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南巡借宿寡妇家,次日掏出黄金答谢,寡妇一句话,康熙顿时语塞

分享至

“大胆刁妇,你可知你在跟谁说话!”

侍卫李四的手猛地按在刀柄上,骨节因过度用力而寸寸发白。

他压低了声音,从牙缝里挤出这句怒喝,一道凌厉的杀气瞬间锁定了前方那个布衣女人。

可他身前的“黄先生”却仿佛被施了定身法,一动不动。

那高大而素来挺拔的身躯,此刻像是被一道无形的霹"雳当头劈中,僵在原地。

他只是死死盯着那个女人,眼神空洞,仿佛被瞬间抽走了魂魄,只剩下一具失神的躯壳。

周遭的空气,安静得能听见一滴汗珠从李四紧绷的太阳穴滑落的声音。



01

江南的六月,天就像一个被宠坏的孩子的脸。

说变就变。

康熙心里正这么想着,不自觉地抬头望了望天。

午后的日头,已经收敛了它那份火辣辣的毒气。

一团一团厚重起来的铅灰色云层,正慢悠悠地从天边聚拢过来,像是在酝酿着一场了不得的阴谋。

空气里,风停了。

那种感觉很奇特,仿佛整个世界都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按下了暂停键。

柳树最末梢的柔软枝条,都失了平日里的婀娜,死气沉沉地垂着。

池塘里的水面,平滑如镜,不起一丝涟漪。

远处的田埂上,传来一阵阵有气无力的蝉鸣,那声音在粘稠的空气里挣扎,显得声嘶力竭。

闷。

一种让人从骨子里感到烦躁的闷热,裹挟着水汽和泥土的气息,包围了每一个人。

他甩开了身后那支庞大而惹眼的队伍。

龙船、仪仗、黄罗伞盖,还有那些永远毕恭毕敬、字斟句酌的官员。

他厌烦了那些粉饰过的太平,厌烦了那些被精心筛选过的民情。

奏折上的江南,是丝绸与茶叶的故乡,是才子佳人的风流地,是富庶得流油的鱼米之乡。

他想看的,却是那华美锦缎之下,是否藏着破损的线头。

他想听的,是那歌舞升平背后,是否藏着压抑的叹息。

所以,他只带了一名最信得过的贴身侍卫,换上了寻常绸缎商人的衣衫。

他姓黄,来自京城。

身后那个精悍的侍卫,叫李四,是他的仆人。

“主子,看这天色,怕是要有一场大雨了。”

李四跟在他身后,落后半步,低声而恭敬地提醒道。

他的眼神警惕地扫视着四周,手始终不远不近地放在腰间,那里藏着一柄足以应付任何突发状况的短刀。

康熙不甚在意地“嗯”了一声,脚下的步子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

他们正走在一条狭窄的田埂上。

脚下是湿润而松软的泥土,带着一股新翻过的、混着草根的腥气。

他很喜欢这种味道。

它真实,充满了生命力。

比起紫禁城里那些用昂贵香料熏出来的、一成不变的沉静香气,这种味道更能让他感觉到,自己正踩在自己的江山之上。

一条清澈的小河在他们身旁蜿蜒流淌。

河水不深,可以看见水底摇曳的水草和偶尔游过的小鱼。

他们的目标,是前方不远处那个被绿树和竹林环抱的村落。

远远看去,能望见几缕袅袅升起的炊烟。

那是一幅宁静而安详的田园画卷。

就在康熙的心情因为这幅画卷而感到一丝舒畅的时候,一滴冰凉的雨水,毫无征兆地砸在了他的额头上。

他下意识地伸手一摸。

紧接着,是第二滴,第三滴……

冰凉的触感迅速在他的脸颊、脖颈和手背上蔓延开来。

起初还只是稀疏的雨点。

但不过是几个呼吸的工夫,那雨点便骤然密集,仿佛有人在天上拉开了一张巨大的网。

“哗啦——”

天,像是被一把看不见的巨斧,狠狠地劈开了一道裂缝。

积蓄已久的雨水,找到了宣泄的出口,化作一道白茫茫的雨幕,倾盆而下。

豆大的雨点疯狂地砸在地上,砸在河面上,砸在他们身上。

地面瞬间腾起一层白色的水雾。

河面上溅起无数细密的水花,发出“噼里啪啦”的急促声响。

“主子,快走!”

