区域发展的篇幅
两次全会公报均提出了未来五年的12大任务,不过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的内容更精要,字数由2085字精减至1867字。不过,本次全会公报在“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字数由126字增至150字)和“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字数由138字增至167字)等两个方面的篇幅有明显增加。
这说明,后续五年对国内大市场的建设及区域经济而已的重视程度会有明显上升。
(三)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两项任务的位次前移
和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相比,本次在12项任务中将“建设现化化产业体系”由第2前移至第1,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由第9前移至第5。
1、五年前的任务1和任务2分别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和“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本次的任务1和任务2则分别调整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和“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变化说明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的实体经济为重中之重,科技自立自强要全面服务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
也即,要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及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
2、五年前的任务9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本次的任务5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这一位次和表述上的变化既说明过去五年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亦说明未来五年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将会更加主动有为且力度更大,以及重视程度大幅抬升,即由被动跟随全面转向主动出海。
(四)新增“会议精神学习”和“党建反腐”两项任务
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相比,本次公报新增了两项任务,即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要学习好贯彻全会精神以及提出要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坚定不移开展反腐败斗争。实际上,这两项任务均可以归结为党建,而党建一直是历届四中全会的重要议题。
(五)本次会议还承担着10月政治局会议的职能
按惯例,每年4月、7月、10月和12月会分别召开一次以经济为主题的政治局会议,本次10月召开的四中全会则相当于取代了本应于10月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例如,本次公报明确全会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强调要坚决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兜牢基层“三保”底线,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
二、关键词上的微妙变化(一)“发展”“现代化”“坚持”“稳”“加快”“安全”“高质量”“强国”等频率较高
从关键词上看,频率较高的词汇依次为发展(58次)、现代化(23次)、坚持(21次)、稳(20次)、加快(16次)、安全(15次)、高质量(13次)、强国(10次)、科技(10次)、产业(9次)、统筹(9次)、改革(8次)、目标(7次)、提升(7次)、市场(7次)、优势(6次)、风险(5次)等。
以上说明,未来的方向仍然是稳中有进,即在强调国家安全的基础上更注重发展,而这里的发展则仍然是高质量为主,并朝着2035年的远景目标努力。这主要是因为未来五年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
(二)“稳”“高质量”“加快”“制造业”等关键词出现的频率有所上升
虽然篇幅有所缩减,但和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相比,“稳”“高质量”“加快”“制造业”等关键词在本次公报中出现的频率有明显增加。结合相关内容来看,这些频率增加的关键词主要集中在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说明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紧迫性非常高,未来政策在支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的力度会进一步加强。
(三)“改革”“市场”“挑战”“新发展理念”“绿色”等关键词出现的频率有所下降
内容上看,“改革”“市场”“挑战”“新发展理念”“绿色”等关键词在本次公报中出现的频率有所下降,“发展”“坚持”“安全”“产业”“提升”等关键词的频率亦有明显下降。这主要是因为,部分表述相较以前出现了调整,如绿色被美丽取代等。
同时,上述关键词频率的变化亦说明当前的信心较五年前有明显提升。
(四)“制造业”“大力”“房地产”“信心”“地方债务风险”等关键词为首次出现
本次公报有五个关键词为首次出现,值得关注。
1、首次提及制造业,即“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体现出对制造业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
2、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大力繁荣文化事业”,体现出对消费和文化的重视。
3、提出“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表明房地产仍是重中之重,但政策倾向性亦比较明显,即房地产已经告别过去的“三高”阶段。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提法放在了民生保障方面,说明政策力度仍不会太大,在不出问题的基础上推动房地产逐步迈入常态发展轨道。
4、提出“增强必胜信心”,鼓舞士气的用意很明显,亦说明当前的信心较以前有提升。
5、提出“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这一提法出现在今年的任务部分,说明短期内政策支持地方债务风险化解的力度仍会加大,2028年的任务大概率会提前完成。
(五)未提“财税金融”:表明二者的从属性地位会进一步突出
本次公报不仅提了房地产,还提了地方政府债务,但唯独没有金融和财税,这和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相反(未提房地产和地方政府债务、但提了财税金融)。这说明,二十届三中全会确立的“财税金融”从属性地位被进一步强化了,即后续的财税金融政策要服从于服务实体经济这个大局,要配合其它政策的实施。
三、基调和方向上的变化:更自信更乐观(一)对过去取得的成就很满意
从对过去五年取得成就的评价来看,决策层是比较满意的,如公报提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力跃上新台阶,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实现良好开局等”。
(二)对未来环境的变化和自身优势更有信心,提出要敢于斗争
