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从甲骨文一路走来,承载了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重量,诗词歌赋、经史子集,全靠它一笔一划记下来。可就是这么个宝贝,1920年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来中国转了一圈,回国后在《中国问题》这本书里,直戳它三大毛病。
繁简对垒,笔画为累
![]()
罗素的第一刀捅得最狠,就冲着汉字的“繁”字去的。他在书里直言,汉字不像西方那样,26个字母一网打尽,学完就能拼天拼地。汉字呢?得一个个死记硬背,数千个符号,每个还长得奇形怪状,笔画从几道到几十道不等。
想想看,那时候没电脑没手机,全靠毛笔蘸墨,一撇一捺写半天,手腕子酸得像拧了麻花。罗素算过笔账:一个普通中国人要认得三四千字才能看报读信,这工程量搁谁身上都够呛。尤其像“龍”啊“贏”啊这种,十几二十笔,稍不留神就画虎不成反类犬,写错了意思全变味。
![]()
这也不是罗素独创的牢骚,早年间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就抱怨汉字学起来像爬山。罗素的点子更准,他觉得这繁杂不光耽误个人,还拖了国家后腿。那年头,中国教育刚起步,文盲率高得吓人,好多农村娃子一辈子就认得自家名字,谈啥科学民主?
罗素的逻辑是,文字是工具,工具太笨重,文明就慢半拍。他举例说,英语小孩上小学没几年,就能自个儿写信作文;汉字呢?得从小学堂苦哈哈描红,耽搁了好几年光景。
![]()
不过汉字这繁,也不是一无是处。它从象形起步,“山”像山峰,“水”像流水,这形象劲,让古人一看就懂,文化味浓得化不开。罗素也承认这点,但他坚持,时代变了,工业化浪潮一来,效率为王,繁就成累赘了。幸好,中国人没坐着挨批。
1949年后,文字改革大刀阔斧,1956年国务院批了《汉字简化方案》,一口气简化了2236个字。“國”变“国”,“學”变“学”,笔画砍掉一半,钢笔一挥就顺溜。结果呢?识字率蹭蹭上涨,从新中国成立初的20%不到,窜到现在的99%以上。
![]()
小学生背书包上学堂,不再为“龍”字愁眉苦脸,课本薄了,脑子空出来了,多学点数学物理啥的。这不就是化繁为简的智慧?罗素要是活着,看到这变化,估计得点头:缺陷不是死结,是活水,能转弯。
排序无序,印刷为阻
罗素第二发炮弹,瞄准了汉字的“乱”。他吐槽,西方字典按A到Z排,找词像翻电话簿,啪啪几下就到;汉字呢?靠部首笔画分门别类,翻一本《康熙字典》,得从“部”头儿查起,再比划横竖撇捺,累不累?更别提印刷了。
![]()
那年代,欧美用林otype机,铅字一浇一铸,报纸一天出几版;中国还靠雕版,手工刻木头,效率低得像蜗牛爬。罗素算得精:汉字几万个变体,铸模得备齐全套,机器卡壳,报纸延期,消息传得慢,社会就跟不上趟儿。
这问题在1920年代,中国军阀混战,报纸是民众眼窗,印刷慢了,啥时政新闻都成旧闻。罗素的眼光毒辣,他觉得这无序不光是技术活,还影响知识流通。书印不快,学校教材少,穷乡僻壤的娃子更摸不着边。西方工业革命,靠的就是信息快准狠;中国呢?文字这关卡着,现代化就卡壳。他在书里直说,汉字排序无序,像一盘散沙,聚不拢劲儿。
![]()
可汉字这散沙,也有它的章法。许慎东汉时写《说文解字》,就定了540部首,这套体系几千年传下来,稳如泰山。罗素没否认这点,但他咬定,现代需求大,旧法子跟不上。果不其然,中国人动真格的。
20世纪中叶,活字印刷机本土化,简化字一推行,字模库瘦身,机器转得飞起。报纸从手摇到电转,一天印万份不成问题。现在呢?数字印刷时代,PDF一键生成,汉字排序软件智能比对,谷歌搜个字,秒出结果。罗素的阻隔论,早成历史笑话。
![]()
音义分离,借词为艰
罗素压轴一击,专治汉字的“哑”。他摇头叹气:字母文字音义合一,读音固定,一听就准;汉字呢?方言一多,北京话“ma”五声,广东话全变调,同字异音,跨省聊天像猜谜。
外来词更惨,“telephone”音译成“电话”,勉强凑合,但科学术语一堆,“atom”变“原子”,意近音远,专业人头大。罗素觉得,这分离让汉字表达外来东西时,费劲巴拉,文化交流卡顿。那时候,西学东渐,物理化学概念涌入,译不对,学不透,国家就落后一步。
![]()
这借词为艰,确实是汉字软肋。罗素来华时,见识了租界洋玩意,咖啡巧克力啥的,译名五花八门,闹笑话。他逻辑清楚:音标缺失,方言壁垒高,统一难;借词不准,创新慢。搁当时,中国正从闭关锁国醒过来,这哑巴劲,确实拖后腿。
但汉字的分离,也藏着灵活。同一字,不同语境变味,“行”能走路也能银行,这多义性,文学里玩得溜。罗素也瞅见这妙处,但他坚持,现代科学要精确,哑巴不行。中国人呢?1955年普通话定为北京语音基调,广播电视天天练,全国腔调慢慢匀。
![]()
学校课本统一读音,娃子们齐声朗读,几十年来,跨省打工的哥们聊天,不再鸡同鸭讲。借词上,音译意译双管齐下,“internet”直奔“互联网”,准头十足。联合国文件里,汉字术语标准版满天飞,国际会议上,中国代表一出口,别人点头如捣蒜。
说到底,这音义分离,是汉字的个性标签。罗素的艰涩论,像老中医把脉,找出病灶就好治。现在语音输入一喊,字就跳出来,方言APP还能转普通话,借词数据库海量更新。
![]()
内涵深了:缺陷在封闭时放大,开放后就化险为夷。汉字借着全球化,音义合一更自在了。想想看,海外版,汉字弹幕全球刷屏,哪儿还有艰?罗素的三大缺点,搁今天看,是历史脚注,提醒咱们,文化得活学活用,别死守老框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