李四的脸色变了,他一个箭步抢到康熙身前,张开双臂,试图用自己并不算宽厚的身体,为主子撑开一片小小的空间。

可这雨势实在太过狂暴。

他的努力,在这铺天盖地的自然伟力面前,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不过是转瞬之间,主仆二人从头到脚,已然浑身湿透,狼狈得如同两只落汤鸡。

脚下的田埂路,在雨水的疯狂冲刷下,迅速变成了一条滑腻的泥龙。

每踩一步,都会深深地陷下去,再拔出来时,需要费尽全身的力气。

康熙脚上那双价值不菲的云锦缎面软靴,此刻已经完全不成样子。

冰冷的泥水灌了进去,让他的双脚感到一阵刺骨的寒意。



天色,以一种令人心惊的速度暗淡下来。

刚才还只是铅灰色的天空,此刻已经黑得如同泼了浓墨。

风也重新怒吼起来,卷着冰冷的雨水,像鞭子一样抽打在他们脸上,生疼。

康"先生,咱们必须立刻找个地方避雨!”李四焦急地喊道,他的声音在狂暴的风雨声中显得有些变形。

康熙没有说话,只是紧紧地抿着嘴唇,抹了一把糊住眼睛的雨水。

他一生之中,南征北战,平三藩,收台湾,亲征噶尔丹,经历过无数惊心动魄的大风大浪。

他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在一片承平的江南水乡,被一场大雨逼到如此窘迫的境地。

这让他心中升起一股莫名的烦躁和一丝身为帝王的屈辱。

雷声开始在厚重的云层深处翻滚,发出沉闷而压抑的轰鸣。

一道惨白的闪电,如同一条巨大的银蛇,猛地撕裂了漆黑的夜幕。

在闪电亮起的那一刹那,整个世界都变成了一片诡异的银白色。

他看清了四周的景象。

除了在风雨中疯狂摇曳的庄稼和树木,便是一片汪洋。

来时的路,早已被茫茫的雨雾所吞没。

而那个他们原本想要前往的村落,也彻底消失在了视野之中。

他们,迷路了。

在这场突如其来、仿佛要吞噬一切的江南暴雨里。

又是一道惊雷炸响,这一次,仿佛就在他们的头顶。

康熙甚至感觉脚下的大地都在微微颤抖。

寒意,已经不仅仅是从湿透的衣衫传来。

更像是从心底深处,一点一点地蔓延开来。

就在他几乎要放弃,准备寻一棵看起来稍微粗壮些的大树下暂避一时的时候,他的眼神,忽然定住了。

在远处山坳的深处,透过那一道道仿佛永无止境的雨帘,他看到了一点光。

一点微弱的、昏黄的光。

那光芒,如同浩瀚黑夜里的一粒粟米,在狂风暴雨中摇摇欲坠,仿佛随时都会熄灭。

可它,却又如此顽强地亮着,穿透了重重黑暗,精准地射入了他的眼帘。

“李四,看那边。”他抬起有些僵硬的手臂,指向那个方向。

李四顺着他指的方向竭力望去,在看到那点光亮的瞬间,他那张被雨水和焦虑布满的脸上,顿时爆发出了一阵狂喜。

“有灯火!先生,那里有人家!我们有救了!”

在那一刻,那一点微不足道的光,就是救赎,就是希望,就是文明世界的一切。

主仆二人不再有任何犹豫。

他们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的溺水者,鼓起最后的力气,朝着那片光亮,深一脚浅一脚地跋涉而去。

通往那里的路,比他们想象中更加艰难。

脚下已经不是路,而是一片泥沼。

康熙的绸缎长衫下摆,早已被泥水浸透,变得沉重无比,每走一步都像是拖着千斤的重物。

不知摔了多少个趔趄,也不知走了多久。

那座亮着灯火的茅草屋,终于近了。

它孤零零地立在山脚下,显得那般瘦小而脆弱。

屋顶上的茅草被雨水打得湿透,黑黢黢地紧贴在一起,仿佛已经无法再承受更多的重量。

那点昏黄的灯光,就是从一扇小小的、用木条糊着纸的窗户里透出来的。

李四抢先一步,走到那扇看起来很薄的木门前。

他努力想整理一下自己凌乱不堪的衣衫,却发现只是徒劳。

他深吸一口气,抬起手,用指关节叩响了门板。

“笃,笃,笃。”

