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罗斯军工产业这些年日子不太好过,尤其是从2022年开始,出口订单直线往下掉。原来那些老客户,比如印度、阿尔及利亚啥的,现在都开始犹豫了,一方面是西方制裁让零部件供应卡壳,另一方面是交付老是延误。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数据显示,俄罗斯武器出口额从2019到2023年比之前五年少了53%,买家从31个缩到12个。
这直接导致工厂开工率低,生产线闲着也是闲着。伊尔-78这种加油机,本来就是少数还能有点市场的产品,但订单少得可怜。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那边,Ulyanovsk工厂负责生产,本来产能就不算大,现在更得靠出口来维持运转。要是没有新单子,生产线就得缩水,工人也得闲下来。
中国空军这边,正好在加速现代化。早几年,从2016年底开始,第一批苏-35战斗机陆续到货,总共24架,到2019年4月全数交付。这批飞机帮了中国空军不少忙,让一线部队快速上手先进航电系统,还在自家战机研发上借了不少经验。之后,歼-10C从2017年起批量投产,歼-16在2018年服役,歼-20从2017年小批量到2020年代初大规模列装。这些机型让中国空军实力上台阶,对俄制战机的依赖越来越小。
到2020年后,基本没再从俄罗斯买战斗机了,转头专注本土生产。运-20平台2016年首飞,2019年服役,先是运输型,运油-20从2022年中开始操作,首批用进口发动机,2023年起换国产WS-20,燃料载量大,性能稳。但生产重点一直偏运输,2025年西飞集团数据表明,年产量目标60架左右,加油改装份额小。
![]()
俄罗斯出口低谷越来越明显。2022年2月后,制裁升级,关键部件进不来,工厂优先保国内订单。印度买S-400,本来2021年该交的部分拖到2023年,闹得信任危机。年出口额从高峰150亿美元掉到2023年的50亿美元。
联合航空制造集团2024年上半年报告说,伊尔-76系列生产线有瓶颈,但通过调整,产能从每年4架提到10架以上。伊尔-78MK-90A是升级版,PS-90A发动机,最大燃料65吨,航程7000公里多,适合远程支援。俄方在2024年11月珠海航展推销,强调兼容性强,想拉客户。
中国空军空中加油这块成了短板。早先从乌克兰弄来3架伊尔-78M,2005年后服役,主要配苏-27系列。到2020年代,这些飞机快30年了,维修费高,寿命快到头。运油-20可靠,但产能侧重运输,西飞2025年公开产量中,运输型占大头,加油型小批量。
新机型如歼-20B、歼-16D都带受油管,远程任务多起来。2024年南海演练暴露问题,加油机数量不够,多波次行动覆盖不了。老伊尔-78退役在即,运油-20交付跟不上,缺口拉大。
![]()
俄罗斯这边急需订单稳生产线,中国空军瞅准时机。2023年俄罗斯电子集团文件先泄露,代号156的东亚客户想买20架伊尔-78MK-90A,外界猜是中国。2025年10月19日,俄罗斯网上又传出合同细节,来自Rostec集团,确认中国采购20架,预计2027到2028年分批交。
单价约1亿美元,总额20亿美元左右。俄方生产线2024年升级完,产能够用,不像印度S-400那样拖。2024年5月中俄协议签了,军事技术合作加深,数据共享有限开放。俄方给发动机维修支持,中国贸易顺差平衡。空军评估,这型号跟现有后勤合拍,整合快。
中国空军这步棋下得实惠。不是国产不行,而是需求急,产能有重点。运油-20好,但短期产不出那么多。买俄制的,快速补缺,还能用上十多年经验。伊尔-78MK-90A起飞重量210吨,支持三点加油,能配歼-20远程任务。
谈判中,技术转移帮中国本土发动机维护上台阶。俄罗斯得资金,生产线不闲,Ulyanovsk工厂就业稳。2025年10月16日西班牙《军事区》报道说,这批飞机帮中国空军快速提升续航力。
![]()
中国空军这决定聪明在哪?俄罗斯武器卖不动,价格好谈,交付准。中国需求大,国产跟不上,买来快用上,还帮盟友稳产业。不是全靠外,就是务实补短。俄罗斯得订单,生产线转起来,双赢格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