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在火锅里是什么体验?"哈尔滨某温泉度假村用真人版"鸳鸯锅"浴池给出了答案。当游客们脱光衣服跳进漂浮着辣椒、茄子的"红汤"和乳白色"清汤"时,这场荒诞又新奇的体验瞬间引爆全网。商家坦言这仅是拍照噱头,但三天内客房预订暴增300%的数据,揭示出传统服务业在流量时代的生存法则。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image
事件回顾:当火锅遇上洗浴的奇观营销
![]()
image
度假村将直径6米的圆形浴池改造成鸳鸯锅造型,"红汤"用玫瑰染色辅以少量真辣椒,"清汤"添加牛奶制造视觉效果。塑料螃蟹模型与真蔬菜混搭的设计成本不足千元,却因游客"涮自己"的打卡视频获得亿级曝光。商家直言:"同质化严重的温泉行业需要能上热搜的卖点。"
![]()
image
轻量级创新:传统行业的流量密码
![]()
image
火锅文化与东北洗浴的跨界融合堪称绝妙。玫瑰染色水可循环使用,塑料道具占比超60%,这种低成本改造精准击中Z世代"社交货币"需求。数据显示,25岁以下游客占比从12%跃升至47%,他们平均停留时间比传统顾客少40分钟,但人均多消费58元购买周边产品。
![]()
image
某旅游平台调研显示,83%的年轻消费者会为"适合发朋友圈"的项目额外付费。这种转变倒逼商家从"功能服务"转向"体验设计",沈阳某温泉已快速复制出"酸菜白肉锅"浴池,印证了创新模式的可复制性。
流量狂欢背后的价值观撕裂
支持者盛赞"让泡澡变得有趣",反对者则痛批"浪费食材的作秀"。事实上,每日仅消耗5公斤可食用辣椒(约市场价60元),且泡过的玫瑰制成香包二次销售。但社会学专家指出更深层矛盾:当疗愈身心的温泉沦为拍照背景,其核心价值正在被消解。
某高校消费行为实验室的监测显示,此类网红项目平均生命周期仅17天。消费者新鲜感消退后,往往留下"无聊""不值"的差评。这迫使商家陷入不断制造新噱头的恶性循环。
网红经济的生存法则:在噱头与可持续间走钢丝
参考日本别府温泉的案例,其"地狱蒸"项目将饮食与洗浴结合的同时,坚持使用地热能源并配套文化解说。反观国内,多数创新停留在视觉层面。业内人士建议,可建立道具循环体系,比如将泡浴蔬菜加工成肥料用于度假村菜园,形成闭环故事。
黑龙江省旅游协会最新指导意见强调,创新应守住两条底线:不误导消费者健康预期,不违背环保原则。已有三家跟风商家因使用不可降解道具被责令整改。
结语:流量泡沫下的行业觉醒
当我们在"火锅"里摆拍时,消费的不仅是热水,更是这个时代的注意力游戏。传统行业的突围需要创意,更需要守住服务本质的定力。下次遇见新奇项目时,不妨先问:这究竟是文化创新,还是娱乐至死的又一场表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