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朝那些事儿连载55,点击此处查看上篇。
话说王皇后被立为皇后之后,一直没生下一个儿子。唐玄宗本性贪恋美色,跟王皇后感情并不深厚,只不过因为她是共过患难的结发夫妻,又曾参与政变,所以表面上给予尊崇。
当时后宫有个赵丽妃,原本是潞州的青楼女,容貌举止妖艳,歌舞都很在行。玄宗还是藩王的时候,曾经到潞州,把她收进府里,非常宠爱。即位后,就册封她为丽妃。她的父亲赵元礼、哥哥赵常奴,都靠着她的关系做了官。
赵丽妃生儿子李嗣谦的时候,后宫的刘华妃已经生了儿子李嗣直,比李嗣谦大一两岁。按规矩来说,没有嫡子的情况下应该立长子。但玄宗宠爱赵丽妃,竟然在开元二年,立李嗣谦为皇太子。
这已经是动摇了国本的大错。
除了赵丽妃,还有皇甫德仪、刘才人等,也因为姿色被选入宫中,很得玄宗宠爱。皇甫德仪生了儿子李嗣初(玄宗第五子,封鄂王),刘才人生了儿子李琚(玄宗第八子,封光王)。还有其他皇子:陕王李嗣昇(又名李亨、李浚、李玙、李绍,排行第三,母亲杨氏,就是后来的肃宗皇帝)、鄫王李嗣真(排行第四,母亲钱妃)、鄄王李嗣玄(排行第六)。
这八个儿子,都是在玄宗即位前出生的。
玄宗即位后,选纳武攸止的女儿入宫。这武家女子长得聪明秀美,脸像杏子、腮似桃花,模样差不多跟武则天一样。她入宫时才十几岁,却偏偏已经懂得男女风情,善于迎合玄宗的心意,引得玄宗特别怜爱,竟然跟她日夜欢愉,形影不离。
玄宗册封武氏为惠妃。武惠妃仗着宠爱变得骄横,不但瞧不起赵丽妃等人,就连去拜见王皇后,也是勉强应付,经常失礼。
王皇后看不下去,免不了当面训斥她。武惠妃于是心里暗暗怀恨,经常在玄宗面前撒娇哭诉,说王皇后怎么嫉妒凶悍,怎么泼辣不讲理。
玄宗正深爱着武惠妃,哪里肯让别人得罪他的心头肉?立刻怒气冲冲地闯进皇后宫中,大声责骂王皇后,还说要马上废了她。
王皇后流着泪说:“我不过是得罪了陛下的宠妃,并没有得罪陛下。就算陛下不念结发夫妻的旧情,难道也忘了当年我父亲阿忠(王仁皎的小名)拼死辅佐您的事了吗?”
玄宗听到这话,也不禁良心发现,怒气消了一半,于是把废后的事情又搁置了好几年。
只是武惠妃天天想着夺取皇后之位,满心盼着生个儿子。她整天求神拜佛,果然老天有眼,让她怀上了身孕,十月期满,生下一个儿子,模样非常清秀,不但武惠妃喜出望外,玄宗也得意极了。孩子出生三天后取名叫做李嗣一。这名字里的含义,就是把他当作继承皇位的第一个儿子。哪知道养了一年多,这孩子竟然夭折了。玄宗非常悲痛,追封为悼王。
接着,武惠妃又怀孕了,这次格外小心,补品不知吃了多少。等到分娩,又生下一个男孩,相貌秀丽丰满,就像画里的婴儿。玄宗给他取名叫李敏,总觉得他脸蛋丰满、额头宽阔,一定能长寿。没想到刚满一周岁,又得了不治之症,无药可医,就这么死了,于是又追封为怀哀王。
之后武惠妃又生了一个女儿,相貌也很美丽,但几个月后就夭折了,追封为上仙公主。到第四次怀孕,又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为李清。
这时候玄宗和武惠妃是喜中带忧,就怕生下来又养不活,重蹈覆辙。正好宋王李宪(原名李成器)的王妃元氏进宫贺喜,见玄宗面带愁容,问明原因,玄宗就把实情告诉了她。元氏便替他想了个办法,请求把婴儿抱出宫外,放到宋王府居住,由她来抚养,而且她自己刚生了孩子,可以喂奶。
