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徽新闻网)
转自:安徽新闻网
10月22日上午,利辛县展沟镇苏湾村的一片金色稻田里,4台履带式收割机正开足马力,抢收成熟的水稻。尽管刚经历连阴雨,田里仍有积水,但这些“铁牛”依旧运转自如,确保稻谷颗粒归仓。
“从水稻长势来看,亩均产量在1000斤左右。”种粮大户郭士珍介绍,她在这里流转了上千亩土地,全部种上了水稻,收割后直接送进稻米加工厂。
面对今年前期干旱、后期阴雨的异常气候,郭士珍深感丰收来之不易:“前期干旱时,我们及时组织灌溉,整个生长期浇了8遍水;后期连续阴雨,又迅速排涝,因此水稻生长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
展沟镇地势低洼,历来有种植水稻的传统,但过去因土地高低不平,适宜种稻的田块零星分布。2023年,利辛县投入1.35亿元,在展沟镇实施万亩“旱改水”项目,通过“小田并大田”改造提升,辅以科技管护,使同一块地实现更稳定的粮食产出。其中,苏湾村的3300多亩耕地是展沟镇“旱改水”项目的核心区。
受连续阴雨影响,今年展沟镇的秋收秋种比往年推迟约半个月。目前,当地正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指导农户抢抓农时、清沟沥水,在加快抢收进度的同时,科学安排晚播晚种。“我们邀请了专业技术人员,为种植户提供指导,全力推进秋收秋种工作。”苏湾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葛洋表示。
“旱改水”是中低产田的“升级改造”。面对今年前期干旱、后期多雨的双重考验,展沟镇万亩“旱改水”项目区配套建设的灌溉沟渠和泵站,有效抵御了伏旱与秋汛,将昔日“望天田”变成今日“稳产田”,实现了水稻亩产千斤的稳产目标。
“建议种植户利用晴好天气加快抢收,并采用以肥补晚、以密补晚等措施,加强田间管理,提高秋种质量,为明年小麦稳产丰收打好基础。”展沟镇农业科技特派员侯岁补充说。
“我们将依托土地全域整治项目,再推进2万亩‘旱改水’工程,持续提升耕地质量和粮食产能,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展沟镇党委书记高明标表示。
■ 本报记者 任雷 本报通讯员 王克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