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张雪峰争议言论回顾,复播后态度有何变化?

0
分享至



在教育焦虑日益蔓延的当下,张雪峰这个名字早已超越了 "考研名师" 的范畴,成为一个现象级的文化符号。他像一面棱镜,将中国教育体系的结构性矛盾、阶层流动的现实困境以及公众对公平的渴望折射得淋漓尽致。2025 年 10 月 22 日,经历 28 天 "禁言" 处罚的张雪峰悄然复播,这场看似普通的回归,实则是一个观察中国教育生态与网络舆论场的绝佳切口。

争议言论事件脉络:从 "打晕报新闻" 到 "捐款一个亿"

张雪峰的争议史几乎与其成名史同步。2023 年高考季,一段 "理科 590 分报新闻就把孩子打晕" 的直播录屏横空出世,瞬间点燃舆论场。面对家长 "孩子喜欢新闻" 的辩解,他近乎粗暴地打断:"你信我的把他打晕啊!从本科专业目录里闭着眼睛摸一个都比新闻好。" 这番言论引发重庆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新闻学院教授集体反击,张小强教授列举毕业生进入主流媒体、互联网大厂的就业案例,陈笑春副院长更是拍着胸脯保证 "就业前景非常好"。

这场辩论的核心,实则是两种教育价值观的碰撞。张雪峰抛出的 "专业壁垒论" 直指普通家庭的生存焦虑 ——"没学过医不能开刀,没学过法律不能打官司,但谁都能写新闻"。他辛辣地反问:"一个 985 新闻教授的自媒体粉丝不如我一个排水专业本科生多,这正常吗?" 这种接地气的质疑戳中了体制内教育与现实需求脱节的痛点,赢得大量普通家长共鸣。

2024 年,张雪峰将炮火对准整个文科群体,抛出 "文科都是服务业,总结成一个字就是 ' 舔'" 的惊世骇俗之论。这番言论引发的反弹更为猛烈,福建师范大学教授直指其 "为流量表演",人大教授则提出 "新文科建设需要理科背景" 的应对之策。张雪峰的回应充满反讽:"你们觉得哪个笑好看,我以后就怎么笑。" 这种玩世不恭的态度,既像是对批评者的戏谑,也暗含着某种无奈。

真正让他陷入危机的是 2025 年 9 月 3 日的 "捐款言论"。在组织员工观看九三阅兵后,他高调宣布 "若祖国统一战争打响,个人捐 5000 万,公司捐 1 个亿"。这番被指 "消费爱国情怀" 的表态,恰好撞上网信办 "清朗" 专项行动整治 "恶意挑动负面情绪" 的枪口。9 月 24 日,其全平台账号同步被标注 "禁止关注",6500 万粉丝一夜之间失去了 "报考指南"。

复播前后:从 "咋咋呼呼" 到 "坐姿端正" 的蜕变

对比张雪峰复播前后的言行举止,堪称一场精心设计的 "形象重构工程"。解封当日下午,他在微博发布的首张照片颇具深意 —— 苏州某小学门口,一个形单影只的接娃父亲。没有标志性的夸张手势,没有怼天怼地的豪言壮语,只有一个普通家长 "盯着校门口张望" 的日常。这种刻意的 "去光环化" 处理,与其说是生活记录,不如说是对公众心理的精准拿捏。

当晚的复播选择在公司小号 "张雪峰讲升学规划" 进行,而非 2650 万粉丝的个人大号。书房背景没变,但桌上那摞 "初高中提分笔记" 却透露出微妙的商业暗示。直播伊始,他双手合十鞠躬:"今天不卖货,只连麦答疑,不想第一天回来就上热搜。" 这种前所未有的谨慎,与过去那个口无遮拦的 "张怼怼" 判若两人。

直播全程,张雪峰展现出惊人的克制。以往标志性的咋咋呼呼、挤眉弄眼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 "坐姿端正"、"眼神异常清澈"。有家长问及桌上教辅资料,他立刻紧张摆手:"别录屏!别让 ' 张雪峰首播带货 ' 上热搜。" 当被追问封禁原因时,他轻描淡写地一句 "啥事没有",随即自己先笑出声来,这种欲盖弥彰的掩饰,反而暴露了内心的不平静。

