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姐妹们好呀!这里是唐唐。
在之前的,我们探讨过很多深层次的美学逻辑——从《被低估的「人中」》如何决定幼态感,到《抗衰的尽头是「轮廓固定」》的核心逻辑,再到侧脸下颌线的精致秘密。
无论是打造辨识度,还是抵抗岁月的痕迹,我们始终强调:变美的本质都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然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医美知识鱼龙混杂,很多姐妹对一个项目「好不好」、「安不安全」的判断,往往依赖于碎片化的信息和营销话术。
所以,我决定开辟一个全新的专栏——#。
在这个专栏里,我将带领大家跳过表面的宣传,直接进入全球医美科技的「实验室」和「会议室」,深度解读国内外权威期刊、顶尖专家共识中发布的前沿医美科技与临床论文。
我的目标是:用科学、严谨、有理有据的方式,把那些晦涩难懂的学术知识,转化成你能够理解并应用于自身决策的高级美商。
今天,就要深度解析一篇发表在权威期刊《Journal of Cosmetic Dermatology》上,由中、韩、泰三国医美领域专家学者联合撰写的重磅论文——《Recommendations on Ultrasound-Guided Hyaluronic Acid Soft Tissue Augmentation of the Upper Face in Asians》(《超声引导透明质酸软组织填充在亚洲人上面部的应用建议》)。
![]()
![]()
超声波:HA填充领域的「透视眼」
姐妹们都知道,玻尿酸(HA)填充是面部塑形和抗衰的「万金油」,安全性和耐受性都很好。但是,它的普及度高,并不意味着风险为零。
在所有并发症中,最令人担心的就是血管栓塞导致的严重后果,比如皮肤坏死、视力受损甚至中风。尤其是在上面部,比如额头和眼周,这里的血管分布复杂,个体变异性大。想象一下,你以为自己打在了安全的层次,但因为肉眼不可见,一不小心就可能触碰到血管。
这篇由多国专家共同撰写的研究,正是为了解决这个核心痛点,提出了一个革命性的辅助工具:超声引导技术。
超声波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绝不仅仅是多了一个步骤,它为我们提供了一双「透视眼」。它能做到什么?
①血管精准「地图」:
在注射前,超声可以实时绘制面部血管的分布图,确认关键血管(如眶上动脉、滑车上动脉)的位置和深度,识别出那些肉眼看不见的个体解剖变异。
②实时「导航」:
注射过程中,医生可以实时看到针尖或钝针(套管针)的位置,确保HA填充剂精准地落在预期的筋膜层或骨膜上方的安全层次。
③风险「雷达」:
填充剂在超声下会呈现独特的影像(刚注入时为无回声、边界不清的球状),一旦发现填充物进入血管或对周围血管造成压迫,可以立即停止并采取措施。
④并发症「逆转」:
如果不幸发生血管栓塞或填充物错位,超声可以引导溶解酶(玻尿酸酶)精准地注射到填充物或栓塞处,实现精准逆转。
专家们一致推荐:超声测绘关键结构,是最大程度降低副作用风险的有效方法。他们甚至给出了明确的硬件要求:超声设备频率应至少达到12MHz,才能保证图像清晰度。
![]()
为什么上面部需要「超精密」填充?
姐妹们可能好奇,为什么在上面部填充这件事上,亚洲专家需要专门提出共识?这与我们独特的解剖学特征和审美偏好密不可分。
首先是解剖学风险的集中。
上面部,尤其是额头和眼周,是面部血管的「高风险区」之一。这里的动脉,特别是眼周分支,大多属于终末动脉(End Arteries),这意味着它们缺乏足够的侧支循环保护。一旦血管被填充剂栓塞,血液就无法绕行,可能造成比中下面部更严重的后果。超声介入,正是为了在源头上,利用实时影像避开这些致命的陷阱。
其次是亚洲人群的审美与挑战。
相较于西方人,亚洲人在额头和太阳穴部位往往更追求容量的饱满与平顺感,以营造年轻化和幼态的轮廓。但同时,我们的眶周皮肤更薄,对填充后的凹凸不平和不均匀的耐受度极低。这使得上面的填充不仅要「深」以提供支撑,还要「匀」以保证美感。打得太浅,容易出现玻尿酸特有的丁达尔效应或肉眼可见的团块;打得太深,又可能触及深层血管。
超声引导,为医生提供了一个「黄金分割线」,确保填充物精准落在骨膜上层或筋膜下层等支撑性层次,实现支撑力与平滑度的完美平衡。
最后,专家们在操作建议中也透露了高级填充策略的另一重秘密:材料的流变学选择。
