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些家长对学校的信任程度很低。
好多家长碰到学校住宿管理方面的事儿,第一反应不是去跟老师或者学校好好沟通一下具体情况,像问问 “住校规定有没有灵活变动的可能”“孩子实际在学校住得怎么样、适不适应” 这些问题,而是直接跳过商量的环节,把举报当成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 。
最近,东华小学的家长在阳光热线问政平台上投诉了一件事。
![]()
他们觉得学校 “全体学生必须住校” 这个规定就是 “一刀切的懒政”。
家长们认为这种规定根本没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还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对孩子身心健康不好。
所以他们希望学校能让那些家离学校近,或者有特殊情况的学生申请走读。
从 10 月份开始,就已经有类似的投诉了,可一直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回应。
到了 10 月 16 日,学校工作人员表示,学校一直以来都是寄宿制学校,而且在招生简章里也清楚地标注了这一点。
要是学生有特殊情况想走读,得提交医院证明之类的材料,学校会根据实际情况来审批走读申请。
10 月 22 日,东莞市教育局给出了回复。
教育局确认学校一年级的招生简章里确实写了 “全寄宿制,不建议身体不适合住宿的孩子报读”。经过沟通,学校也同意那些不是因为生病而想走读的学生可以提出申请。
申请通过之后,这些学生下午放学后就能被家长接回家,不用参加住宿生的晚自习,也不用住校。教育局还建议那些有走读需求的家庭跟学校好好沟通。
主流声音:质疑家长 “既要又要”,强调规则前置性
“招生时写得清清楚楚,报名就等于认同,不想寄宿可以不报”“东华是老牌民办校,有的是走读学校可选,非要占名额又不服从规则”,这类评论占比最高。
![]()
这类评论能成为主流,说到底是说到了大众心里对规则意识和选择权的朴素看法。
不过要是光盯着报名了就等于认同这点,却没考虑到教育有它的特殊之处,那就容易把复杂的家校问题简单地看成是非黑即白的规则判断问题,这样反而看不清矛盾到底出在哪。
先承认这种评论是合理的。
民办学校的招生简章“全寄宿” 作为学校的核心办学模式,早就提前告诉大家了,家长报读的时候确实有自己选择的权利。
这就好比买东西,明明知道是定制款,买完了又要改成常规款,这难免会让人觉得不按规矩来。
从这个角度看,评论里说的 “占了名额又不服从安排”,其实是大家在维护契约精神。
![]()
毕竟有不少家庭是真的需要寄宿资源,如果家长明明知道规则,后来却反悔了,这确实可能会占了别人的机会,也会让学校管理变得很被动。
但关键是,教育不是简单的买卖东西,“寄宿规则” 也不该是那种一旦定了就永远不能变、一点灵活性都没有的死规定。
![]()
评论里说 不想寄宿就别报,可这忽略了两个实际情况。
第一个,很多家长选民办学校,可能是当地公立学校资源紧张,或者是看中学校的教学质量,“寄宿” 对他们来说是没办法才接受的附带条件,并不是一开始就主动想选的。
第二个,孩子能不能适应寄宿是会变的。报名的时候家长觉得孩子能适应,可等孩子入学了,却发现孩子经常失眠、哭闹。这种突然出现的个体差异,可不是一句报名时认同了就能解决的。
教育的关键是要以人为本,要是规则死板到孩子不适应都不能通融一下,那就算规则再严谨,也少了教育该有的人情味。
这类评论背后有一种 “非此即彼” 的想法,好像不是 “完全按照寄宿规则来”,就是 “别来这学校”。但在现实里,很多矛盾解决需要有个 “中间办法”。
就像东华小学,最后在教育局的协调下,允许不是因为生病的学生申请 “放学后接回家、不用参与住宿”。
这样既没有打破 “全寄宿” 这个主要规则,又解决了一部分家庭的紧急问题。
这就说明,遵守规则和照顾特殊情况并不是相互对立的。
评论里那种 “非黑即白” 的看法,其实是把 “规则” 当成了绝对不能改,却忘了好的规则本来就应该能应对特殊情况,有点弹性才对。
也有网友说,现在的家长动不动就要举报。遇事不沟通、先对抗。
![]()
因为家长潜意识里把学校当成了 “对立面”,而不是 “协作方”。
为啥会这样缺乏信任呢?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先说一方面,以前个别学校在住宿管理上出过问题,像存在安全隐患,对家长和学生的诉求不管不顾。
这些负面例子让家长们形成了一种固定看法,觉得学校不会主动去解决问题,甚至认为不举报的话,学校根本不会当回事儿。
另一方面,信息不对称让家长心里的猜疑更多了。
好多学校对住宿规则只是简单做个通知,不会主动跟家长讲规则有哪些弹性空间,特殊情况该怎么处理。
就拿东华小学来说,学校虽然有 “特殊情况能申请走读” 的规定,可没提前明明白白告诉家长。这就导致家长以为必须得住校,就算去沟通也没用。
在这种彼此缺乏信任的状况下,家长直接就跳过沟通环节,选择举报这种看似更有威慑力的方式。
说到底,这其实是家长对 “家校协作” 没信心了,才做出的被动选择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