内容上,这场 2 小时 40 分钟的直播呈现出明显的 "去争议化" 特征。从山东物化生选科搭配,到湖北中职升学路径,再到河南文科专业前景,所有回答都紧扣 "实操建议",绝口不提专业优劣。当连麦家长问及 "文科是否都是服务业" 时,他巧妙绕开:"每个专业都有其社会价值,关键看是否适合孩子。" 这种话术上的 "软化处理",无疑是 28 天反思期的直接产物。

态度转变的三重逻辑:监管、市场与自我保全

张雪峰的 "变脸" 绝非偶然,而是多重压力下的必然选择。最直接的推力来自监管环境的收紧。2025 年 10 月 18 日发布的新规明确禁止 "任何形式的营利性学科类校外培训",其定价 1.3 万至 1.9 万元的志愿填报服务正处灰色地带。网信办 "清朗" 行动对 "挑动负面情绪" 的重点整治,则直接命中其 "毒舌" 商业模式的命门。多平台协同封禁的雷霆手段,足以让任何流量网红重新审视生存策略。

市场需求的微妙变化也不容忽视。尽管封禁期间出现 "学员零退费" 的忠诚表现,但潜在客户的观望情绪已然显现。张雪峰团队显然意识到,在教育焦虑常态化的当下,家长既需要 "说实话" 的指导,又担心过度争议导致 "信息源消失"。复播时 4 万在线人数、470 万点赞的数据,既证明其基本盘稳固,也警示着转型的紧迫性 —— 毕竟,没有家长愿意把孩子的前途押在一个可能随时 "消失" 的网红身上。

更深层的动因,或许是张雪峰对自身商业模式的重新认知。被封期间,其公司关联账号 "峰学未来教研中心" 照常直播带货,这种 "去中心化" 布局暗示着团队正在构建 "去张雪峰化" 的生存能力。当个人 IP 风险过高时,转向标准化产品输出成为理性选择。复播时桌面上那些提分笔记,正是这种战略转型的物质载体 —— 与其冒着风险口诛笔伐,不如安安稳稳卖教辅资料。

值得玩味的是,张雪峰的 "收敛" 并非彻底的自我否定。直播中,他依然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本色。当被问及 "是否还敢说实话" 时,他停顿三秒,嘴角闪过一丝熟悉的狡黠:"我只能保证说的都是真话,但真话不一定都说。" 这种 "戴着镣铐跳舞" 的智慧,或许才是他能在争议中屹立不倒的核心竞争力。

社会反响:撕裂的舆论场与不变的焦虑

张雪峰现象最耐人寻味之处,在于其引发的评价呈现极端分裂。在知识精英群体中,他被视为 "教育功利化的推手"、"反智主义的代表"。《中国教育报》曾刊文批评其 "扭曲教育价值观",认为他 "将大学教育降格为职业培训"。某 985 高校招生办主任私下表示:"张雪峰正在摧毁年轻人的学术理想,把教育变成一场赤裸裸的生存竞争。"

然而在普通家长群体中,张雪峰却享受着近乎 "民间英雄" 的待遇。封禁期间,社交平台上 "挺张" 声音此起彼伏:"张老师不能倒,我家孩子还等着听报考建议"、"他说的都是大实话,只是有人不愿听"。这种支持源于切肤之痛 —— 当一个河南考生要比北京考生多考 100 多分才能上同一所大学,当普通家庭孩子面临 "毕业即失业" 的困境,张雪峰提供的 "实用主义指南" 就成了救命稻草。

更值得关注的是教育从业者的复杂态度。一位重点中学班主任在朋友圈写道:"我反对张雪峰的价值观,但会悄悄把他的报考视频发给家境普通的学生。" 这种矛盾心理折射出体制内教育的尴尬 —— 一方面要维护 "立德树人" 的教育理想,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学生毕业后的现实生存问题。张雪峰的存在,某种程度上暴露了官方教育体系在就业指导上的失语。

