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12 月,极越汽车 CEO 夏一平被员工围堵 72 小时的画面刷爆车圈 —— 这家背靠百度 AI 技术与吉利制造能力的 "超级合资品牌",突然宣布停摆清算,留下 200 多家供应商 10 多亿欠款、上千名断薪员工和数万维权车主。从 2021 年成立时的 "智能汽车救世主",到 2024 年底的 "行业弃子",极越的崩塌看似突然,实则早埋祸根。
![]()
一、巨头联姻变内耗战场:65% 对 35% 的权力游戏
极越的基因里,从诞生起就带着分裂的种子。2021 年百度与吉利初建集度汽车时,股权 55% 对 45% 的分配尚算平衡,但 2023 年为解决生产资质问题,股权骤变为吉利 65% 控股、百度 35% 参股的格局。这场 "借壳求生" 的调整,直接点燃了股东博弈的导火索。
百度投入 88 亿押注 Apollo 智驾落地,却发现话语权旁落;吉利手握生产资质和渠道,却要平衡极氪、几何等自有品牌的资源分配。双方在产品定义上矛盾频发:百度坚持搭载纯视觉智驾方案彰显技术领先,吉利则主张增加激光雷达保障安全性;百度想走高端路线对标特斯拉,吉利却希望控制成本抢占中端市场。这种拉扯最终导致极越 01 上市即降价 3 万,既丢了高端定位,又没换来销量。
更致命的是资金链的断裂。2024 年上半年,极越原本敲定 30 亿救命资金,却因百度突然撤资彻底崩盘。事后百度内部人士直言:"所谓 30 亿融资根本不存在,持续输血已看不到回报"。而吉利早在 B 轮融资后就停止跟投,仅靠代工费收回 20-30 亿成本,早已无心兜底。这场看似风光的 "强强联合",终因权责不清、利益相悖沦为内耗战场。
![]()
二、产品自嗨:反人类设计把用户逼走
如果说股东内耗是病根,那么产品失败就是直接死因。极越两年间推出的 01 和 07 两款车型,累计销量仅 1.4 万辆,不及小米 SU7 单月销量的零头。问题根源在于,其所谓的 "智能创新" 完全脱离市场需求。
为了打造 "汽车机器人" 标签,极越 01 强行取消车门把手,用户雨天开门需反复挥手触发感应;把换挡功能集成到中控屏,行驶中操作极易分心,被车主吐槽 "拿安全换噱头"。而百度力推的纯视觉智驾方案,在雨雪天气频繁失灵,对比华为 ADS 的激光雷达方案口碑一落千丈,小米 SU7 事故后更是被贴上 "不安全" 标签。
定价策略同样混乱。极越 01 起售价 39.98 万,打着 "最贵吉利" 的旗号入市,却没有对应的品牌溢价支撑;后期降价至 20 万区间,又与吉利极氪 001 形成内部竞争,让消费者彻底失去信任。正如业内吐槽:"百度懂算法不懂用户,吉利懂制造不懂创新,凑一起造出了四不像"。
![]()
三、管理层失控:隐瞒危机的 "创业 2.0 骗局"
极越的崩塌,离不开管理层的致命失误。CEO 夏一平出身互联网行业,擅长营销炒作却对造车逻辑一窍不通 ——2023 年 4 月公司账面资金就仅够维持两个月,但他选择隐瞒实情,通过裁员、砍项目硬撑 18 个月,直到 2024 年底资金链彻底断裂才被迫披露。
更荒诞的是危机爆发后的操作。夏一平在内部信中宣称进入 "创业 2.0 阶段",实则推出 "无薪留任、离职无保障" 的方案:员工要么主动离职等待不确定的 N+1 赔偿,要么自费上班维持运营,社保还要自行缴纳。这种操作直接引发员工围堵办公室,供应商拉横幅讨债,品牌信任度瞬间清零。
管理层的内斗更是雪上加霜。夏一平与 CFO 因融资责任互相推诿,前者认为融资是财务部门的事,后者指责 CEO 不懂资本运作,最终错失最后融资机会。当百度派审计发现 70 亿资金窟窿时,这位 CEO 竟火速清空社交账号,留下烂摊子跑路,成为车圈笑柄。
![]()
四、行业镜鉴:问界的成功恰恰戳中极越的死穴
极越的失败并非个例,但与同为 "科技 + 车企" 合作典范的问界相比,其差距堪称教科书级。问界采用 "华为主导技术 + 赛力斯全力配合" 的模式,华为输出 ADS 智驾、鸿蒙座舱等成熟方案,赛力斯专注制造与渠道,双方权责清晰、目标一致,最终实现月销破万。
而极越的 "强 + 强" 联合反而成了负担:百度和吉利都想主导话语权,技术与制造难以兼容;吉利品牌矩阵过于拥挤,极越得不到专属资源;百度急于变现智驾技术,却忽视用户真实需求。正如行业总结:"问界是拧成一股绳的冲锋,极越是互相扯后腿的内耗"。
![]()
结语:新能源淘汰赛,没有巨头兜底的免死金牌
