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
近日,备受关注的红色题材微电影《红色电波》在雅安正式杀青。为探寻影片背后的历史脉络,10月20日,记者专程走进雨城区西城街道八一路52号的西大街社区历史文化馆,在实物与史料中,重温隐蔽战线英雄们的感人故事。
该馆自2022年开放以来,持续深挖西城千年历史文脉与红色资源,通过老地图、历史照片、文献资料以及实景还原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现了当地的文化底蕴。同时,该馆还与八一路特色街区的休闲服务功能提升、文化内涵挖掘深度联动,为雨城区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贡献了力量。
西大街社区历史文化馆由三大核心展馆构成,分别是承载千年记忆的历史文化馆、再现隐蔽战线斗争的“苍坪山下的红色电波”宣教馆以及涵养文明新风的“西城明礼”家风馆。三大展馆的规划与布局,生动回应了雨城区“将历史文脉融入城市肌理”的理念。
![]()
城市之根:在社区留住“老雅安”的根脉
![]()
![]()
西城是老雅安人文的根基,老雅安人的根。”步入西大街历史文化馆,开篇语便将人们引入历史的长河。馆内通过 “雅安老城”“烟火西城”“西城胜迹”三大板块,借助老地图、历史照片和文献资料,系统梳理了西城的千年发展脉络。
一幅幅珍贵影像清晰地呈现出,西城成为雅安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起点可追溯至1008年。宋朝于月心山(今名苍坪山)下、青衣江畔建雅州城,自此这里成为茶马古道上西去东来的物资集散地,通过以茶易马壮大了国力,更成为连接四川与西藏、云南的交通枢纽和人文交流节点。这份因商贸往来和枢纽地位积淀的开放特质,也成为老雅安精神根脉的重要源头。
![]()
![]()
“我们正是通过这个窗口,让土地的历史脉络清晰可见,让精神根脉得以延续。”社区工作者、展馆讲解员杨萍介绍道。展馆对西城变迁的勾勒并未止步于宋朝,而是顺着历史时序层层铺展:明代朝廷因雅州城的重要价值,拨巨款修缮城墙;1939年西康省成立,虽省会初定康定,但西城凭借区位优势成为实际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1942年前后更与上海、武汉并列成为全国三大商埠,南门坎每日熙熙攘攘的商贸盛景被定格在老照片中;1950年雅安和平解放后,西康省省会迁至雅安县,西城迎来城市建设的新机遇,拆城墙、拓街道、植行道树,城市面貌逐步更新。每一段变迁都在展馆中留下鲜活印记,而西城作为千年交通枢纽与商贸核心,在长期物资流通、人群往来中形成的包容氛围,更让“包容、大气、明事理”的老雅安传统有了扎实的历史积淀,变得可触可感。
![]()
![]()
![]()
精神之炬:红色电波永不消逝
![]()
![]()
转入“苍坪山下的红色电波”宣教馆,历史的画卷翻到了最为惊心动魄的一页。该展馆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由雨城区为传承红色基因、充分挖掘身边党史故事而精心打造,旨在用活用好隐蔽战线英雄王少春的感人故事。
![]()
![]()
展馆通过“恩来点将、少春领命、设立电台、八年坚守、文辉起义、雅安解放”六大板块,完整呈现了这段隐秘而伟大的革命岁月。1942年,共产党员王少春(原名宫乔岩)受中共中央派遣,携夫人秦慧芳及报务员杨作爱几经周折来到雅安,在苍坪山下一所废弃旧旅部院内建立了秘密电台。
从此,每天深夜12点,一道红色电波都会准时从这里发出,飞向延安。在长达八年的坚守中,王少春等人历经重重考验。据展馆史料记载,1946年前后,随着革命形势变化,电台工作环境日趋复杂,他们不仅要应对技术故障和物资短缺的困境,更要时刻警惕周遭环境,在危机四伏中确保电台安全,保障了通讯的持续畅通。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从1942年8月1日至1949年12月,秘密电台始终保持通讯畅通,出色完成了向党中央报告川康军政动态、传递中央重大决策的光荣任务,为西康和平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八年坚守,两千多个日夜的忠诚与担当,化作永不消逝的电波,在雅安与延安之间架起了一座无形的桥梁,展现了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坚定不移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
这段隐秘战线的英雄史诗,不仅是雅安红色记忆中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的“坚守、忠诚、担当、奉献”的精神内核,更跨越时空,与今天雨城儿女建设家乡、砥砺奋进的时代脉搏同频共振。历史深处的电波永不消逝,它已融入城市发展的血脉,激荡出催人奋进的回响。
![]()
![]()
![]()
家风之魂:于日常中传承文明
![]()
![]()
“西城明礼家风馆”从更基础、更温润的角度,展现了西城的人文底蕴。展馆以习近平总书记“要推动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论述开篇,通过“家在西城,亲仁善邻”“名宦家风,先贤遗风”“家国故事”等板块,系统梳理了西城的家风文化传承。
![]()
![]()
![]()
馆内不仅展示了大禹治水、雷简夫荐三苏等历史佳话,更有戴氏家训“亲仁友善、心存感恩”以及米燮章、黄有良、杨尚荣等当代西城人的家风故事,将宏大的“家国情怀”具象为一个个生动的身边实践。“家风是细胞的基因,融入血脉;家风是心灵的春雨,润物无声。”展馆后记中的这段话,道出了家风建设的深远意义。此外,馆群配套的红色书吧、便民服务中心等多元化空间,让历史文化与社区生活实现了有机融合。
展馆出口处的留言簿上,一位观众的感悟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立足今天,重温历史,珍惜现在;学习革命先辈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做好自身的工作;回味家风,致敬先贤,热爱家乡,面向未来,充满信心建设家乡,为祖国兴旺撸起袖子加油干!”
![]()
从千年西城的市井烟火,到隐蔽战线的无声惊雷,再到寻常人家的家风传承,西大街社区历史文化馆在有限空间里,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这个集展览、教育、服务于一体的“社区文化综合体”,已成为雨城区基层文化活力的重要支点。
今后,它将继续作为传承历史文脉、弘扬红色精神、培育时代新风的基层实践样本,为全区文旅融合与精神文明建设向纵深推进,注入更为坚实而持久的人文力量。
![]()
![]()

![]()
![]()
▌记者:代青青(见习)
▌编辑:周利
▌一审:胡月
▌二审:彭勇
▌审核:徐召红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 ,了解更多有关雨城的信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