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中国要买20架俄制加油机?三大疑点揭开军购迷局
最近军事圈突然爆出个猛料!社交媒体流传的俄方内部文件显示,某个代号"客户156"的神秘买家,打算在2027到2028年间接收20架伊尔-78MK-90A空中加油机。多家防务媒体信誓旦旦地说这个代号指的就是中国,连美国媒体都跟着起哄。但蹊跷的是,中俄双方至今都没人出面认领这笔买卖。这到底是确有其事的军购大单,还是又一场捕风捉影的舆论炒作?
![]()
您能想象吗?就在咱们的运油-20频繁亮相训练场的时候,突然传出要向老邻居进口同类装备。更让人挠头的是,俄罗斯工贸部长年初刚说过"优先满足自家需求,暂不对外销售"。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这笔交易真的存在,俄罗斯要怎么在三年内挤出20架加油机的产能?如果只是空穴来风,又为何能惊动全球防务圈?
先说说这个传闻的来龙去脉。流出的文件显示订单数量高达20架,交付时间卡在2027到2028年。这个时间点很有意思——正好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起步的衔接期。美国防务记者布托夫斯基推测,这可能是在为运油-20量产前的空窗期做准备。但话说回来,现在连张像样的合同照片都没曝光,所有消息源都是"据称""据悉",这瓜吃得实在有点悬。
![]()
不过咱们也不能完全否定这种可能性。回顾历史,中俄在加油机领域早有渊源。2005年那笔38架伊尔系列飞机的订单,就因为塔什干工厂临时变卦而搁浅。那次教训告诉我们:军购不是逛淘宝,光下单不算数,得看到货才算成交。现在的伊尔-78MK-90A虽然升级了PS-90A发动机和数字化航电,但产能始终是个硬伤。
俄罗斯乌里扬诺夫斯克工厂现在开足马力,年产也就6-7架伊尔系列飞机,还都是优先保障俄军自用。要想在2027年前交出20架出口型,意味着每个月都要下线一架加油机——以他们现在的生产效率,除非新建生产线,否则根本是天方夜谭。这就像让个小餐馆承接百人宴席,灶台都不够用啊!
![]()
反观咱们自家的运油-20,最近可是动作频频。从官方放出的训练画面能看到,它已经能和歼-16、轰-6N实现昼夜连贯加油,这套"空中穿针引线"的绝活可不是随便哪国都能掌握的。虽然现阶段数量确实有限,但西安飞机制造厂的生产线正在提速,这点从近期频繁的试飞和交付就能看出来。
其实最合理的解释是"双线并行"策略:进口装备解燃眉之急,自主研发保长远发展。就像同时下两盘棋,短期靠外购补齐战力短板,长期靠自产掌握核心命脉。毕竟现代空战讲究的就是"航程即战力",加油机就是战斗机的"能量饮料"。
![]()
说到战略价值,这批传闻中的加油机确实能带来质变。东海到西太的广袤空域,有了它们就能实现战机"不间断巡逻"。想象一下,歼-20带着满油满弹在远海滞留数小时,这种威慑力可不是闹着玩的。而且伊尔-78还能快速切换成运输模式,相当于买了台"多功能商务车"。
(结语)
综合来看,这笔军购传闻处于"可能但艰难"的灰色地带。俄罗斯要突破产能瓶颈,我们要权衡需求急缓,双方都得克服重重障碍。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外购成败,中国发展空中加油能力的决心不会动摇。未来的蓝天博弈中,"空中奶妈"就是力量倍增器。这场迷雾重重的军购大戏,最终是如期履约还是无疾而终,让我们拭目以待!您觉得这笔交易能成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高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