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高达258米,设计灵感源自中山国的“山字”符…
![]()
近日,号称河北第一高的新地标建筑正式“冲出地面”,引来各路媒体纷纷点赞。但我却说:“石家庄,别把“河北第一高”,变成河北第一糟”,是为什么?
各位庄主好,庄里事,庄里叨,我是庄里周一叨。
10月21日,据媒体报道,高铁片区57号地块塔楼地下主体结构已全面封顶,正式“冲出地面”,标志着项目塔楼主体结构从地下施工阶段全面转入地上施工阶段,建设进程进入快车道。
![]()
对于在石家庄生活了五年的人说,这本来是件值得骄傲的事,但我却高兴不起来。
因为,各城地标不计其数,但成功者了了,要么已成为历史的祭品,要么已成为耗资巨大却无实效的鸡肋,在城市的繁华背景下:
仅留悲怆孤鸿影。
这里面,当然也包括曾号称高达450米的城市地标,绝对的城市天际线,河北第一“巨人”:
天山世界之门。
![]()
提起天山世界之门的建设历程,可谓一波三折。
项目最早于2014年开始宣传,2018年1月,450米国际金融中心正式举行动工仪式,当时承诺五年内完成建设。
然而,承诺的交房期限一再落空,现在仅剩业主内心的:
一眼大坑。
![]()
天山世界之门最初的规划与现在并无二致,都是城市会客厅的定位,都是购物休闲,会展展示,办公商务的业态设置。
但曾经的豪言壮语,凌云擘画和大美蓝图,现如今,都已随着工地施工的铿锵叮当声,消尽在城市的编年史里:
徒留一道干硬的伤疤。
项目本应在2023年前后完工,但截至2024年10月,据网友反映,现场仅留下一个巨大的基坑和周围杂草丛生的荒凉景象,与宣传中的繁华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至今,上千户业主仍用枯滞的眼神,等着从“天山”归来的英雄,拯救他们的房子。但终究是,
一声叹息,满地鸡毛。
历史滚滚向前,我们记住悲痛,也应不为悲痛所缚。
毕竟,天山世界之门的失败,是房地产行业骤变,开发商资金抽逃和纯销售产权模式,三种力量综合绞杀的必然结果。
而当下这项目,属于城发投投资,ZF领导亲自做阵,国资自持,不存在资金链断裂,销售业绩的经营性问题。
所以,决定这项目成败的惟一因素,就是后期运营,而运营的成败,在于:
招商的品牌效应。
按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招商工作同步取得重要进展,河北省首个第四代万达商业综合体“万达茂”以及超五星级万达文华酒店已确定入驻。
如果真是这样,我也真心希望该项目不光具备石家庄正在崛起的“强烈象征意义”,以及领导任期内的“纪念碑”作用,更应该真实做到:
拉动投资与带动经济。
同时,对于像石家庄这样常被视为“存在感不强”或标签化的城市来说,切实需要塑造一个“现代化、国际化”的新形象,增强市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让市民觉得“我们的城市也在向前飞奔”,以真正:
凝聚人心的“精神图腾”。
然而,不得不说,对比其他城市的各种烂尾式地标,其实,追求“新高度”也是一把双刃剑,隐藏着巨大风险:
1-巨大的经济风险:超高层建筑造价高昂,运营和维护成本更是天价。
如果当地经济无法支撑起如此庞大的体量,可能导致高空置率,成为“白色大象”,浪费社会财富。
2-社会效益的质疑:将大量公共资源和社会资本投入一个标志性项目,是否会挤占教育、医疗、交通、民生保障等更普惠领域的投入?这是常常被公众诟病的一点。
3-“千城一面”的同质化危机:当每个城市都在竞相攀比高度时,容易导致城市特色消失,失去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韵味。
相比之下,石家庄对石煤机、棉纺厂等工业遗产的改造,因其保留了城市记忆而显得更具温度和独特性。
总结来说,当我们在追逐天空的同时,不忘夯实大地。
理想的状态是,在打造闪亮城市名片与夯实普惠民生基础之间找到平衡,让城市的“高度”与“温度”并存,让地标建筑不仅指向天空,更能服务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
而最最需要切忌的是:
别把“河北第一高”,变成河北第一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