玄宗大喜,武惠妃也很赞成。当时宋王李宪已改封宁王,于是就把婴儿送到宁王府,由元妃亲自喂奶,当作自己亲生的一样看待。
后来这孩子果然长大成人,受封为寿王。
后来武惠妃又生了一男二女,男孩名叫李琦,女儿封号为咸宜公主、太华公主,也都长大成人了。
武惠妃既然生了儿子,更加骄纵,与王皇后更合不来了,时常在玄宗面前搬弄是非,诬陷王皇后有罪。
玄宗已经被美色迷住,禁不住武惠妃不停唠叨,又动了废后的念头。他偶然想起老熟人姜皎,可以跟他秘密商量,于是把姜皎召入京城,任命为秘书监,跟他商量废立皇后的事。
姜皎觉得皇后没有大的过错,一定要废立的话,只能拿她没有儿子这件事当借口,或许还能堵住别人的嘴。玄宗也觉得对。
等到姜皎退出宫后,竟然跟同僚谈起了这个秘密谋划。结果消息立刻传开,整个京城都知道了。玄宗听说他泄露了机密,勃然大怒,严厉斥责了他。
宰相张嘉贞迎合玄宗的心意,弹劾姜皎妄谈国家吉凶,构成罪状,请求惩治姜皎。最后判决将姜皎处以杖刑,流放钦州。姜皎又后悔又怨恨,走到半路,就生病死了。
王皇后得知这个消息,更加心神不宁。只因为她平日对下人宽厚有恩,除了武惠妃,并没有人说她的坏话,所以玄宗还在犹豫,这件事又拖了两年。
王皇后的哥哥王守一,一直想为妹妹想办法,挽回局面。他想到之前姜皎传言,废后的借口只是因为没有儿子,如果皇后有幸生下一个男孩,或许就能避免被废。于是他今天求神,明天拜佛。有个叫明悟的和尚,趁机巴结,说皇后应该祭祀南北斗星,取霹雳木刻上天地文字和皇帝的名字,合在一起带在身上,就能得子,将来王皇后甚至还能像武则天那样当皇帝。
王守一得了这个“秘诀”,急忙进宫告诉皇后。皇后也不明就里,当即照办。偏偏有人把这事告诉了武惠妃,武惠妃立即禀报玄宗,把用巫术诅咒之类的罪名加到皇后头上。
玄宗立刻闯入皇后宫中,搜查皇后身上,果然找到了证物。这下王皇后有口难辩,没办法,只好说是王守一告诉她的,是为了求子。
玄宗早就想废后,只是苦于没有罪证,这次拿到了“证据”,哪里还管是真是假?立刻亲自写下诏书发给有关部门,大意是说:“皇后王氏,天命不佑,外表华丽而无实德,而且有非分之想,不能承当宗庙祭祀、作为天下母亲的表率,现废为庶人。”
同时将王守一处死。
可怜王皇后弄巧成拙,被贬入冷宫,郁郁寡欢生了病,不久也死了。后宫里思念皇后德行的人,大多感到哀痛。玄宗自己也觉得后悔,于是用一品官的礼仪安葬了她。
武惠妃害死王皇后之后,就想自己当皇后,玄宗也有这个意思,让大臣们集体讨论。御史潘好礼上书劝阻,大意是说:武惠妃是武家后人,玄宗好不容易铲除了武家势力,天下欢庆,如果再立武家人为皇后,很容易让人想到武则天,会让天下惊惧。
玄宗这时候,还不算完全昏庸,而且朝中宰相也多认为武惠妃不应当立为皇后,所以武惠妃的痴心妄想,最终还是没能实现。
只是玄宗这时已经滋长了奢侈之心,喜欢建功立业、好大喜功。张说从朔方回朝,正好赶上张嘉贞因为弟弟贪赃的罪过被贬为幽州刺史。张说代替他执掌朝政,迎合玄宗的心意,建议举行封禅大典。张说又担心突厥趁机入侵,特地采用兵部郎中裴光庭的计策,派中书直省袁振去安抚晓谕突厥的毗伽可汗,征召他们派大臣跟随皇帝到泰山封禅。
毗伽可汗与阙特勒、暾欲谷围着坐在地上,设宴招待袁振,并对他说:“吐蕃是狗种,奚和契丹本来是我们突厥的奴仆,他们都能娶大唐公主,唯独我们突厥多次求婚,总是不批准,到底是什么意思?”