1、虽然公报提出未来五年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但其同时亦提出“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并列举了我国四大优势,即制度优势、市场优势(超大规模)、完整产业体系优势及丰富人才资源优势等,这表明对未来五年环境的变化我们更有信心了,当然这得益于过去五年取得的一系列成就。
2、公报提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意味着后续若不友好(敌对)国家与地区制裁中国,我们一定会积极进行反制,即通过斗争来维护自身权益(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三)对未来五年的目标提出要求:“高质量发展”和“科技自立自强”是重中之重
本次公报提出了未来五年的目标,虽然比较简短,但从顺序上看,“高质量发展”和“科技自立自强”被赋予极其重要的位置,即高质量发展要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要大幅提升。这一表述能够清晰地说明未来政策的发力点在哪里。
四、未来五年12项任务的具体变化:首提“航天强国”“农业强国”等
接下来我们需要分析未来五年12项任务的具体变化:
(一)任务1:“制造业”“航天强国”“未来产业”“融合化”是首次提法
在任务1(“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方面,公报首次提出“制造业”“航天强国”“未来产业”“融合化”等,说明未来五年将会更加注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而这里的先进制造业主要包括机械制造、汽车制造、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细分行业。
(二)任务2:提出“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
在任务2(“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公报将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科技强国放在一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体现出对高水平科技和对新质生产力的高度重视,意味着要通过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等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卡脖子。
(三)任务3:提出“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结合”
在任务3(“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方面,公报提出“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结合…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意味着后续会更加注重供给和需求的适配性,并在宏观政策上由过去以投资和物为主向消费和人倾斜,即告别过去以生产端、供给端、投资端为主的宏观政策导向。
(四)其它9项任务:关注“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等提法
1、任务4(“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提出“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
2、任务5(“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提出“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拓展国际循环…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意味着后续出海将会更加主动,同时以国际合作上以形成利益共同体的双向投资合作模式为主(如此一旦海外投资出现被制裁、敲诈等问题时可以及时反制)。
3、任务6(“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这是首次提出农业强国,意味着农业领域的规模化效应会有所体现,未来将会在农业领域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4、任务7(“优化区域经济而已,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发挥重点区域增长极作用”,即后续长三角、大湾区等特定区域的引领作用会进一步增强,重大生产力的布局会在国家层面进行统筹。
5、任务8(“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提出“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加快发蔚县文化产业,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6、任务9(“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出“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7、任务10(“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提出“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稳妥推进实现碳达峰”,意味着中国承诺实现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没有发生变化。
8、任务11(“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提出“加强重点领域国家安全能力建设”。
9、任务12(“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出“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战略能力”,意味着国防能力也要服务于发展利益,保障中国海外资产,这很有必要。
五、结语
(一)在港澳台上的表述由之前的“要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调整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这一变化说明:
1、由“保持”到“促进”的变化意味着后续针对香港和澳门还会有一些增量政策。
2、针对台湾方面的“推进祖国统一大业”被单独拿出来,可能具有特别的意思。
(二)本次尚未公布向全会就《建议(讨论稿)》作的说明。
(三)市场很期待能够从公报中看到更多细节,但公报仅能提供比较宏观且较为定性的内容,更详细的内容需要待一个星期以后公布的建议稿。
(四)从内容、基调和方向上看,十五五较十四五规划有较好的延续性,但基调更乐观、方向更清晰(更靠近2035年)、内容上更聚焦(高质量发展和科技自立自强)。相较而言,需要关注一些新提法和思路上的变化,如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以先进制造业为根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航天强国与农业强国、拓展双向投资空间、提高捍卫海外发展利益战略能力等。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发布当日的判断。本公众号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本公众号所载信息均为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投资意见或建议。
本公众号对所载原创内容保留一切权利,未经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本公众号所载的任何原创内容。如征得本公众号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梧桐樹智庫》,且不得对相关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