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沙/文
莫泊桑有个短篇小说,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当年老师讲解时,会刻意解读为它揭露了资本主义国家人与人关系的冷漠。
事实是,它写出了跨越国界和时空的人情世故。不然,不会引发社会主义国家人的共鸣。
莫泊桑是个大家,文章结构,叙事能力,对人情世故的把控,都非常出奇,当然,写的也比较狠,它道出了成人世界的不堪底色,不留一点温情:在功利面前,亲情被标了价格,除了各个什么也做不了的侄子:成功了你就是亲弟弟,全家都盼着回来,不成功就是那个人,看到了也不相认。
最近,在中文网络,和之类似的一篇很短的网文也爆火了,引发了中年人的公祭。
![]()
和之前在中文网爆火的其他文案不同,这个网文没时间、没地点,甚至没细节,几乎没有完整故事。但是寥寥百字,却把一个底层中年男人的一生,周围人的看法,写的清清楚楚。
如果是今年49岁,这个堂哥是1976年出生的,读书时还没赶上扩招,想读大学,哪怕是中专都很难,估计他就是初中学历,找到好工作的可能几乎是零。
尽管是家族的唯一男丁,受到不少溺爱,但是从他的经历看,这是个很普通的家庭,没有资源加持。
没能考学,没能参军(穷人家的孩子参军就是参军,很多转业到体制内的,基本是提前设计好的),没有资源,他和同龄人能做的就是进厂打工,甚至工地搬砖。
堂妹眼里,这也才是务了正业,然后攒钱,在家盖房,结婚,生孩,把孩子放家里当留守儿童,等孩子大了接着打工,再盖房,再生孩,再放家里……
但是堂哥偏偏不甘心,创业无数。她没写怎么创业的,估计都是小买卖,比如开个小吃店,开个小超市,开个小作坊。当然,因为见识和眼界,可能不少创业从一开始就是进入骗局,而不是真正的创业。
堂哥每次都不成功,因为他不光资源,没眼界,还没无偿的劳动力支持:底层男子所做的创业看着技术含量不高,但是需要起早贪黑,靠的是家人免费的劳动力填补,堂哥49岁父母80多岁,又没结婚,当然没啥免费的劳动力,于是屡战屡败。
不过,也不能说没有收获和长进,长进是变成了堂妹嘴里的油腔滑舌。他需要借钱创业,需要赖账不还,需要靠它和各种人等打交道,都需要嘴。
也就剩下这张嘴了,张义没成功前也是被家人嫌弃除了油腔滑调啥都不会。
生活可以磨平所有的豪情。堂哥刚开始时创业时,可能没少表达自己让家族荣耀的理想,不然叔叔也不会这么喜欢他,堂哥是家族唯一的男丁,家里的长辈好似在他身上看到了希望。
可惜的是,创业是最难的,哪怕是宗庆后,当年起家时借到的启动资金可能在堂哥看来也是天文数字。即使宗庆后,当年也是绑着国资抗风险。
后来,堂哥认命了,开始躺平等死,靠老爹的钱度日。
这个帖子之所以引发共鸣,是因为他道出了很多同龄人的心声,道出了很多中年人的不甘和无奈。也道出了世俗和冷漠:成功了就是哥,失败了是堂哥,成功了就是见识广能力强口才好,失败了就是油腔滑舌。
这也是它引发共鸣的原因吧?还好,多少有点温情:他的叔叔并没有因为他创业失败、没结婚而不喜欢他,他的堂妹在他去世后也怀念他喊他燕妹妹的温情
不要相信一些暴富,一夜暴富背后都有个好父亲和好岳父:信息,认识,资源支持,抗风险能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