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媒“福克斯商业新闻网”10月23日报道,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透露,将与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赴马来西亚吉隆坡与中方官员会面,以寻求缓和中方稀土出口管制升级的态势。
根据贝森特的说法,格里尔已经启程前往吉隆坡,稍后自己将出发,预计会谈将在周六或周日。然而美方期待的谈判还没有开始,就先撞上了中国的枪口。
![]()
美方的 “谈判筹码”
美方为此次吉隆坡会谈明确提出两项核心诉求,试图以此迫使中方调整稀土出口管制政策。第一项是拟限制 “软件驱动产品” 对华出口,涵盖消费电子与高端制造领域。美国商务部内部文件显示,该限制措施若落地,将要求美国企业向中国出口含特定软件的笔记本电脑、工业控制设备、喷气发动机等产品时,需额外申请专项许可证,审批周期可能延长至 6-8 周。
贝森特在回应此事时仅表示 “一切都在考虑之中”,未否认政策推进的可能性,间接证实了路透社报道的真实性。
![]()
第二项筹码则由贸易代表格里尔提出,即 “重新审视中美贸易关系”。格里尔在启程前往吉隆坡前的记者会上称,过去二十年中美贸易 “持续对中方有利”,美方在农产品、制造业等领域 “长期处于逆差状态”,这种 “不对等” 已超出美方容忍范围。她暗示,若中方不调整稀土出口政策,美方可能重新加征对华商品关税,甚至修订 2020 年签署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部分条款。
美方逻辑来看,这两项筹码的选择具有明确针对性:稀土是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优势资源,2025 年中国稀土冶炼分离产能占全球 92%,美方高端制造业(如半导体、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对中国稀土依赖度极高;而 “软件驱动产品” 是美国的传统优势领域,美方认为限制此类产品出口可击中中国产业 “短板”,形成谈判制衡。
![]()
早有预判的应对与优势
面对美方的施压,中方立场早已明确。此前中国外交部与商务部多次强调,“美方一边寻求谈判,一边出台限制措施、加征关税,不符合外交谈判的基本准则,也无法为问题解决创造有利条件”。这种态度并非临时回应,而是基于对美方谈判策略的长期预判。
从稀土管制政策来看,中方的调整具有充分合理性与前瞻性。2025 年 10 月 9 日,中国商务部出台的稀土管制新规,不仅限制稀土产品出口,更将稀土提炼技术纳入出口管制范畴,同时要求中国技术人员不得参与境外稀土加工项目。
![]()
政策的背景是,美国虽在 2024-2025 年与澳大利亚、加拿大合作推进稀土产能建设,但截至 2025 年 10 月,美国本土稀土精炼产能仅能满足其国内需求的 15%,其余 85% 仍依赖中国进口。中国稀土行业协会数据显示,美国半导体产业所需的镝、铽等关键稀土元素,100% 依赖中国供应,这种依赖短期内难以改变。
对于美方拟限制的 “软件驱动产品”,中方亦具备较强的应对能力。一方面,中国在消费电子软件领域已形成替代基础。2025 年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报告显示,国产操作系统在 PC 端的市场占有率已从 2024 年的 8% 提升至 18%,工业控制软件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渗透率达 25%,较 2024 年增长 10 个百分点。
![]()
笔记本电脑为例,华为、联想等企业已推出搭载国产操作系统的机型,可满足日常办公与基础工业需求。另一方面,美方限制措施可能反噬自身企业 ——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消费市场,2024 年美国苹果、戴尔等企业在华销售额占其全球营收的 20%-30%,若出口受限,这些企业将面临巨额营收损失。
更关键的是,软件领域的限制可能催生盗版问题,美国软件与信息产业协会(SIIA)曾预测,若美国限制软件对华出口,中国市场的软件盗版率可能从当前的 12% 升至 30%,直接损害美国软件企业的知识产权收益。
![]()
美方政策的弊端
美方抛出的 “筹码”,实则暗藏显著的自损风险,这与其当前的经济处境密切相关。2025 年美国正面临双重经济压力:一是债务危机,截至 2025 年 10 月,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已达 37 万亿美元,占 GDP 比重超 130%;二是高通胀,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虽从 2024 年的 8% 降至 2025 年 10 月的 4.5%,但仍高于 2% 的目标水平,食品、能源、电子产品等民生商品价格仍处于高位。
真的限制 “软件驱动产品” 对华出口,将直接冲击美国相关产业。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数据显示,2024 年美国半导体企业对华出口额达 890 亿美元,其中含软件驱动的芯片及设备占比超 60%;美国航空航天工业协会(AIA)也指出,中国是美国通用电气、普惠等企业喷气发动机零部件的重要市场,2024 年相关出口额达 45 亿美元。
![]()
限制出口不仅会导致这些企业订单流失,还可能迫使中国加速与欧洲、日本企业的合作,形成永久性市场替代。至于格里尔提及的 “重新审视贸易关系”,更暴露美方的现实困境。2024 年中美双边贸易额达 6900 亿美元,中国仍是美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机电产品、家具、纺织服装等商品,直接关系到美国民生与通胀水平。
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 年美国市场上 30% 的服装、40% 的家具、50% 的电子产品来自中国进口,若中美贸易 “脱钩”,这些商品的价格可能上涨 20%-50%,进一步加剧美国通胀压力。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模拟测算显示,若美方全面加征对华关税并限制贸易,美国 GDP 将因此减少 1.2%,失业率上升 0.5 个百分点,这对正处经济复苏期的美国而言,无疑是 “雪上加霜”。
![]()
中方的底线与美方的选择
从当前局势来看,中美吉隆坡谈判的核心矛盾在于 “美方施压与中方底线” 的碰撞。中方的底线清晰明确:稀土出口管制是基于资源保护与国家安全的合理政策,不会因美方施压而改变;美方若持续采取限制措施,中方将依法采取反制,包括进一步优化供应链替代方案、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应对可能的软件盗版问题)、扩大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等。
中方已展现出实际行动的决心。2025 年 10 月,中国与蒙古国签署稀土合作协议,计划投资 20 亿美元在蒙古国建设稀土精炼厂,预计 2027 年投产后可满足全球 5% 的稀土需求;同时,中国与巴西、阿根廷等国深化锂矿合作,减少对美国相关矿产的间接依赖。这些举措表明,中方正通过多元化合作降低对美依赖,为谈判增添底气。
![]()
对美方而言,当前的选择至关重要。若坚持以 “限制出口”“重审贸易关系” 为筹码,不仅难以达成目标,还将加剧自身经济困境与企业不满 —— 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NAM)已公开警告,“任何损害中美贸易的政策,都将让美国企业付出沉重代价”。相反,若美方放弃施压姿态,以平等协商的态度参与谈判,双方或可在 “稀土资源合理利用”“软件知识产权保护”“贸易平衡” 等领域找到合作空间。
美国前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坦言:“中美贸易关系的本质是相互依存,而非单方面的‘不对等’。试图通过施压迫使对方让步,忽视了中国的市场规模与产业韧性,这种策略注定难以成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