敲门声在喧嚣的雨声、风声和雷声中,显得微不足道,几乎微不可闻。



他有些不确定屋里的人是否能听见。

可就在这时,屋里的灯光明显地晃动了一下。

过了一会儿,一阵极其轻微的脚步声,从门内传来。

门轴发出了一声艰涩而悠长的“吱呀”声,仿佛一个疲惫的老人在叹息。

门,被从里面拉开了一道窄窄的缝。

一张年轻女人的脸,出现在门缝后。

她看起来不过二十出头的年纪,头发用一根荆钗简单地绾着,身上穿着洗得发白的粗布裙衫。

她的脸上未施半点脂粉,素面朝天。

可在那昏暗的油灯映照下,她的一双眼睛,却显得格外的清亮,像是两泓深潭。

当她看到门外两个浑身滴水、形容狼狈的陌生男人时,那两泓深潭里,瞬间涌起了浓浓的警惕和戒备。

她的手,紧紧地抓着门板,身体微微后倾,做好了随时关门的准备。

“你们……找谁?”

她的声音不大,带着一丝因紧张而略显沙哑的颤音。

康"先生,黄某,是路过的商人。”康熙抢在李四之前开了口,他的声音尽量放得温和,带着一丝无奈的苦笑。

他指了指还在狂泻不止的天空,继续说道:“我与这名仆人从邻县贩运绸缎回来,不曾想在半路上遇上了这场大得吓人的暴雨,一时不慎,迷了方向。”

“我们并非歹人,只求夫人能行个方便,让我们在这屋檐下暂避一时。”

“等天亮雨停,我们立刻就走,绝不叨扰。”

他的声音沉稳而富有磁性,言辞恳切,目光坦然而没有丝毫的侵略性,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一股让人信服的气度。

女人沉默地看着他们主仆二人。

她又抬头看了看屋外那泼墨一般、令人绝望的天色。

一道闪电再次划破夜空,惨白的光芒将康熙的脸照得一清二楚。

那张脸上虽然沾着雨水和泥污,带着显而易见的疲惫,却依旧轮廓分明,眉宇间自有一股寻常江湖人或商贾所没有的沉稳与威严。

女人的眼神闪烁了一下。

那紧紧抓着门板、指节都有些发白的手,终于稍稍松开了一些。

她或许是想到了什么,或许只是单纯地被这恶劣的天气所动摇。

“……进来吧。”

