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10月23日,俄乌冲突已持续1338天。当前俄乌战场呈现高强度消耗态势,双方每日交锋逾百次,波克罗夫斯克方向尤为激烈。
![]()
与此同时,俄罗斯通过战略核力量演习展示威慑能力,而美国对乌军援政策出现微妙调整——特朗普明确拒绝为乌克兰发射战斧导弹,并取消与普京的布达佩斯峰会。
梅德韦杰夫指责冲突已“特朗普化”,扎哈罗娃则批评法国蓄意升级对抗。多方动态交织,凸显冲突的复杂性与外溢风险持续加剧。
俄罗斯最新战况
俄罗斯国防部10月23日发布特别军事行动最新进展:过去24小时,俄部队动用作战战术飞机、攻击无人机、导弹及火炮,重点打击了乌克兰军工部门配套能源设施、远程无人机储存发射场、燃料库,以及乌武装编队与外国雇佣兵152个临时部署区域。
![]()
同期乌克兰军队在各战线总损失约1580名士兵。按俄战斗群责任区拆分:北方战斗群责任区乌军损失约195人及1辆装甲战车,俄军另摧毁4个物资库;西部战斗群责任区乌军伤亡超230人、损失3门火炮,6个电子战站和5个弹药库被破坏;南方战斗群责任区乌军损失约145人、1辆坦克及3辆装甲战车,1个物资库被毁。
中心战斗群责任区乌军伤亡超535人,损失1辆坦克及4辆装甲战车;东部战斗群责任区乌军损失约390人、3辆装甲战车,2个反炮兵雷达站被摧毁;第聂伯战斗群责任区乌军损失超85人、1辆装甲战车,还有3个电子战站和2个物资库被破坏。
防空方面,俄部队过去24小时拦截293架乌无人机和3枚智能炸弹。自行动开始以来,俄军累计摧毁乌668架战机、283架直升机、91983架无人机及大量装甲车辆、火炮、特种军用车辆等装备。
乌克兰最新战况
过去24小时,乌克兰国防军与俄罗斯军队在多条战线爆发126次交战,波克罗夫斯克轴心线以50次战斗成为冲突最密集方向。
据乌武装部队总参谋部10月23日通报,俄方当天实施29枚导弹袭击、95次空袭(动用176枚制导炸弹)、4847次炮击(含106次多管火箭炮攻击),并出动6530架自杀式无人机,重点打击扎波罗热地区里夫诺皮利亚、乌斯佩尼夫卡等地及赫尔松市、奥利夫卡。乌方则反击了俄军人员装备集中区、一个弹药库、一套火炮系统及两个无人机控制点。
![]()
在其他战线,北斯洛博占什奇纳与南斯洛博詹什奇纳前线各有4次战斗,俄方还在南斯洛博詹什奇纳发起4次空袭、176次炮击(含10次多管火箭炮)。库皮扬斯克前线俄方4次袭击皮什恰内等方向;莱曼前线俄方4次进攻德罗比谢韦、德里洛夫附近;斯洛维扬斯克前线乌方击退俄方8次进攻;克拉马托尔斯克前线无俄方进攻动作;科斯季安季尼夫卡前线俄方11次袭击普列希耶夫卡等区域。
波克罗夫斯克前线的战斗覆盖沃洛基米里夫卡、米尔诺赫拉德、新科诺米赫内等多个方向。此外,奥列克桑德罗赫拉德前线乌方击退俄方20次突破安德里夫卡-克列夫佐夫等防线的企图;胡利亚波莱前线俄方一次进攻在马利尼夫卡附近被击退;奥里希夫前线俄方两次试图推进至新达尼利夫卡、斯捷波韦附近未果;第聂伯河前线俄方三次接近安东尼夫斯基桥附近阵地均失败;沃伦与波利西亚前线未发现俄进攻群迹象。
俄罗斯举行战略核力量演习
10月22日,俄罗斯在普京总统领导下开展战略核力量演习,作为计划内活动,期间发射了空射洲际弹道导弹及巡航导弹。
具体包括从普列谢茨克太空港发射“亚尔斯”陆基弹道导弹至堪察加库拉试验场,从巴伦支海发射“西涅瓦”潜射弹道导弹,以及图-95MS远程轰炸机携带巡航导弹参与演练。普京表示,此次演习为“战略核力量管理训练”,所有目标均达成。
![]()
多位专家指出,此类演习是俄罗斯核力量长期保持战备的常规操作,并非核活动突然激增。太平洋舰队前司令阿瓦基扬茨提到,秋季本就是大规模军事演习季,上一次类似训练发生在2024年10月下旬,属“战斗训练周期中例行且预期内的事件”。
军事科学院专家科尔涅夫分析,演习动用战略导弹部队、海军及航空力量核心装备,体现了核三位一体系统的协调性与技术成熟度——“亚尔斯”导弹验证了其作为陆基洲际导弹的主力地位,图-95MS发射的巡航导弹因保密细节未公开,推测为最新或升级版战略巡航导弹,反映了俄核力量现代化成果。
尽管属例行训练,演习仍因当前国际形势备受关注。外交学院专家卡尔波维奇提到,俄核政策遵循“对等原则”,若西方核大国削减核武,俄方将同步调整,但目前全球战略稳定条约体系崩溃,裁军议题尚不明朗。此外,俄美核风险降低中心的通报程序对管控风险至关重要。
俄罗斯战略威慑力量旨在遏制侵略并击溃对手,涵盖战略进攻与防御两部分:进攻力量以战略导弹部队为核心,包括陆基洲际导弹、战略轰炸机及海军远程导弹平台;防御力量则整合导弹预警、反导及防空系统。此次演习既是对核三位一体战备状态的检验,也向外界传递了俄保持战略威慑能力的明确信号。
特朗普暂取消与普京布达佩斯峰会
美国总统特朗普10月22日宣布取消原计划在布达佩斯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峰会,称当前对话阶段“感觉不会到达必须到达的地方”,因此决定取消此次会晤。他表示,尽管现阶段无计划,但不排除未来与普京举行会谈的可能,但未明确具体时间与地点。
