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南昌培养“法律明白人”61万余名,“雪亮工程”实现了“村村全覆盖”;
2022年,建成法治文化公园及阵地286个,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全覆盖;
2023年,顺利通过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验收,申报的“智治赋能 支撑市域社会治理精细化”获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优秀创新经验”;
2024年,全市建成智慧平安小区2420个,覆盖率达97.5%;
2025年,全市各级综治中心及时排查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从严从实从细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等各项工作……
![]()
资料图
时间,镌刻着奋斗的年轮,记录着跨越的瞬间。
“十四五”期间,南昌扛牢扛实法治建设主体责任,坚持依法决策、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推进平安南昌、法治南昌建设,积极营造了安全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
![]()
资料图
深化改革
执法司法质效有新提升
发展出考题,改革谱新章。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十四五”期间,南昌聚焦人案矛盾,坚定不移推进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完善执法司法规范化制度机制。
2024年,市委政法委统筹指导政法单位制定出台《南昌市公安机关挂案管理规定》《公安机关行政执法“负面清单”》《南昌市检察机关办案期限管理规定》等30余项制度文件,进一步创新完善执法司法制度体系,落实新型执法司法机制。
市法院持续细化审判监督管理机制,紧盯案件质量管理;市检察院认真贯彻“一取消三不再”要求,遵循司法规律调整优化考核评价机制;市公安局加强公安“一案一码”系统和“全警情全流程智能监督管理系统”应用,常态化开展执法问题网上巡查和执法办案场所视频巡查;市司法局出台《南昌市提升行政执法质量行动计划实施细则》,探索建立行政执法质量等级评价体系。
在制度层面筑牢执法司法规范基础后,全市政法系统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实践效能,立足自身职能、协同发力,以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实际行动,切实守护司法工作安全。
![]()
资料图
2025年,市委政法委充分发挥党委政法委协调各方职能,围绕重点敏感案件深入开展案件评查,主动探索建设利用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线索动态筛查核查第三方平台机制,并逐步试点推进;市法院深化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改革,完善专业法官会议和审委会制度,召开审委会讨论疑难复杂案件165件,院庭长阅核案件39284件,占结案总数63.1%;市检察院积极发挥法律监督作用,落实和完善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对侦查活动违法情形提出书面纠正意见106件次;市公安局大力推进深化执法规范化“绩效年”工作,积极打造全国标杆式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和4个省级一级中心,全面建成并实体化运行县(区)级公安机关接报案中心;市司法局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制定《行政检查办法》等制度措施,先后评查执法案卷2100余份……
聚焦政法领域改革,南昌锚定“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核心命题,从机制创新到服务升级,全市政法系统将改革抓手精准伸向营商环境优化关键环节,以政法效能激活市场活力。
2023年,全市检察机关纵深推进“百名检察官进千企”活动,走访企业、提供法律服务1303次,受理办结诉求67件,办结率100%。
同年,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全国首创“诉事速办”诉讼服务线上微办案模式,为企业群众提供直达式的司法服务渠道,回访满意率达100%。
2024年7月31日,红谷滩区法院联合红谷滩区司法局、红谷滩区发展改革委共同设立“红谷滩区价格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开辟有效解决价格争议纠纷新模式,助推更多纠纷实质解决于诉前,减轻当事人诉累;
市公安机关推行“一门、一网、一窗”等服务新模式,加速推进公安网上政务服务,其中,2023年户籍、交管、治安、出入境4类106项公安业务实现“一窗通办”,网上可办率达到100%。
系列化措施、多维度发力。“十四五”期间,南昌政法系统用可感的法治温度与效率,树牢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理念,以高水平行政执法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强基固本
平安建设水平有新突破
10月21日,红谷滩区九颂山河小区居民张军勇走进大门,将脸部正对出入口左侧的显示屏,不到1秒,显示屏就提示人脸识别通过,小区大门自动打开。“有了人脸识别系统,不仅安全也方便,不用担心手上拎满东西开不了门,很实用。”对于智慧小区的建立,张军勇赞叹不已。
“十四五”期间,南昌广布“神经元”、连成“感知网”,将智慧平安小区建设作为平安建设根基工程,在小区出入口、巷道口、单元口布设视频监控圈,实时抓拍比对分析,精准识别打击突出违法犯罪,以智治赋能社会治理现代化。截至2024年年底,推动全市建成智慧平安小区2420个,覆盖率达97.5%。
居民刷脸无感通行,只是南昌精细化推进社会治理的环节之一。
2023年,南昌创新建立了“昌治久安”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强力实施法治环境优化工程、平安建设精品工程、智防提升工程等“十大工程”和190余个治理项目,健全完善配套管理机制,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巩固提升全市城中村(开放式居民区)围合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城中村和老旧开放式小区治安防控建设。2024年,全市建成智慧平安医院60个,建成智慧平安校园380个;累计共建成“雪亮工程”监控探头66100路,探头总数位居全省第一。