她终究还是侧过了身子,将那扇薄薄的木门,完全打了开来。

“多谢夫人。”康

康熙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心中一块大石落了地。

他带着李四,迈步走进了这间茅屋。

一股夹杂着淡淡草药味、木柴燃烧的烟火气和一丝霉味的温暖气息,扑面而来。

与屋外那冰冷的、充满暴戾之气的风雨世界,恍如隔世。

康熙一边脱下那双早已被泥水灌满的靴子,一边不动声色地、用他那双阅人无数的眼睛,飞快地打量着这间屋子。

屋里的一切,都在印证着一个字:穷。

称得上是家徒四壁。

堂屋里,只有一张被岁月磨得油光发亮的旧木桌,两条同样陈旧的长凳。

靠着东边墙壁,立着一个掉了漆的木柜,柜门虚掩着,看不清里面放了些什么。

除此之外,再无任何像样的家具。

地面是夯实的土地,虽然有些潮湿,却被扫得干干净净,看不到一点垃圾。

桌子和长凳虽然看得出年头已久,却被擦拭得没有一丝油污,透着木头本来的颜色。

里屋的门上,挂着一道洗得发白的蓝色布帘。

从布帘的缝隙里,能隐约听见一个孩子平稳而微弱的呼吸声。

这一切都说明,这个家的女主人,是一个勤劳而爱洁之人。

“你们先坐。”女人指了指那两条长凳,然后自己转身走向了屋角那个简陋的灶台。

她没有多问一句话,也没有表现出过分的好奇。

只是默默地从水缸里舀出清水,倒进锅里,然后蹲下身,熟练地用火石点燃了灶膛里的干柴。

很快,灶膛里升腾起了橘红色的火焰。

那跳跃的火光,映在她的侧脸上,忽明忽暗,让她那张本就没什么血色的脸,更添了几分安静与落寞。

康熙和李四依言坐下,身上湿透的衣服贴在皮肤上,依旧是冰冷刺骨。

女人很快端来了两碗热气腾腾的白水。

碗是粗瓷的,很厚重,康熙接过的那只,碗沿上还有一个小小的缺口,已经被磨得不再硌手。

他用双手捧着碗,那股温热的暖意,顺着他的掌心,迅速传递到他的四肢百骸,驱散了身上大部分的寒意。

“有劳夫人了。”他抬起头,由衷地说道。



女人只是轻轻点了点头,又转身走进了里屋。

片刻之后,她拿着两套干净的粗布衣裳走了出来,递给他们。

“这是我亡夫的衣服。”

她的语气依旧平淡,提起“亡夫”二字时,眼神明显地黯淡了一瞬,快得让人几乎抓不住。

“虽然旧了些,但都是洗干净的,你们先换上吧,免得湿衣服穿着,夜里要染上风寒。”

康熙心中微微一动,接过了衣服。

原来,是位寡妇。

这让他对这个女人,更多了一份敬意和怜悯。

他和李四到门后简单地换上了干爽的衣服。

衣服上带着一股阳光和皂角的味道,虽然不太合身,袖子和裤腿都短了一截,但那种温暖干燥的感觉,实在是太过舒适了。

当他们换好衣服出来时,女人已经煮好了姜汤。

她用同样的粗瓷碗,给二人各盛了一碗。

辛辣的暖流滑入喉咙,再进入腹中,康熙感觉自己那些被冻得有些僵硬的四肢百骸,都开始重新活泛起来。

“夫人高义,黄某感激不尽。”康熙看着她,再次郑重地道谢。

这一次,他的感谢里,更多了几分真诚。

“出门在外,谁都有遇上难处的时候。”女人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

她说完,便不再理会他们,自己坐到了桌子的另一头,从一个针线笸箩里拿出了一件小孩的衣裳,借着那盏昏黄的油灯,开始一针一线地缝补起来。

灯光下,她的侧影显得安静而柔和。

那双因为常年劳作而显得有些粗糙的手,此刻捏着细细的绣花针,却有一种与她身份不符的沉稳与灵巧。

屋子里一时间陷入了安静。

只剩下窗外不依不饶的风雨声,和她手中那根针线穿过布料时发出的、细微的“沙沙”声。

康"先生,不是本地人吧?”

最终,还是女人先开了口,打破了这片沉寂。

她的眼睛,依旧没有离开手里的活计。

“是,我们从京城来,到这边做些绸缎生意。”康熙顺势答道。

他开始尝试与她攀谈,想要了解一些奏折上看不到的东西。

他问起这附近的风土人情,问起今年的收成如何,雨水是否丰沛。

女人的话依旧不多。

问一句,答一句,言简意赅,从不旁生枝节。

她的回答,就像她这个人一样,朴素,直接,没有任何多余的修饰。

当康熙状似无意地,将话题引向本地的税负和官府的作为时,他能明显感觉到,女人的回答变得更加谨慎和戒备。

“朝廷定下的规矩,我们这些小老百姓,照着做就是了。”

“官府的大老爷们,离我们远着呢,我们也不懂那些大事。”

康熙能清晰地感觉到她话语中那层厚厚的、名为“疏离”的壁垒。

这不是一个不通世事的乡野村妇。

她的沉默,她的戒备,比许多滔滔不绝的抱怨,包含了更多的东西。

康熙没有再继续追问政务,那只会加深她的疑虑。

他话锋一转,问起了她的家事。

“看夫人这般年轻,里屋的孩子……应该还不大吧?”