袁振答应替他们奏请,于是毗伽可汗派大臣阿史德颉利发(阿史德是突厥姓氏,颉利发是突厥官名)入朝进贡,并跟随玄宗东巡。
玄宗先到东都洛阳,准备好天子车驾,在开元十三年冬天出发,文武百官和四方夷族首领随行,有关部门用车子装载着供应物品,队伍绵延几百里不断。等到了泰山,玄宗亲自在山上祭祀昊天上帝,命令宰相在山下祭祀五帝和众神。第二天,在社首山祭祀皇地祇。又过了一天,在帐篷里接受朝贺,大赦天下,封泰山神为天齐王。
张说趁机引荐了很多自己的亲信和下属官吏操办事务,封禅典礼结束后给他们加官进爵,往往一下子升到五品官,但普通的百官却没有得到这种恩赏。
中书舍人张九龄劝谏,玄宗不听。而且因为缺钱,随从的士兵,只得到了记录功勋,根本没有赏赐物品,因此很多人有怨言。
玄宗回朝后,也知道国家用度不足,提拔善于搜刮的宇文融为户部侍郎,让他想方设法增加收入,不顾老百姓死活,每年能多收几百万缗钱。玄宗把宇文融当作奇才,非常宠信。
唯独张说暗中压制他,遇到宇文融提出建议,往往阻挠不让实行。宇文融于是勾结御史中丞李林甫,一起弹劾张说引用术士,徇私舞弊,收受贿赂,应该立刻罢免等等。
玄宗命令源乾曜到御史台彻底调查。源乾曜曾经劝阻封禅,跟张说不和,又因为张说自己不检点,于是再次上奏证实了弹劾的内容。
玄宗又派高力士去看张说。张说正害怕得很,见高力士来了,故意蓬头垢面,坐在草垫上等着治罪,并且乞求高力士替他说好话,悄悄送给他珍贵物品。
俗话说得好:“得了人家的钱财,替人家消灾。”高力士既然得了好处,乐得卖个人情,回宫汇报时极力描述张说可怜的状况,并且说张说是功臣,不应该重罚。玄宗这才只是罢免了张说的宰相职务,让他当集贤院学士,专门负责修撰国史。
在这之前,左史刘知几主持国史馆将近三十年,著有《史通》四十九篇,评论古今史事,曾经说写史书必须兼备三个长处:一是才气,二是学问,三是见识。当时人认为这是名言。
著作郎吴兢,编辑史事,《则天实录》就是出自吴兢之手。等到张说主持修国史时,刘知几因为儿子太乐令刘贶犯罪受到牵连,被贬为安州别驾,忧郁而死。
张说翻阅《则天实录》,看到里面有记载宋璟激励张说,让他出面证明魏元忠清白的事。张说看了不禁愤愤不平,感叹道:“刘五(刘知几)太不肯帮忙了!”(刘知几兄弟五人,他最小,所以叫他刘五)。
当时吴兢正好在座,站起来回答说:“这是我编修的,史书的草稿都还在,不能让明公您错怪了老朋友。”
张说就请求吴兢修改几个字。吴兢严肃地说:“如果顺从您的要求,这史书就不是直笔了,还怎么让后世相信呢?何况明公您肯接受劝谏,敢于冒犯威严直言,正直的名声已经足以传播,何必靠这种手段掠取美名呢?”
