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散落在乡村的正能量“串珠成链”,不断激发起青岛乡村振兴“新动能”。10月21日,在前期广泛征集、层层遴选的基础上,青岛市发布了40个“青岛乡里乡亲”喜爱的系列社会典型案例。
![]()
今年4月,青岛市委农办联合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农业农村局和市文化和旅游局开展了“青岛乡里乡亲”喜爱的系列社会典型征集,共收集乡情民俗陈列馆、农村社会事业网络达人、乡村手艺“技良人”、文明乡风建设等4大类382条典型案例,覆盖125个展览场馆、241个团体组织和400多名群众,创新形成了涵盖农村社会事业、乡村文化等多维度的资源库,该资源库为全省领先并被农业农村部在全国推广。
![]()
本次典型征集聚焦乡风民俗、传统技艺、文明案例和新媒体传播四个方面,遍布7个涉农区市、90个涉农镇街,实现涉农区市、镇街全覆盖。提炼的典型案例中,既有铸就永恒的传奇匠人,也有坚守初心的普通农民;有敢闯敢试的创业领头人,还有引领乡风的文明榜样。每个典型就像散落在乡村角落的点点微光,让乡村文脉的“星星之火”形成乡村振兴“燎原之势”。
![]()
在这些典型案例中,胶州姜恩兰老人“一诺千金”的感人事迹“出圈”,王哥庄大馒头亮相华表奖颁奖典礼等重要舞台,西海岸新区大场镇三河埠村“帮喜团”推进喜事简办成新风,获央视报道……此次典型征集不仅注重“找典型”,更用心“讲好典型故事”,创新宣传形式,弘扬农民诚信质朴、善良坚韧精神品质,树立乡村文明新风尚,持续筑牢乡村振兴“文明基石”。
据了解,典型线索覆盖了全部省、市乡村振兴片区,实现了典型培育与片区建设同频共振。带着“泥土味”的故事不仅让“技良人”的匠心被看见,更带动崂山区王哥庄大馒头、西海岸新区“大村鱼拓”等乡村IP火热,让传统手艺成为乡村产业“新名片”。这些典型的成功实践,充分印证乡村文化力量正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优势、治理效能和发展自信。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根基在文化。下一步,青岛将持续加强“青岛乡里乡亲”品牌宣传推广,强化金融赋能典型成长,鼓励典型与乡村振兴片区、乡村农文旅深入融合,让乡情乡韵成为推动青岛乡村全面振兴最深厚、最持久的力量。
(半岛全媒体记者 徐杰)
来源:大众新闻·半岛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