这是一个更安全,也更具人情味的话题。

果然,在提到孩子的时候,女人那一直紧绷的嘴角,终于有了一丝柔和的弧度。

她的眼神,也瞬间融化了,充满了母性的光辉。

“嗯,刚满五岁,是个男孩,淘气得很。”

“那……夫人的丈夫是……”康熙故意将话说得有些迟疑和不忍,像是一个不小心触碰到了别人伤心事的外人。

女人手中缝补的动作,停顿了一下。

那根捏着针的手指,在空中悬了片刻。

油灯的火苗轻轻地跳动了一下,将她的影子投射在身后斑驳的土墙上,拉得很长,很孤独。

“他……去年冬天没的。”她的声音很轻,轻得几乎要被外面的风雨声吞没。

“是生了什么重病吗?”康熙继续问道,他想知道更多。

女人摇了摇头。



她沉默了良久,久到康熙以为她不会再回答了。

她才缓缓地,用一种近乎麻木的平静语气说道:“不是。”

“他是在县里服徭役的时候,从脚手架上摔下来,人当场就没了。”

她的语气平静得像是在说一件与自己毫不相干的别人的事。

可康熙却从这过分的平静里,听出了一丝深埋在冰层之下的、巨大的痛楚。

“那……官府可曾给了抚恤?”一旁的李四,终究还是没忍住,插了一句嘴。

女人的嘴角,几不可察地牵动了一下。

那似乎是一个想要扯出的笑容,却比哭还要难看几分。

“官府的人说,是他自己不小心,脚下没站稳,算是意外。”

“不是公伤。”

“最后,给了一吊钱,让我们把人领回去,好好安葬了。”

她说完这几句话,便重新低下头,专注地盯着手里的针线,仿佛再也不想就这个话题多说一个字。

屋子里,再次陷入了长久的、令人压抑的沉默。

只剩下窗外依旧喧嚣的风雨声,和她手中那根针线,一次又一次穿过布料的、细微而固执的声响。

康熙端着那只早已喝完的姜汤碗,久久没有放下。

他看着眼前这个在昏黄灯下默默缝补的女人,心中五味杂陈。

他所治理的、人人称颂的康乾盛世之下,竟有这样无声的冤屈和无言的苦楚。

而他,这个天下的主人,对此一无所知。

这一夜,康熙睡得极不安稳。

他就睡在堂屋里临时铺就的草垫上。

身下是微带潮气的稻草,耳边是呼啸了一夜的风声。

可他的脑海里,却总是反反复复地浮现出那个女人平静又悲凉的眼神。

第二天清晨,他被一阵清脆悦耳的鸟鸣声唤醒。

他睁开眼,一道柔和的晨光,正从门缝里挤进来,在地上投下了一道明亮的线。

雨,停了。

清新的、带着雨后草木芬芳的空气,从门缝和窗缝里钻进来,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那个女人,已经早早地起了床。

她为他们准备了简单的早饭。

一锅熬得烂熟、热气腾腾的白米粥,和一小碟她自己腌制的咸菜。

对于已经习惯了山珍海味的康熙来说,这无疑是简陋的。

但对于饥肠辘辘、经历了一夜风雨的他而言,这碗热粥,却是无上的美味。

吃过早饭,康熙和李四换回了自己那身虽然有些褶皱、但已经被女人烘干的衣服。

一切都已准备就绪,是时候告辞了。

康熙站在茅屋的门口,转身对着那个送他们出来的女人,深深地作了一个揖。

“夫人,昨夜多蒙收留,大恩不言谢,黄某铭记在心。”

“先生客气了,雨停了,外面的路已经好走了许多,你们上路小心。”女人微微颔首,向后退了一步,算是还礼。

她的姿态,依旧是不卑不亢,保持着一种恰到好处的距离感。

康熙直起身子,与身旁的李四对视了一眼。

李四心领神会,他从随身携带的、一直未曾离身的行囊里,取出了一个用蓝色布包裹着的东西。

那东西沉甸甸的。

李四小心翼翼地打开了布包。

一锭分量十足的黄金,赫然出现在众人眼前。

那是一锭至少有十两重的金元宝。

在清晨柔和的阳光照射下,那锭黄金发出了灿烂而温暖的光芒。

那金光,与这间简陋朴素的茅草屋,形成了一种无比强烈、甚至有些刺眼的对比。

康熙从李四手中接过了那锭黄金,缓步走回到女人面前。

他的脸上,带着一种发自内心的、诚恳的微笑。

他觉得,这是他唯一能为这个可怜而又可敬的女人做的事情。

“夫人,黄某身无长物,唯有这点黄白之物尚能拿得出手。”