张说这才不再提修改的事,命令按照原稿编纂。
玄宗虽然罢免了张说的政事职务,但仍然很器重他,遇到大事,往往派人去咨询。正好吐蕃使者来到京城,呈上国书,用了敌对国家之间的平等礼节。玄宗恨他们不肯称臣,想发兵征讨。左丞相源乾曜向来唯唯诺诺,没什么主见;新任的同平章事李元纮、杜暹,只知道廉洁自守,也不太熟悉边疆情况。玄宗于是召张说进宫商议。
张当面奏道:“吐蕃无礼,本来应该讨伐。但是近来跟吐蕃连续打了十年仗,甘州、凉州、河州、鄯州等地,已经疲惫不堪了。他们如果真心悔过求和,请陛下大度包容,暂且接受他们的归顺。等边境稍微缓和,我们养精蓄锐,再谋划讨伐也不晚。”
玄宗听了,心里很不高兴,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说等跟王君㚟仔细商量后再决定进退。张说不便再劝,叩头退出。在殿外遇到源乾曜,就对他说:“王君㚟有勇无谋,贪功心急,如果他参与讨论边疆事务,一定会主张用兵。我的话肯定不会被采纳。只怕边境战事一开,军队疲劳,财物耗尽。王君㚟能发动战争却不能收拾,不但会害了自己,还会误了国家啊!”源乾曜不置可否,只是含糊答应。
王君㚟,瓜州人,投靠在右骁卫将军郭知运部下。郭知运跟他同乡,把他当作心腹,他累积军功升到右卫副将。郭知运曾经在河陇地区屯兵,以勇猛有谋略闻名,很让戎狄害怕。开元九年,郭知运在军中病逝,王君㚟就接替了他的职位,当上了河西、陇右节度使,兼管凉州都督事务。玄宗因为想讨伐吐蕃,特意召他入朝。
果然不出张说所料,王君㚟一参与讨论,就请求发兵。玄宗立刻把西征的全权交给王君㚟。王君㚟当天就返回镇所,调集边疆军队,定期出征。
吐蕃听说唐军大规模集结,即将出发,先派部落首领悉诺逻入侵大斗拔谷,转而进攻甘州,焚烧抢掠乡村。王君㚟却按兵不动,暂时避开敌人的锋芒。正好天下大雪,严寒刺骨,吐蕃兵受不了冻伤,越过积石山,取道西归。
王君㚟这才发兵追击,命令秦州都督张景顺为先锋,自己率领中军。他的妻子夏氏,也很勇猛,穿上铠甲拿起兵器,作为后应。军队经过青海,踏着冰面西渡,望见前面有几十辆骆驼车,载着军用物资,料想是吐蕃兵的后队,当即一齐冲上去,发动袭击。
吐蕃的辎重兵,多半是老弱,怎么能抵挡?顷刻间就像鸟兽一样四散奔逃,所有骆驼车都被唐军夺去。唐军继续前进,但吐蕃兵已经越过大非山,飞快地逃走了,眼看是追不上了,于是唐军奏着凯歌返回。
王君㚟随后大肆宣扬战绩,玄宗因此加授他为大将军,并封为晋昌县伯。还让王君㚟的父亲王寿担任少府监,可以在家享受俸禄,不用管事。就连王君㚟的妻子夏氏,也被封为武威郡夫人。玄宗还召王君㚟夫妇入朝觐见,亲自慰劳,在广达楼赐宴,赏赐大量金银绢帛。
等到王君㚟谢恩返回镇所,吐蕃首领悉诺逻等人又攻陷了瓜州,毁坏城墙,掳走了刺史田元献以及王君㚟的父亲王寿,并分兵进攻玉门军和常乐县。
常乐县令贾师顺,登城坚守,吐蕃将领莽布支招降不成,多次用强弩射杀吐蕃将领,莽布支这才解围退去。
王君㚟听到警报,急忙率部众救援玉门。悉诺逻把俘虏放回来传话,对王君㚟说:“将军曾经以忠勇报国自许,为什么不来决一死战?”
