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锁加压,采购不辍
中美在半导体领域的拉锯战,从2018年就开始了,美国先是瞄准华为,2019年5月就把华为拉进实体清单,紧接着就把光刻机这块卡得死死的。
![]()
荷兰的ASML是光刻机老大,EUV那种高端货从2019年起就不让卖给中国,只剩DUV这些老型号能进门。DUV能搞28纳米以上的活,但想冲5纳米以下,就得费劲巴拉的多重曝光。
可中国这边呢,没被堵死路,反而采购劲越来越足。2020年,中国占ASML收入的20%左右,到2021年蹿到25%,2022年直接破30%,订单 堆成山。那些设备从鹿特丹港装船,绕地球一圈到上海,卸货时海关数据一刷,采购额直奔50亿欧元。
![]()
转眼2023年,美国10月又升级管制,DUV的升级件也限了,ASML的销售团队得天天开会改策略。可中国订单不降反升,那年第三季度占ASML收入46%,全年29%,总收入270亿欧元里中国贡献一大块。
2024年更猛,采购额800亿欧元,占36.1%,ASML年报里明明白白写着,中国大陆是他们最大市场之一。哪怕美国2024年12月又收紧维修服务,中国企业照样下单,仓库里DUV堆得满满当当。
![]()
2025年上半年,ASML预警中国销售会稳下来,从2024-2025的历史高点回归正常,可前期库存够用好几年。3月ASML还说要在北京建维修中心,零部件本土化采购,这不光是生意,还得顾及长远关系。
说白了,这些采购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实打实的战略储备。面对美国从2019年起一层层加码的出口壁垒,中国企业没慌神儿,而是用实际行动顶回去。设备到手后,不是全扔生产线上去赶工,而是分门别类,有的扩产能,有的进实验室深挖。
![]()
全球半导体报告显示,到2025年10月,中国光刻设备保有量稳居前列,这积累不是白来的,早晚得变现。ASML自己财报也承认,中国市场逆势拉动他们股价,2024年出货量虽整体放缓,但中国订单是救命稻草。想想看,美国想卡脖子,结果中国买买买,把DUV市场撑得热火朝天,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掂量掂量。
![]()
采购规模这么大,自然引来外头猜想。有人说中国是囤货过冬,有人说是在练内功。事实摆那儿,2022到2024年累计从ASML买了1600亿欧元设备,相当于过去8到10年的总和。这不是简单消费,而是把未来几年需求提前拉满。
2025年4月的数据显示,四季度中国采购占ASML总收入27%,比前三季度49%降了点,但比2023年还高出一截。形势严峻,中国照样狂买,一年800亿不是盖的。这背后,是对产业链的清醒认识:光刻机是芯片皇冠上的明珠,缺了它啥都白搭。可光靠买,能买来多少底气?答案显而易见,得自己动手。
![]()
拆机深挖,专利井喷
买了这么多DUV,中国没急吼吼地全上生产线,而是挑出一批进实验室拆了研究。这步棋走得稳,让美国半导体政策顾问克里斯·米勒在2024年访谈里直呼头疼。
他是《芯片战争》作者,2024年7月在播客里说,美国出口管制只能给中国科技努力扔沙子,挡不住多久。米勒2025年1月又在媒体上提,中国买这些机器,主要不是扩产,而是逆向工程,拆开来搞懂原理。2024年9月他的文章里强调,中国工程师太卷了,白天设计晚上拆,周末建模,这模式让西方最怕。
![]()
拆解从2020年小打小闹,到2023年规模化。实验室里,这些DUV被当宝贝,逐层剥开光学系统、激光源、步进台,一点点还原算法。米勒2024年研讨会上传幻灯片,展示中国专利曲线,说这不是巧合。
数据铁证如山,2020到2023年,中国光刻相关专利增长超400%,2023到2024年再涨42%,总计4.6万件,全球第一。2024年8月ITIF报告里,米勒建议算上中国半导体投资,创新力不容小觑。专利覆盖光源稳定、曝光均匀、掩膜对位,这些子系统一个个啃下来。
![]()
2025年上半年,专利势头不减,中国机构申请占比从2020年的28%升到2024年的41%,新兴领域如金属氧化物光刻胶尤其突出。高校和研究机构转化率高,政策一推就冒头。
米勒2025年2月在国会听证会材料里说,中国从部件级理解到系统级跃升,这将重塑平衡。逆向工程不是偷懒,是实打实学习:买一台拆一台,学透了再超一台。2024年10月Asia Times文章里,米勒观点被引用,中国在成熟节点芯片上位置越来越稳,这让美国出口管制效果打折。
![]()
专利井喷不是空谈,2025年6月报告显示,光刻机市场从2023年257亿刀到2025年315亿,年增10.7%,EUV占比超40%。中国贡献不小,2024年设备市场600亿人民币,2025年预计900亿。
米勒2025年7月YouTube访谈里承认,中国这种模式,是对封锁的终极反击。拆机深挖,积累海量参数,建数字孪生模型,这活儿干得细致。2025年5月ChinaTalk播客,米勒和专家聊,中国在AI芯片赛道追赶,靠的就是这些积累。
![]()
说到底,米勒的担忧有道理。中国没被管制打趴,反而爆发出超常力。2024年专利增长42%,达全球第一,媒体报道直指美国管制逼出本土投资。光刻机成长性突出,2019到2023年ArF出货CAGR 19.6%。中国团队卷起来,拆解覆盖DUV 90%子系统。
米勒2025年9月TNSR文章里说,CoCom教训重现,管制再严,也挡不住中国努力。这井喷的专利,是从被动拆到主动验证的证明。全球芯片格局,谁主沉浮,还得看谁先掌握规则。
![]()
成果初绽,格局重构
拆解的成果,2023年9月华为Mate 60 Pro一出,就亮了眼。这手机用中芯国际的麒麟9000S,7纳米工艺,全靠DUV多重图案化。TechInsights拆解报告确认,晶体管密度1.5亿每平方毫米,DUV从40纳米逼到7纳米,靠技术堆叠和算法控制。
2023年10月生产线试产,合格率从70%到95%,Mate 60 Pro销量回暖,华为市场份额反弹。SMEE这边,2023年底90纳米机批量生产,2024年上半年交付50多台。2025年1月7日,首台国产28纳米浸没式DUV运抵客户,测试达标率超90%。
![]()
这些成果,让格局重构。米勒2025年承认,中国掌握链条,西方优势动摇。中国用积累换突破,28纳米产能占国内30%,90纳米50%。芯片供应链多极化,游戏规则悄然变天。
这盘棋,中国下得稳。封锁没压垮,反而催化觉醒。光刻机难啃,中国一步步来,用时间换空间。米勒的冷汗,不是白流的:中国不光买设备,还买来了未来。
全球半导体,谁能重写规则,还得看谁的底气足。采购不辍,拆解深挖,成果初绽,这三板斧,够美国喝一壶的。长远看,每封锁一次,中国科技就醒一次。芯片战,还在继续,但中国已不是配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