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2日,王自如上了热搜。
这次不是因为测评新手机,也不是因为又跟谁battle了,更不是和格力董明珠又有什么新闻爆出来,而是因为一张照片,绿皮火车上吃泡面的照片。
![]()
王自如自己倒是坦诚,在节目里直接说了:负债约1亿,被限高了,飞机高铁都坐不了,只能选择这种出行方式。
现在第一目标是还钱,解决所有股东的回购邀约,小一个亿。
我看到这新闻第一反应不是好玩,当然也不是同情,而是觉得特别真实。
创业这事儿,从来不是只有成功学鸡汤,更多的是这种从云端跌到泥地的故事。
只是大部分人跌了之后躲起来了,王自如还在镜头前。
![]()
你想,2010年代初王自如可是数码圈的顶流。
中国第一条数码开箱视频是他拍的,Zealer工作室那会儿火到什么程度?连不看测评的人都知道他。
2014年跟老罗那场三小时辩论,全网围观,虽然被罗永浩全程压制,但可见当时知名度有多高
后来去了格力,担任副总裁,参与渠道改革。
结果2021年离职,紧接着就是跟之前的投资人、股东的纠纷,债务问题开始暴露。
![]()
有人说他高开低走,有人说他眼高手低,反正骂声铺天盖地。
但这里面有个很多人没看懂的地方:王自如欠的这1亿,不是他拿去挥霍了,是股东回购邀约。
啥叫回购邀约?
就是当初投资人给你钱的时候,签了协议,如果公司没达到预期业绩,你得按约定价格把股份买回来,而且还有很高的利息。
这玩意儿是创业圈最狠的一把刀,看着是融资,其实是对赌。
你赢了,皆大欢喜。
你输了,不光公司没了,还得倒欠一屁股债。
很多创业者最后走投无路,甚至上天台什么的,不是因为公司倒闭,是因为对赌协议要履行。
王自如算是还在挣扎的,至少还在想办法还钱。
为什么非要上节目,非要让全网都知道你负债1亿、坐绿皮火车?
实话实说,这就是在炒作,是立人设,还债题材做自媒体确实好用,当年罗永浩也用过。
真还传嘛,都懂。
![]()
![]()
王自如现在转型做AI测评,6月份在B站改名叫王自如AI,说要做AI内容创业,高度聚焦AI应用。
为啥选这个?
他自己说得很直白:来钱快,资源整合也快。
这话很功利,但也挺真实。
欠了1亿的人,还跟你谈情怀谈梦想,那才是装。
还有个细节很有意思。
王自如说,不要在没开始之前画地为牢,要在运动当中找转机、找机会。
![]()
这话听着像鸡汤,但放在他的处境里,其实是一种求生本能。
你欠了1亿,被限高,你要是停下来想,肯定越想越绝望。
只能往前冲,边跑边找机会。
所以我看王自如这事儿,不觉得他有多惨,也不觉得他有多励志,我就觉得这才是创业的真相:大部分人最后都是这个下场,只是有人藏着掖着,有人摊开了说。
你看那些成功学文章,永远在讲马云当年多苦、刘强东睡过地板,但他们不会告诉你,更多的创业者连睡地板的机会都没有,直接被债务压死了。
王自如至少还能坐绿皮火车出差,说明他还在挣扎,还没被彻底压垮。
![]()
可能有大佬问了,那王自如到底能不能翻身?做AI测评真的能还上1亿?
但我知道一件事:王自如现在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给自己创造翻身的可能性。
做内容攒流量,做播客积累人脉,接受采访维持曝光度,这些看起来很Low的事情,其实都是在给自己买时间。
创业这事儿,很多时候拼的不是谁跑得快,而是谁能撑得久。
我见过太多创业者,一遇挫折就崩溃,要么躲起来不敢见人,要么抱怨大环境、抱怨投资人。
王自如至少没进入这个阶段,他欠了钱不藏着,转型也不遮遮掩掩,还主动站在镜头前,这份坦然至少说明他心态还没崩。
罗永浩当年,也就是因为心态没崩,才又一次站起来了。
说到底,王自如这事儿给所有创业者上了一课:对赌协议是魔鬼契约,签之前想清楚。
还有就是,别把创业想得太美好,更别把自己想得太厉害。
最后说句实在话:创业不是电视剧,没有那么多逆风翻盘的戏码。
王自如在绿皮火车上吃泡面,好歹,还有节目的镜头对着他,他惨,但又不是真的惨。
大部分人的结局就是平平淡淡,能还上债、保住房子就不错了。
这就是创业最残酷也最真实的地方。
各位大佬觉得呢?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