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河为媒促交流
数字赋能谱新篇
南宁绍兴两地运河文化保护
与数字化座谈交流
—2025.10.23 —
2025年10月23日上午,南宁市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所长梁瑜静、副所长杜富海及研究员陈琦、李娜等一行4人赴绍兴市鉴湖研究会(绍兴市浙东运河文化研究中心)开展课题调研座谈,双方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平陆运河经济带与少数民族地区协同发展路径研究》《数字赋能南宁历史文化资源创新转化路径研究》两项课题进行深入交流。绍兴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恬、经济发展研究室主任蔡伟,浙江省大运河文化研究院浙东分中心主任邱志荣,绍兴市鉴湖研究会会长丁兴根,常务副会长柴英龙,副会长秦绍波、戴秀丽等参加会议。
![]()
邱志荣系统介绍了绍兴市鉴湖研究会在绍兴市社联(院)的指导下,在尧舜禹文化、鉴湖文化、浙东运河文化等领域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他强调数字化建设要以基础研究作为支撑,绍兴文化研究成果要为传承中华文脉贡献力量,也表示将认真学习和借鉴南宁社科联在传承中锐意创新,于守正中谋求发展,让运河文化焕发时代新风貌的经验和做法。
秦绍波介绍越生文化传媒集团,通过海内外数字资源的研究、收集、挖掘、整合,转化为数字服务产品,以数字化方式进行保护、激活与利用。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数字技术为地方文献的活化利用提供了全新路径。介绍了在数字信息时代背景下实施推进“中国近代文献保护出版工程”,以纸电同步方式,边征集、边整理、边出版、边销售的模式实现了文化价值与社会效益的双重转化。数字化加持下进一步提升了文化传播效能,更通过大数据整合与交互拓展了文化研究、利用的空间。利用数字转化,为市级重点文化场馆建设提供更丰富、多元的文化史料和表达、展现方式。他还提出构想“浙东运河(古鉴湖)数文共享平台”方案,与会者进行了广泛深入交流。
南宁市社科院经济所所长梁瑜静介绍平陆运河建设情况,如何带动数字化赋能平陆运河建设,推动沿线产业数字化转型与少数民族地区资源共享进行探讨并提出借鉴绍兴数字文库建设经验,构建平陆运河经济带文化资源数据库的初步设想。
张恬介绍了浙东运河系列丛书的编纂历程与学术价值,并强调其在梳理地方文脉、服务当代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丛书以历史纵深支撑文化自信,为运河文化的系统性传承提供了学术基石。建议南宁市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历史文化资源的创新转化,需立足本土特色,构建集采集、整理、存储、应用于一体的数字化平台。
柴英龙就建设浙东运河“文化走廊、经济长廊、旅游热廊”的构想,提出应以运河为纽带,整合沿线文化遗址、民俗非遗与生态资源,打造串珠成链的运河文化带,推动文脉传承与数字化产业深度融合。并指出要古为今用,为乡村振兴,旅游业发展,沿线生态保护提升,让运河活起来,美起来,焕发当代效益。希望未来与南宁市社科院加强学科互动,信息共享,合作交流共促区域文化协同发展,探索跨地域运河文化对话机制。
与会期间就如何通过海外渠道进行数据征集,以及运河文化与海洋文化、平陆运河与少数民族的融合点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交流。
最后,南宁市社联表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平陆运河文化建设当借鉴其法。认为绍兴在文化传承与数字化融合方面的实践具有示范意义,为南宁市运河文化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路径。并对绍兴文化浸透、宣传力度表示高度赞赏。未来双方在运河文化数字化保护与活化利用方面深化合作,共同探索跨区域文化协同创新模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丨李想
审核丨戴秀丽
总期丨889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