王君㚟因为父亲被俘虏,不敢放手追击,只能登上城墙向西眺望,泪如雨下。悉诺逻因为出兵多日,粮食快吃完了,也就退兵回去了。
这时候,西突厥的别部突骑施(突骑施部曾被默啜可汗消灭)有个头目叫苏禄,善于安抚部下,很得人心。他听说默啜已死,就聚集了三十万部众,再次称雄西域,自封为可汗。开元年间派使者入朝,玄宗曾授予苏禄右武卫大将军的官职,进封顺国公,不久又加封为忠顺可汗。并且把蕃将阿史那怀道的女儿许配给苏禄,封为交河公主。
苏禄到安西都护府卖马,传达交河公主的命令,送东西给都护杜暹。杜暹生气地斥责道:“阿史那家的女儿,也敢对我传达命令吗?”喝令左右鞭打来使,把他赶了出去。
苏禄觉得这是奇耻大辱,于是暗中勾结吐蕃,引诱他们入侵。于是吐蕃赞普又和苏禄联合,进攻安西。都护杜暹此时已经入朝当了同平章事(宰相),副都护赵颐贞代理大都护事务,他开城出兵,打退了敌军。
苏禄因为行军失利,又听说杜暹已经当了宰相,没法报仇,随即退兵。吐蕃赞普也收兵回去了。
王君㚟想报杀父之仇,急忙率领几千精锐骑兵,赶到肃州,想截击吐蕃赞普。哪知道赞普早已远去,白白奔波了一番,免不了垂头丧气,闷闷不乐地回来。走到甘州南边的巩笔驿,他以为太平无事,毫不防备。偏偏瀚海州司马护输等人突然闯入驿站,来杀王君㚟。王君㚟猝不及防,竟被刺死,尸体也被抬走。等到部众听到变故追上来,才把尸体夺了回来。
王君㚟为什么被刺杀?原来凉州附近,有回纥、契苾、思结、浑四个部落的番民混杂居住。回纥部长承宗,受职为瀚海都督;契苾部长承明,受职为贺兰都督;思结部长归国,受职为卢山都督;浑部长大得,受职为皋兰都督。到了王君㚟当河西、陇右节度使,这四位都督耻于受他节制,多次跟王君㚟发生矛盾。王君㚟竟然上奏玄宗,说他们共同蓄谋反叛。玄宗正信任王君㚟,立刻下令将四位都督流放到岭南。
瀚海司马护输等人,原本是承宗的旧部,想替承宗报仇,就刺死了王君㚟。玄宗听说报告,非常痛惜,特追赠王君㚟为荆州大都督,命令地方官护送灵柩回故乡安葬,并且下诏让张说撰写墓志铭,玄宗亲自书写碑文。
玄宗又任命右金吾卫大将军、信安王李袆(是太宗儿子吴王李恪的孙子)为朔方节度使,另外调任朔方节度使萧嵩为河西节度副大使,让他们互相接应,共同防备吐蕃。
萧嵩推荐刑部员外郎裴宽为判官,和王君㚟的判官牛仙客一同掌管军政。又奏请调建康军使张守珪为瓜州刺史,负责修筑瓜州旧城。
筑城的夹板刚立起来,吐蕃兵突然杀到。城中人面面相觑,大惊失色,没有斗志。张守珪故意表现出镇定,竟然在城上摆酒奏乐,谈笑自如。吐蕃人怀疑他有别的计谋,立刻撤退了。这时张守珪才纵兵奋勇出击,斩杀吐蕃兵几百人,其余的都抱头逃窜。张守珪于是修复了城市,招抚流亡的百姓,瓜州又重新成为大镇。
朝廷下令改瓜州为都督府,就任命张守珪为都督。萧嵩又用了反间计,假称与吐蕃将领悉诺逻秘密联络。吐蕃赞普弃隶缩赞信以为真,诱杀了悉诺逻。
悉诺逻是吐蕃名将,他被杀后,吐蕃军心涣散,国力因此逐渐衰落。后来萧嵩任河西节度使,和陇右节度使张忠亮在渴波谷大破吐蕃兵,进而攻占了大莫门城。左金吾将军杜宾客又在祈连城下击败吐蕃兵,活捉了吐蕃将领。瓜州都督张守珪和沙州刺史贾师顺,又攻破了吐蕃的大同军。
![]()
信安王李袆也乘势收复了石堡城。这座城正处在河西的要冲,四面悬崖,非常险要坚固,之前被吐蕃攻占,留兵据守,屡次骚扰河西。经过李袆出兵收复,分兵驻守要害,开拓疆土千里,使得吐蕃无法前进,河陇地区于是安定下来。
玄宗听到捷报大喜,把石堡城改名为振武军。
![]()
吐蕃屡战屡败,产生了畏惧,于是上表谢罪,请求世代和亲。玄宗于是命令皇甫惟明和宦官张元方出使吐蕃,并且赐信给金城公主,让她劝说吐蕃真心归附。
吐蕃赞普弃隶缩赞厚待唐朝使者,并且派使者悉腊跟随皇甫惟明等人入朝,呈上表示盟誓的表文,并进贡地方特产。金城公主又请求赐给《毛诗》、《春秋》、《礼记》等典籍的正规版本,玄宗也批准颁发给她,并且与吐蕃划定边界,以赤岭作为两国的分界线,立碑作为凭证。
这时已经是开元二十一年了。在吐蕃归附后,玄宗又发兵讨伐奚和契丹,关于这次军事行动的详细情况,等到下回再继续叙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