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的试验田里一片繁忙。脱粒机持续轰鸣,工作人员在田间收割最后一批海水稻材料,并在水泥地上摊晒不同品种。
![]()
工作人员收割海水稻材料。
中心种子生产经理张书艮介绍,目前已在千分之五盐度条件下完成了近10份耐盐碱水稻材料的收割。这些材料经脱粒、晾晒后,将核算亩产量,作为下一季种子的重要储备。
![]()
摊晒的海水稻材料
稻穗一粒也不能少
在阳光充足的水泥地上,摆放着许多装有不同水稻材料的网状袋,张书艮解释道:“有的是作为种质资源保存的小材料,有的是后续筛选的中间材料,将在下一季继续种植,从中挑选优良单株。”与此同时,实验室内的考种工作也已启动,工作人员对稻穗进行手工脱粒,逐一统计穗粒数与结实率,为后续数据分析打下基础。
记者注意到,部分收割后的田块中又长出了新苗。张书艮解释,这反映出该品种具有早熟和根系活力强的特性。“南方气候温暖,再生稻可收第二茬,但北方气温持续走低,新苗已无法继续抽穗结实。”此外,田间部分晚熟材料因前期高温影响了幼穗分化与花粉育性,导致长势一般;而一些早熟品种则受影响较小。
![]()
对海水稻进行机器脱粒。
节水抗旱稻表现突出
在园区西北角,一片节水抗旱稻试验田格外引人注目,稻穗金黄、籽粒饱满。张书艮表示,理想的水稻材料应在穗子九成成熟时仍保持植株绿色,以持续进行光合作用、保障产量潜力。中心计划通过三年系统筛选,培育出具有推广潜力的节水抗旱稻品种。
![]()
海水稻研发人员在考种阶段对水稻材料进行人工脱粒。
与此同时,园区内的咸水灌溉系统已准备就绪。张书艮指着袁隆平雕像下的水池介绍:“我们将海水抽至海水池沉淀,再与淡水混合,调配出不同盐度的实验用水。”待水稻全部收割后,冬季将在田里灌入淡水,利用结冰低温冻死病虫,为来年新一轮耐盐碱水稻筛选创造有利条件。
张书艮补充说,当前进行的区域试验已进入最后阶段,所有田间与实验室数据经统计与分析后,将形成年度总结报告,为下一步的品种选育提供完整科学依据。
![]()
工作人员进行考种阶段的手工脱粒环节。
![]()
对海水稻材料进行脱粒。
![]()
考种阶段,研发人员数一数每一穗水稻的总粒数。
![]()
待收割的海水稻材料
![]()
试验田里长出的第二茬稻苗。
![]()
节水抗旱稻水稻材料长势好。
![]()
收割海水稻材料。
![]()
节水抗旱稻试验田里的水稻材料长势好。
![]()
蓄上沉淀好的海水后期与淡水进行调配。
![]()
晾晒的海水稻材料
![]()
正在晾晒的海水稻材料
(半岛全媒体记者 朱佳鑫)
来源:大众·半岛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