商业层面,张雪峰的争议恰恰构成其商业模式的基石。越被批评 "功利",越能强化其 "普通人代言人" 的形象;越遭学界抵制,越能凸显其 "打破信息壁垒" 的价值。这种 "负向营销" 效应,使其在教培行业整体低迷的背景下逆势增长。即便在封禁期间,其高价志愿填报服务依然保持 "零退费",这种客户粘性令人咋舌。

启示与反思:流量时代的教育困境

张雪峰复播事件像一面多棱镜,折射出当代中国教育的多重困境。在就业压力持续攀升的背景下,"专业选择" 早已超越教育范畴,成为阶层流动的战略布局。张雪峰的 "实用主义指南" 之所以风靡,本质是因为社会提供的容错空间越来越小 —— 对普通家庭而言,一个错误的专业选择可能意味着整个人生轨迹的滑落。

监管与言论自由的边界也在此事件中凸显。网信办的 "清朗" 行动旨在遏制网络戾气,但如何界定 "不当言论" 与 "真诚建言" 的界限,仍需更精细的尺度把握。张雪峰复播后的谨慎表态,固然减少了争议,但也可能削弱其作为 "体制批评者" 的价值。这种 "驯化效应" 是否会导致网络空间失去多元声音,值得深思。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张雪峰现象暴露出教育评价体系的单一化危机。当 "成功" 被简化为 "高薪就业",当 "价值" 被等同于 "市场价格",教育的人文属性必然让位于工具理性。张雪峰的走红,某种程度上正是这种社会心态的产物 —— 他没有创造焦虑,只是精准地捕捉并贩卖了焦虑。

复播后的张雪峰似乎找到了新的生存之道,在监管红线与市场需求间小心翼翼地走钢丝。他依然会接女儿放学,只是头盔戴得更规范了;依然会直播答疑,只是措辞更委婉了;依然在卖教育产品,只是从 "毒舌建议" 变成了 "提分笔记"。这种转变,是个人的妥协,也是时代的缩影。

站在 2025 年的时间节点回望,张雪峰的故事远未结束。他就像一面镜子,照见的不仅是一个网红的兴衰,更是一个时代的教育焦虑与社会情绪。当直播间的灯光熄灭,那个坐在书桌前的中年男人,究竟是教育公平的守望者,还是流量时代的投机者?或许,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在张雪峰自己手中,而在每个关注教育、期待公平的普通人心中。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奥科吉打成极品3D!三场首发净胜73分,三分达6成,成最佳拼图了

