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很多珍贵的文物流落海外,至今尚未归还,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书法作品。最能体现王羲之行书水平的《丧乱帖》,现藏于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而他规模最宏大、细节最清晰的草书《十七帖》,则被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收藏。我国专家曾多次提出购买,结果都被拒绝。
![]()
《十七帖》是王羲之草书的“百科全书”,它是由唐太宗李世民亲自参与编纂而成的。据张彦远《法书要录》记载:“《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是煊赫著名帖也。太宗皇帝购求二王书,大王书有三千纸,率以一丈二尺为卷,取其书迹与言语以类相从缀成卷。”
![]()
《十七帖》以开篇“十七”二字得名,内容是王羲之与好友周抚的信件合集,书写时间从永和三年(347年)到升平五年(361年),跨度长达14年。后人称此作为“书中龙象”,大都会这版《十七帖》全卷27帖,总计134行、1166字。而且完完整整,缺损的部分从宋拓本中得到了补全,是市面上最完整的一版。
![]()
此作为纸本册页,共19折、38页,每页纵约32.5厘米、横约20厘米,总长度超过7米。唐代蔡希综说:“晋世右军,特出不群,颖悟斯道,乃除繁就省,创立制度,谓之新草,今传《十七帖》是也。”这件作品将王羲之草书技法完整保存下来,为草书传承“续命”了1000多年。
![]()
而且相比于王羲之其他的集字、集帖作品,《十七帖》更加自然细腻,正如朱熹所说:“玩其笔意,从容衍裕,而气象超然,不与法缚,不求法脱,其所谓一一从自己胸襟流出者。”展现了“书圣”真实的书写技法,是我们“直入晋唐”的一大捷径。
![]()
《十七帖》藏筋骨于圆融,侧锋入纸后转中锋,末点回锋轻收,与下一笔形成呼应,气脉相通。笔锋有细微的“拧转”动作,笔画中段略粗、两端稍细,如“屋漏痕”般自然沉实。结字“平中见奇”、随字赋形,左右紧凑,上紧下松,疏密互补,却无刻意安排,如随手书写般自然。
![]()
略呈左低右高的微斜,既避呆板,又不失衡,尽显“险中求稳” 的把控力。《十七帖》乃右军得意书,不激不厉,无一点尘俗气。以《十七帖》为宗,后学狂草方不堕野狐禅。启功《论书绝句》称“《十七帖》刻本虽多,然其笔势圆融、结字稳正者,皆存右军真意”,学习者在掌握规范的同时,保留个人性情表达空间,藏千年不易的笔法。
![]()
![]()
而今,我们将此作进行了博物馆级的超高清复制,并添加释文一一对应,便于您临摹和欣赏。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