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成为学校的小主人?学校用3个任务提升社会情感能力
校长经验汇报:以“三维自治”激活班级生命力
![]()
本文字数4404字,阅读需要4分钟,讲话发言需要15分钟左右
订阅后购买本专栏进入第一篇文章阅读到文章末尾提取本专栏全部电子文档。
各位教育同仁、专家: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本质是唤醒生命的自觉。”在学生社会性情感发展的过程中,“说教”远不如“实践”有效——让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处理人际互动、解决真实问题中,学会共情、理性表达、责任担当,才是培育社会情感能力的核心路径。
我校以“促进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发展”为核心,将班级作为“实践场域”,构建“民主共商、情感共融、成长共进”的“三维自治”管理体系,让学生从“班级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管理的主动参与者”,从“情感的被动感知者”成长为“关系的主动构建者”。现将实践经验从“核心任务、阶段成效、未来规划”三方面汇报如下,愿为更多学校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参考。
一、核心任务:构建“三维自治”体系,让班级成为社会情感能力的“培育土壤”
班级是学生日常互动最频繁、情感连接最紧密的“小社会”。我们以“班级自治”为抓手,通过三项核心任务,让学生在“做中学、思中悟”,逐步提升社会情感能力。
(一)任务一:民主共商的管理机制——让学生“敢发声、会决策”
传统班级管理常陷入“教师一言堂”的困境:清洁分工由老师定,活动安排由老师拍板,学生被动执行,既缺乏参与感,也难以培育“公共责任意识”。我们借鉴赫勒“日常生活理论”与情境理论,构建“班级议事厅+双轨责任制”的民主机制,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决策者”。
1. 班级议事厅:从“问题提出”到“方案落地”的全流程参与
我们将学生的“日常困扰”转化为“议事议题”,如“清洁分工不公平”“同学间取不文明绰号”“班级活动形式单一”等,通过“五步法+六流程”,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五步法提方案:学生发现问题后,需按“提出问题→收集证据→评估证据→延伸思考→得出结论”的步骤,形成具体提案。例如,针对“被取绰号”的问题,学生通过问卷调研(收集证据)、分析绰号的负面影响(评估证据)、讨论“文明用语”的具体要求(延伸思考),最终形成《班级文明用语公约》(得出结论);
六流程落提案:提案需经过“撰写提案→团队审核→对接准备→讨论表决→实施观察→总结反馈”六步。以“班级清洁分工”为例,学生先撰写“轮值岗位优化提案”,经中队委审核后,对接卫生委员准备分工表,再召开议事会讨论表决,实施后每周观察效果,最终根据反馈调整分工方案。
这种机制打破了“教师权威”,让学生在“理性表达、平等协商”中学会倾听他人、换位思考。有学生说:“以前老师安排我擦黑板,我觉得是任务;现在我自己提案‘按学号轮值’,还会主动提醒下一位同学,因为这是我们一起定的规则。”
2. 双轨责任制:从“岗位履职”到“项目实践”的全维度成长
我们建立“人人有岗位、事事有人管”的双轨制度,让学生在“履职+实践”中理解责任、学会协作:
岗位轮换制:设置“文明用语管理员”“图书角负责人”“情绪观察员”等岗位,学生自主选择岗位,每学期可申请换岗或新增岗位。例如,有学生发现“班级同学情绪低落时没人关注”,便提案新增“情绪观察员”岗位,负责记录同学情绪变化、推荐舒缓方法,在履职中提升“共情能力”;
项目责任田制:将班级事务(如
【需要完整电子版请先关注“教育好文”,购买后可获取本专栏全部材料的电子文档(都是结构漂亮、娓娓道来、金句不断的精彩讲话稿),您还可以在本号遇见更多学校教育管理的公文材料、汇报材料、校长讲话、计划总结、管理制度等学校公文类文章和学校管理能力提升课程,成为超级会员可以看到所有文章和课程,期待您加入教育好文超级会员,可代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