不同的部位需要不同特性的玻尿酸(即G'值)。例如,论文建议对于皮肤极薄的上眼睑,则必须选择G'值极低、更柔软且不易吸水的材料,以防团块或后期水肿。超声引导,恰恰能帮助医生验证填充材料是否确实抵达了它应该工作的层次,从而实现安全与美学的双重目标。
![]()
上面部三大区域的安全操作手册
这篇论文的价值,就在于它不仅提出了概念,还针对亚洲人上面部填充最常见的额头、太阳穴和上眼睑三个区域,给出了基于解剖学和超声影像的具体注射策略。
一、额头(Forehead)
![]()
美学痛点:矫正额头容量缺失或扁平凹陷。
安全关键:额头区域有眶上动脉和滑车上动脉及其分支。这些血管的深浅位置非常多变,它们从眶骨缘下方穿出,向上走行时会从深层穿透额肌来到皮下浅层。
基于超声影像的专家操作建议:
注射层次:根据论文建议,绝大多数情况下,应将填充剂注射到最深的骨膜上层(Supraperiosteal plane)。在这个最深的层次,骨骼本身为血管提供了保护屏障。
工具与手法:专家推荐使用钝头套管针(如25G或23G,5cm)。
超声的应用:在进针前,利用超声确认眶上动脉和滑车上动脉的出孔位置及其上行分支的深度,避免直接穿刺。将钝针推到骨面上后,利用超声再次确认套管针尖端与血管保持安全距离,再开始采用扇形注射法(Fanning Technique)缓慢推注。
二、太阳穴(Temple)
![]()
美学痛点:改善太阳穴凹陷或「菱形脸」外观,同时可以实现侧眉提升效果。
安全关键:太阳穴区域最需要警惕的是颞浅动脉、深颞动脉以及变异性极高的内侧颧颞静脉(MZTV)。这根静脉口径可达2mm,极易受到损伤导致血管事件。
基于超声影像的专家操作建议:
注射层次:论文指出,太阳穴的填充可以根据凹陷程度选择:
①浅层注射:在颞浅筋膜和深颞筋膜之间(Interfacial plane/Superficial plane),适合矫正轻度或后部凹陷。
②深层注射:在骨膜上层,适合严重凹陷或需要骨性支撑的情况。
超声的应用:专家强调,超声可以清楚地看到颞深筋膜、颞浅筋膜以及前、后深颞动脉。通过超声引导,可以找到这片区域的「无血管安全区」。
三、上眼睑/眶周(Upper Eyelids/Sunken Eyes)
![]()
美学痛点:矫正上眼睑凹陷(「Tear Trough」的上面部延伸),改善疲惫老态。
安全关键:这是上面部最「薄」也最危险的区域之一。主要血管包括眶上动脉、滑车上动脉,以及源自眼动脉的角动脉和鼻背动脉。更深层是眼球和视觉神经,任何意外都可能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基于超声影像的专家操作建议:
注射层次:论文明确指出,必须使用极小的容量(≤0.5ml)和低G值、非交联的软性HA填充剂。主要层次是深层,即肌下层或眶隔前层(Preseptal Plane),也就是眼轮匝肌后脂肪垫(Retro-orbicularis Oculi Fat, ROOF)的位置。
工具与手法:建议使用钝头套管针(25G-23G)从外侧入路,慢速逆行线性注射。
超声的应用:专家共识强调,超声能帮助操作者识别眶隔,并避开眶上动脉出孔点,确保针尖在眶隔前的安全位置进行填充,从而避免损伤深层的眼动脉分支。
这篇论文的核心结论非常明确:在解剖变异普遍存在的上面部,将超声作为辅助,能够为玻尿酸(HA)填充提供额外的安全保障。它不仅有助于预防风险,还能在出现血管并发症时,作为精准治疗的工具。
当然,任何技术都有其局限性。超声引导技术仍处于发展初期,它要求注射医生不仅具备精湛的注射技术和深厚的解剖学知识,还必须掌握超声影像学的原理和操作技能。因此,超声引导填充的操作门槛实际上是提高了的。
对我们来说,这篇论文的价值或许正在于,未来,那些能够结合先进科学工具(如超声)进行风险评估和精准操作的专业人士将更有可能成为我们求美之路上的优先之选。
变美,永远不是追求「一蹴而就」的锋利,而是安全、精准、流畅的自然过渡。希望每个姐妹都能从科学的维度,更好地武装自己的求美之路。
好了,今天的# 深度解析就到这里。
唐唐在此,懂美更懂你,我们下期再见啦!
早安,我爱这个世界~
![]()
关于唐唐:
深耕医美领域 18 年的资深专业人士,职业履历覆盖医美领域核心环节,从一线临床服务全流程的深度参与,到品牌战略管理的全局把控,以全链路实践经验与前沿美学洞察,在行业内树立专业标杆。现任国内顶尖医美集团CMO、医美连锁机构CEO。
独家推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