![]()
这一决定宣布前,美国财政部刚以“俄罗斯缺乏对和平进程的认真承诺”为由,对俄最大两家石油公司及其子公司实施额外制裁。特朗普坦言,不确定新制裁能否改变俄罗斯在乌克兰冲突中的立场,仅强调“希望双方都能通情达理”。
此次峰会原计划由两位领导人上周通电话后首次宣布,但始终未确定具体日期。克里姆林宫此前曾通过发言人佩斯科夫表示,俄美元首会晤需“认真准备”,强调此类高层对话“不应被浪费”——两位总统“习惯于为结果而努力”。
目前,莫斯科对峰会取消尚未置评,但事件凸显俄美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对话仍存显著分歧,双方在缺乏实质性准备的情况下,高层互动的不确定性进一步上升。
特朗普明确拒绝美国为乌克兰发射战斧导弹
美国总统特朗普10月22日在白宫与北约秘书长吕特会面时明确表示,美国不会帮助乌克兰向俄罗斯军队发射远程战斧导弹。他指出,战斧导弹操作复杂,训练基辅军队使用需至少六个月(通常需一年),“唯一能发射战斧的方式是我们自己发射,而我们不会这么做”。特朗普补充称,美方了解如何使用该导弹,但不会教授他人。
![]()
此前消息称,特朗普政府已取消对乌克兰使用部分西方远程导弹的限制,特朗普随即斥为“假新闻”,强调华盛顿“与这些导弹无关,无论它们来自哪里,也与乌克兰如何处理它们无关”。
俄罗斯总统普京此前曾警告,若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导弹,没有美国军事人员直接参与将无法使用此类武器,且此举将“严重破坏和平解决前景”并损害俄美关系。值得注意的是,乌克兰长期寻求获得战斧导弹,上周特朗普与乌总统泽连斯基会晤时曾讨论该议题,但会谈后泽连斯基未予置评,有报道称此次会晤“糟糕”且乌方未确保获得战斧交付。
综合来看,特朗普的表态明确了美国在远程武器使用上的界限:既不直接提供发射支持,也不认可相关限制取消的传闻,反映出其对乌冲突升级风险的谨慎态度。
梅德韦杰夫称乌克兰冲突已成特朗普战争
俄罗斯安全会议副主席、前总统梅德韦杰夫10月22日表示,乌克兰冲突“实际上已成为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战争”,根源在于特朗普将自己定位为莫斯科的对手。这一表态发表于特朗普取消与普京在布达佩斯的峰会计划,并以“施压手段”对俄石油公司实施新制裁之后。
![]()
梅德韦杰夫在社交媒体指出,特朗普下一步或批准向乌克兰交付战斧巡航导弹,并强调“现在他坚定走在对抗俄罗斯的战争道路上”,且“完全与疯狂的欧洲结盟”。他认为,特朗普更多是受国内外鹰派压力采取强硬立场,而非如拜登般出于意识形态驱动,但“现在是他的冲突”。梅德韦杰夫总结称,俄罗斯需专注通过军事手段而非谈判实现目标。
此前特朗普多次将冲突升级归咎于拜登,宣称若自己在2022年执政,“冲突永远不会发生”。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虽有外交政策反复记录,但其与普京原计划的峰会筹备仍在进行,匈牙利方面表示未因近期紧张搁置准备。
扎哈罗娃称法国蓄意筹备对俄长期对抗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玛丽亚·扎哈罗娃10月23日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法国的行动已清晰暴露其正为与俄罗斯的长期对抗做准备,且根本意图是升级乌克兰冲突。
![]()
扎哈罗娃指出,法国当前深陷严峻社会经济困境,尚未摆脱国内政治危机,却未着手解决民生问题,反而将资源与精力投向军国主义野心——当局一边煽动对“俄罗斯威胁”的社会恐慌,一边从已承受经济压力的公民身上榨取资金,为军事行动筹备弹药。
谈及法国国家投资银行发起吸引公共资金支持军工复合体的报道,扎哈罗娃认为这与巴黎经济军事化的官方政策完全契合。她批评称,法国正加速向军事化经济转型,这种趋势正日益渗透公共生活各领域,而当局显然将公民利益置于次要位置。
她总结道,法国的做法不仅加剧冲突风险,更让其国内社会经济困境进一步恶化。
总结
综合近期态势,乌克兰战场仍陷僵持,双方均试图通过远程打击削弱对方战争潜力。
![]()
俄罗斯核演习与外交表态强化战略威慑,美国对乌武器限制政策则折射出对冲突升级的谨慎。高层会晤的取消与相互指责表明俄美关系缺乏互信,欧洲部分国家的强硬立场进一步加剧局势复杂性。
当前冲突已超越俄乌双边范畴,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未来战局走向不仅取决于战场消耗结果,更将深受美国政策调整、欧洲内部共识及核威慑平衡等多重因素影响,和平前景依然渺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