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国考”打破35岁门槛,传递了什么信号?

0
分享至

2026年“国考”报名启动,报考年龄上限由35岁放宽至38岁。同时,对于2026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放宽到43周岁以下。这次报考条件年龄的调整,与大家切身相关,引发了广泛关注。有网友说,“突然有一种可以再就业的感觉”“缓解了我35岁焦虑症”。


图源:AI生成

近年来,就业“35岁门槛”屡屡引发争议。这一门槛是如何划定的?回溯1994年出台的《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报考国家公务员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年龄为35岁以下”。这个规定执行后,现在很多地方的很多部门、单位都规定,35岁以上就不能考公考编。通行多年的人力资源筛选规则,对优化职场队伍年龄结构、增强体制活力与职场效能发挥了积极作用。不过,固化的年龄评判标准,忽略了个体能力的差异化与职场发展的多元化。碍于此项规则,不少经验丰富的从业者刚跨过35岁,就面临“求职无门、换岗受限”等困境。此外,随着国民受教育年限普遍延长,尤其很多人是工作过一段时间再去读研究生、读博士,就业年龄显著推后,更与“35岁门槛”形成尖锐的现实冲突。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6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页面截图

传递出让人才选拔

回归能力本位的鲜明信号

国家选拔行政人才,能力应是第一决定因素。选才的方式与标准、视野与格局,都应当与时俱进。2026年国考放宽报考年龄限制,首先打破了“唯年龄论”的片面导向,传递出让人才选拔回归能力本位的鲜明信号。让处在这个年龄段的人才有更多机会创造社会价值,也有助于释放整个社会的就业活力和创新潜力。


传递出公平就业积极信号

这次国考对报考年龄限制的放宽,既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去年发布的《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进一步消除地域、身份、性别、年龄等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同时,也是主动顺应时代变化,适应当前的人口年龄结构,回应社会面的诉求。

逐步淡化年龄歧视,积极重塑社会心理与用人观念,正是国考移除“35岁门槛”的深层价值。最近,四川、上海等地纷纷放宽考编年龄限制。政府部门率先垂范,有助于汇聚破除年龄歧视的强大合力,为建设活力盎然的现代职场提供坚实支撑。


2024年12月1日,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举行。图为考生在某考点等候进场时复习。

类似探索其实早已在地方展开。近些年,山东、河南、云南等多个省份的部分岗位也陆续放宽了报考年龄限制。国家层面的调整,是对地方经验的制度化吸收,也为公共部门的选才机制打开了新局面。这种信号的外溢效应,未来或将影响事业单位、国企乃至民营企业的用人观念。

要看到,破除就业年龄歧视是一场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深刻变革。每个企业实际情况和用人需求不尽相同,招引年轻人和兼顾各年龄段的人并不矛盾,要避免陷入盲目跟风年轻化的误区,真正树立人岗相适、才尽其用、注重实践的导向,推动形成更加开放包容的职场生态。

是对国家延迟退休政策的积极衔接

随着我国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的稳步推进,劳动者的职业生命周期整体延长。在此背景下,国考适时放宽报考年龄,是通过在制度入口端做出关键调整,让人才成长节奏与退休政策调整同频,从而确保更多人才都能拥有完整、连贯的职业发展通道。

打破“35岁门槛”,

需要每一个人的“破局”

打破“35岁门槛”,既需要制度的“破冰”,也需要每一个人的“破局”。“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对每一位劳动者而言,这也是一次重新定位的机会。35岁,不该是自我设限、“躺平任嘲”的理由,而应该是沉淀经验、拓展能力的又一起点。适应变化、持续学习、夯实技能,才能掌握主动权。

国考报考年龄上限放宽3岁,是制度在向现实靠拢,也是在重建一种社会信任。一句话:把机会给予愿意负责、能够胜任的人,年龄只是参考项。当选才的眼光更远,用人的格局更宽,社会的心态更稳,“35岁门槛”的句号,才会真正画上。

来源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微信公众号综合整理自 新华网、北京晚报微信公众号、浙江宣传微信公众号

图源:新华网、图虫

新媒体编辑:张雨楠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社会科学网 incentive-icons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18263文章数 2556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