极越的崩塌,是新能源行业淘汰赛的缩影。2024 年已有多家新势力倒下,资本对 "烧钱换市场" 的容忍度降至冰点,3.9% 的行业利润率更是让资本望而却步。即便吉利试图通过更名 "枫盛汽车" 重启项目,70 亿债务、破碎的信任和落后的技术,也让其复活概率趋近于零。
![]()
对于消费者而言,极越的教训警示我们:再响亮的巨头背书,再酷炫的技术概念,都不如成熟的产品和稳定的售后重要。对于行业而言,这场失败证明:跨界造车从来不是 "技术 + 制造" 的简单拼接,而是需要权责清晰的合作框架、用户导向的产品逻辑和专业务实的管理团队。https://zq.zhaopin.com/moment/54017179
https://zq.zhaopin.com/moment/54017214
https://zq.zhaopin.com/moment/54017404
https://zq.zhaopin.com/moment/54017338
https://zq.zhaopin.com/moment/54017496
https://zq.zhaopin.com/moment/54017625
https://zq.zhaopin.com/moment/54017586
https://zq.zhaopin.com/moment/54017651
https://zq.zhaopin.com/moment/54017688
https://zq.zhaopin.com/moment/54017655
https://zq.zhaopin.com/moment/54017673
https://zq.zhaopin.com/moment/54017822
https://zq.zhaopin.com/moment/54017672
https://zq.zhaopin.com/moment/54017783
https://zq.zhaopin.com/moment/54017748
https://zq.zhaopin.com/moment/54017765
https://zq.zhaopin.com/moment/54017793
https://zq.zhaopin.com/moment/54017861
https://zq.zhaopin.com/moment/54017810
https://zq.zhaopin.com/moment/54017880
https://zq.zhaopin.com/moment/54017987
https://zq.zhaopin.com/moment/54017868
https://zq.zhaopin.com/moment/54017883
https://zq.zhaopin.com/moment/54017964
https://zq.zhaopin.com/moment/54017900
https://zq.zhaopin.com/moment/54017996
https://zq.zhaopin.com/moment/54018019
https://zq.zhaopin.com/moment/54018035
https://zq.zhaopin.com/moment/54018043
https://zq.zhaopin.com/moment/54018113
https://zq.zhaopin.com/moment/54018297
https://zq.zhaopin.com/moment/54018317
https://zq.zhaopin.com/moment/54018284
https://zq.zhaopin.com/moment/54018187
https://zq.zhaopin.com/moment/54018189
https://zq.zhaopin.com/moment/54018276
https://zq.zhaopin.com/moment/54018255
https://zq.zhaopin.com/moment/54018258
https://zq.zhaopin.com/moment/54018275
当百度转身专注技术授权,当吉利收缩战线聚焦核心品牌,极越的故事终成过往。但新能源行业的洗牌还在继续 —— 下一个倒下的,会是下一个 "极越" 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