聚焦社会治理,南昌不断摸索。在总结基层治理经验、回应群众多元诉求的过程中,愈发清晰地意识到构建集中统一、高效联动的治理平台的必要性。为此,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成为南昌优化多元化矛盾纠纷调处体系的关键一步。
![]()
资料图
在南昌市综治中心,偌大的电子屏可实时查看全市12个县区(开发区、管理局)、127个乡镇(街道)、2215个村(社区)的综治中心工作情况,工作人员可以对全市的社会治理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实现精准调度和指挥。这是南昌社会治理的“中枢神经”,也是群众化解矛盾的“终点站”。该电子屏大数据平台通过整合公安、司法、城管执法、卫健、12345政府服务热线等部门数据、民情诉求数据,以及全市公共视频资源,推进市域全感知、全互联、全响应,整合构建全域“一张网”,对全市各领域各类问题苗头形成主动发现、指挥调度、迅速处置、实时反馈闭环。
头部已建立,分支也要精准落地。
“十四五”期间,南昌围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社会治安风险防控两大职能,推进县、乡两级综治中心建立,通过优化场所设置、整合资源力量、健全运行机制等,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我的问题,解决过程中,也不需要自己多次跑,省了不少事。”近日,刘某对西湖区绳金塔街道综治中心高效解决纠纷表示赞叹。
“调解员不厌其烦地沟通协调,帮助我顺利解决问题,真的很感谢。”在青云谱区综治中心,一位装修工人对工作人员的付出表示感谢。
如今,覆盖南昌全域的调解平台不断完善,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效便捷的解纷服务。“有矛盾纠纷就到综治中心”,这句话逐渐成为南昌市民的共识。截至目前,全市建有县级综治中心12个,乡级综治中心127个。
蹄疾步稳、扎实推进,当平安之风吹拂洪都大地,群众的幸福生活成色更足质量更高。
亮剑攻坚
服务社会高质量发展有新作为
法治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更是城市发展的“护航舰”。“十四五”期间,南昌政法系统将法治建设贯穿于维护稳定、服务发展、基层治理全过程,通过精准施策、服务升级,筑牢社会和谐根基,为南昌高质量发展注入坚实的法治力量。
“没想到才几天,反映的问题就得到有效解决,现在音乐声都圈在广场里,安静多了,感谢民警同志又快又好地解决问题。”这是南昌市民张大叔对市公安局经开分局民警的赞扬。
今年9月,市公安局经开分局启动“公安大走访”活动,民辅警们带着“走访登记簿”和安全手册穿梭在辖区楼栋间,以“访民情、解民忧、护民安”为主线,将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入基层警务,通过“拉家常”方式记录群众诉求、排查安全隐患,全力守护辖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关乎家庭幸福与社会安宁,为构建未成年人保护大格局,南昌积极打造多主体参与、多职能聚合的洪城护“未”防线,联合公安、教育、民政、团委、妇联等17家具有未成年人保护职能的单位、组织,聚焦在家庭教育、校园欺凌防治、专门教育、强制报告等关乎未成年人切实利益方面建立协调机制,明确职能分工,细化具体措施,形成具有“南昌经验”特色的未成年人保护联动工作模式,以检察履职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今年5月,南昌市人民检察院、南昌市西湖区人民检察院与南昌市妇女联合会、南昌市西湖区妇女联合会共同成立南昌市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宣传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重要意义。今年1月,南昌市法学会成立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研究会,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与治理纳入年度法学课题研究,探索构建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长效机制。今年以来,训诫行迹可疑未成年人3100余人次,未成年人涉刑事案件人数同比下降28.4%。
为整合辖区法律资源,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南昌市法学会近年来在市县两级创建法律专家咨询库,从高校、律所、政法机关等单位遴选出685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法律咨询专家,同时依托县区综治中心,推动县区建立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站,积极联系对接法律咨询专家入驻服务站点,参加矛盾纠纷调处、信访案件化解、涉稳案件处置等工作。今年以来,全市各县区基层服务站点共提供专业咨询意见430次,接待群众1200余人。
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南昌不断沉淀,用心用情办好利民惠民的“关键小事”。
“现在我们停车方便多了,原来这里停车秩序混乱。”在南昌市西湖区恒泰花苑小区外围,可以看到曾经地面破损、环境脏乱、车辆无序停放的区域,如今得到有效解决,而这,得益于南昌市西湖区朝农司法所“基层看法”观察站的努力。
2024年,南昌在司法所“法律明白人”法治实践站开展“基层看法”试点工作,通过设立“基层看法”观察站、选聘观察员,征集群众反映强烈的法治领域突出问题、意见及建议,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关注处理、研判回应各行各业的法治呼声,助力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
截至目前,全市已设立38家“基层看法”观察站,“基层看法”观察站能够“全方位、零距离”观察法治建设的具体情况,反映各界法治呼声,并成为加强法治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层司法所参与推进基层法治建设的有效措施。
![]()
资料图
如今的南昌,
公众安全感与满意度持续攀升,
这背后离不开全市政法系统
以法治为笔的精雕细琢。
从政法领域的深化改革
到基层治理的法治护航,
从矛盾纠纷的多元化解
到法律服务的精准供给,
南昌正以持续深化的法治建设实践,
不断绘就“昌治久安”新图景。
来源:洪观新闻记者 胡彦思/文 魏勇剑/图
编辑:梁琼 二审:胡志文 终审:邹岚
南昌发布
微信公众号:nc_fabu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