奥科吉打成极品3D!三场首发净胜73分,三分达6成,成最佳拼图了

篮球资讯达人
2025-11-02 11:39:23
刘宏伟律师:大范围失业的律师行业令人心痛

刘宏伟律师:大范围失业的律师行业令人心痛

网际风行
2025-10-30 07:18:43
央视预定!36集谍战大剧来了!张若昀联手陈道明,我敢说这剧必爆

央视预定!36集谍战大剧来了!张若昀联手陈道明,我敢说这剧必爆

动物奇奇怪怪
2025-11-02 11:56:01
红军城战斗结束,乌军官称局势不可逆转

红军城战斗结束,乌军官称局势不可逆转

三毛看世界
2025-11-02 10:39:30
许绍雄追悼会确定!家属呼吁亲友,别送花篮直接给钱,目的太感人

许绍雄追悼会确定!家属呼吁亲友,别送花篮直接给钱,目的太感人

一只番茄鱼
2025-10-31 22:46:33
太难了!深圳一成立24年工厂放假1个月,仅仅发600元车费补贴…

太难了!深圳一成立24年工厂放假1个月,仅仅发600元车费补贴…

火山诗话
2025-11-01 09:57:27
如果在家突发心梗,黄金5分钟自救法,快了解,关键时刻可自救

如果在家突发心梗,黄金5分钟自救法,快了解,关键时刻可自救

风信子的花
2025-10-24 23:59:39
中国最后一位太监孙耀庭自述:晚上伺候娘娘时,鞋底必须藏苍耳

中国最后一位太监孙耀庭自述:晚上伺候娘娘时,鞋底必须藏苍耳

妙知
2025-08-28 10:19:43
生于1988年,陈少霞拟任新职,曾就读于厦大|福建一地最新人事消息,他当选区长

生于1988年,陈少霞拟任新职,曾就读于厦大|福建一地最新人事消息,他当选区长

鲁中晨报
2025-11-02 10:59:04
王赐月,入职东南大学

王赐月,入职东南大学

鲁中晨报
2025-11-02 09:59:04
“国家队”持仓动向揭秘!Q3持仓超100亿A股上市公司名单一览

“国家队”持仓动向揭秘!Q3持仓超100亿A股上市公司名单一览

财联社
2025-11-02 08:41:06
广东降温后,竟是全球17级风王。

广东降温后,竟是全球17级风王。

天气观察站
2025-11-02 05:39:00
个矮臀大的女生这样穿才好看,短款外套搭瑜伽裤,提臀修身还显高

个矮臀大的女生这样穿才好看,短款外套搭瑜伽裤,提臀修身还显高

小乔古装汉服
2025-10-31 15:57:09
郑丽文震撼全场,马英九落泪,新的人事安排出炉,韩国瑜强硬发声

郑丽文震撼全场,马英九落泪,新的人事安排出炉,韩国瑜强硬发声

李摻穷游天下
2025-11-01 16:03:07
秦雯袭警完整录音曝光!事后还拿下三八红旗手,多家官媒呼吁彻查

秦雯袭警完整录音曝光!事后还拿下三八红旗手,多家官媒呼吁彻查

古希腊掌管月桂的神
2025-11-02 11:38:53
44岁梅根巴黎看秀!被媒体冷落显尴尬,穿搭效仿凯特王妃,很出圈

44岁梅根巴黎看秀!被媒体冷落显尴尬,穿搭效仿凯特王妃,很出圈

花心电影
2025-10-06 08:40:01
三星会长李在镕请黄仁勋!喝啤酒吃炸鸡很尽兴,最爱路边摊的财阀

三星会长李在镕请黄仁勋!喝啤酒吃炸鸡很尽兴,最爱路边摊的财阀

有范又有料
2025-10-31 08:02:53
流感季提前!新毒株甲型H3N2“换装”归来,快做好防护

流感季提前!新毒株甲型H3N2“换装”归来,快做好防护

大象新闻
2025-11-01 12:46:04
皇马4-0瓦伦西亚,赛后评分:不是姆巴佩第一,皇马18号排第一

皇马4-0瓦伦西亚,赛后评分:不是姆巴佩第一,皇马18号排第一

侧身凌空斩
2025-11-02 06:00:57
100多年里,中国的十次国运,只要走错了一次,就有可能身死国灭

100多年里,中国的十次国运,只要走错了一次,就有可能身死国灭

素衣读史
2025-10-12 16:54:49
2025-11-02 12:40:49
扫书君
扫书君
看看书,写写分享,与君交流
14文章数 1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2026年忻州市第八届少儿春节联欢晚会征集活动来啦!

头条要闻

万斯一句话让印度裔美国人炸锅 遭铺天盖地批评后回应

头条要闻

万斯一句话让印度裔美国人炸锅 遭铺天盖地批评后回应

体育要闻

李大林获2025北马国内男子组冠军

娱乐要闻

离世的他曾是刘德华张学友御用班底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家居
健康
亲子
时尚
军事航空

家居要闻

吸睛艺术 富有传奇色彩

核磁VS肌骨超声,谁更胜一筹?

亲子要闻

孕期低糖控糖指南:科学饮食守护母婴健康的甜蜜平衡

松弛感穿搭太适合秋冬了,减龄又好看

军事要闻

俄在日本海演习击沉假想敌潜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