他将那锭沉重的黄金,递到女人面前。

“昨夜的收留之恩,以及这顿饭的情谊,无以为报。”

“这点心意,还请夫人务必收下。”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温和。

“也好用它来改善一下家计,将里屋的孩子,好好抚养成人。”



他以为,他会看到她震惊的表情。

他以为,他会看到她惊喜的眼神。

他以为,她会激动地推辞,或者,会感激涕零地收下。

毕竟,对于一个连丈夫的抚恤金都只拿到一吊钱的贫苦寡妇来说,这锭黄金,足以改变她和孩子一生的命运。

可女人的反应,却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

她只是静静地,看着他手中那锭金光闪闪的元宝。

她的眼神里,没有一丝一毫的贪婪。

也没有一丁半点的欣喜。

甚至,连最基本的惊讶都没有。

她的眼神,平静得如同一潭死水,仿佛她看的不是一锭足以让人疯狂的黄金,而是一块毫无价值的石头。

她就那样静静地看了几秒钟。

然后,她缓缓地,却又无比坚定地,摇了摇头。

“先生的好意,民妇心领了。”

她的声音很轻,却很清晰。

“但这金子,我不能收。”

康熙脸上的笑容,在这一刻,僵住了。

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错愕。

他想过无数种可能,唯独没有想过,会是如此干脆利落、不带任何犹豫的拒绝。

“夫人这是为何?”他不解地追问道。

他甚至下意识地想,难道是她故作姿态,想要更多?

“莫非是夫人嫌弃黄某的这份谢礼,太轻了不成?”

在他看来,这已经是足够丰厚的一份报答了。

女人没有立刻回答他的问题。

她抬起了头。

那双清澈如水的眼睛,第一次毫无避讳地,直视着康熙的眼睛。

她的目光里,再也没有了昨夜初见时的警惕和疏离。

也没有了面对黄金时那份令人费解的淡漠。

那是一种,康熙从未在任何人眼中见过的,复杂到了极点的眼神。

那里面,有深可见骨的悲凉。

有毫不掩饰的嘲讽。

还有一丝深藏在最底层的、不甘的、决绝的质问。

屋外,雨后初晴,几只不知名的鸟儿在湿漉漉的树梢上欢快地鸣叫着。

屋内的气氛,却在这一刻,凝固到了冰点。

李四那猎犬般的直觉,让他察觉到了气氛中那丝危险的不对劲。

他不动声色地朝康熙身边靠了靠,右手,已经悄悄地按在了腰间的刀柄之上。

女人终于开口了。

她的声音不大,依旧是那般平静。

可这平静之下,却蕴含着一股足以撼动山岳的力量。

李四的脸,瞬间由白转红,再由红转成了猪肝色。

他几乎是出于本能地,向前踏出了一步。

“大胆刁妇,你可知你在跟谁说话!”

侍卫李四的手猛地按在刀柄上,骨节因过度用力而寸寸发白。

他压低了声音,从牙缝里挤出这句怒喝,一道凌厉的杀气瞬间锁定了前方那个布衣女人。

在他看来,这无疑是对主子爷天大的冒犯,是一种近乎于寻衅滋死的疯狂挑衅。

可他身前的康熙,却依旧一动不动。

高大的身躯仿佛被一道无形的霹雳当头劈中,僵在原地。

他只是死死盯着那个女人,眼神空洞,仿佛被瞬间抽走了魂魄,只剩下一具失神的躯壳。

康熙顿时语塞。

那声音,像一把淬了冰的锥子,一字一句,清晰无比地,狠狠扎进了康熙的耳朵里。

“先生。”

她叫了他一声。

“民妇不想跟您讨论这块金子,是轻,还是重。”

她顿了顿,仿佛在积蓄全身的力气。

她的目光如炬,死死地盯着康熙那双开始浮现出惊疑的眼睛,仿佛要看穿他的皮囊,看进他的灵魂深处。

“民妇只想问一句……”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