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岁瓦工和情人同居12年,直到一天,他妻子突然找上门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53岁的瓦工李大强和情人陈美娟同居了整整12年,两人过着如夫妻般的平静生活。

直到那个下午,门铃响起,一个陌生女人站在门外问道:"请问,李大强在家吗?"

陈美娟瞬间明白了来人的身份,空气仿佛凝固了。

更让她意想不到的是,这个正牌妻子接下来说的话...



01

李大强习惯每天早晨6点准时起床。

闹钟还没响,生物钟就已经把他从睡梦中唤醒。

床的另一边,陈美娟还在熟睡,黑发散落在枕头上,呼吸均匀而安静。

李大强轻手轻脚地下床,不想吵醒她。

这个动作他已经重复了12年,每一个细节都那么熟练自然。

卫生间里,李大强对着镜子刮胡子。

镜子里的男人53岁了,鬓角已经有了不少白发,脸上的皱纹也越来越深。

做瓦工这些年,双手变得粗糙,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

他有时会想,自己这副模样,陈美娟还能看上多久。

厨房里传来锅碗瓢盆的声音。

陈美娟已经起床了,正在准备早餐。

"今天工地上忙吗?"她一边煎蛋一边问道。

"还行,要赶在月底把那面墙贴完。"李大强坐到餐桌前。

陈美娟把煎蛋放到他面前,又倒了一杯热牛奶。

"记得中午吃饭,别又饿着肚子干活。"

"知道了。"李大强点点头,内心涌起一阵暖流。

这样的对话他们每天都会重复,却从不觉得厌烦。

陈美娟帮他整理工装的衣领,这个动作她也重复了12年。

"钱包和手机都带了吗?"

"都带了。"

"那我去上班了,晚上早点回来。"

李大强在她额头上轻吻了一下,拿起工具包出门了。

陈美娟站在窗前,看着他的身影消失在楼下。

这就是他们的日常,平淡却充满温情。

李大强今年53岁,在这座城市做了13年瓦工。

他技术不错,手艺精细,在建筑队里颇受老板信任。

每月能挣4000多块钱,对于一个没有技术证书的农民工来说,这个收入还算不错。

陈美娟40岁,在附近一家大型超市当收银员。

她长相清秀,性格温和,虽然年过不惑,但保养得当,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几岁。

每月工资3200元,加上李大强的收入,两人的小日子过得还算舒适。

他们住在城郊一个老旧小区的二楼,两室一厅,月租1200元。

房子虽然不大,但收拾得干净整洁,有家的温暖。

邻居们都以为他们是夫妻,偶尔聊天时也会问起什么时候办酒席。

陈美娟每次都笑着打哈哈,说等攒够了钱再说。

李大强从不在这种话题上多说什么,总是沉默地抽烟。

小区里的生活很安静。

楼下住着一对老夫妻,平时会在院子里种些花花草草。

楼上是一家三口,小孩还在上小学,每天蹦蹦跳跳很是热闹。

大家相处融洽,逢年过节还会互相送点小礼品。

李大强每月会给陈美娟2000块生活费,自己留1000多块。

剩下的钱他会买些烟酒,偶尔和工友们聚个餐。

陈美娟从不过问他钱的去向,也从不要求他交出全部工资。

这种默契让两人都觉得舒服,没有束缚感。

陈美娟有一个女儿叫陈雨欣,今年17岁,正在读高三。

女儿长得像妈妈,聪明懂事,学习成绩不错。

李大强刚和陈美娟在一起时,陈雨欣才5岁。

小女孩最初对这个陌生男人很警惕,总是躲在妈妈身后。

李大强很有耐心,每次下班都会给她带点小零食。

渐渐地,陈雨欣开始接受这个"叔叔"。

后来,她改口叫他"爸爸"。

那一刻,李大强的眼眶湿润了。

他知道,这个称呼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

陈雨欣住校,只有周末才回家。

每当她回来,家里就会变得热闹许多。

李大强会陪她做作业,辅导她的数学题。

陈美娟则忙着给女儿做好吃的,母女俩总有说不完的话。

一家三口坐在一起吃饭的时候,李大强会有一种真正属于这个家的感觉。

那种感觉很温暖,也很踏实。



李大强很少提起自己的过去。

陈美娟知道他在河南老家还有妻子,但两人早就没有感情了。

"等处理完家里的事情,我们就去领证。"他曾经这样承诺过。

12年过去了,这个承诺还在那里,像一张永远兑现不了的支票。

陈美娟不再催促,也不再提起。

她明白,有些事情急不来,也逼不来。

能有现在这样的生活,她已经很知足了。

回想起12年前的相遇,一切都像是命运的安排。

那是2012年的夏天,李大强在陈美娟工作的超市附近做装修工程。

每天中午,他都会去那家超市买饭。

陈美娟当时28岁,刚刚离婚不久,独自带着5岁的女儿生活。

她总是一个人静静地工作,很少和同事聊天。

眼神里有种说不出的疲惫和无助。

李大强注意到了这个女人。

她不算特别漂亮,但有种让人想要保护的气质。

最初只是简单的买卖关系,后来偶尔会聊上几句。

"您家就您一个人吗?"李大强有一次这样问道。

"还有个女儿,五岁了。"陈美娟回答得很简单。

李大强点点头,没有再多问。

他能感觉到,这个女人背后一定有故事。

02

转机出现在一个雨夜。

陈雨欣突然发高烧,陈美娟抱着孩子在雨中等出租车。

李大强刚好路过,看到了这一幕。

"我送你们去医院。"他毫不犹豫地说道。

那一夜,李大强在医院陪了她们一整夜。

陈美娟看着这个刚认识不久的男人,心里涌起一阵温暖。

从那以后,两人的关系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

李大强会时不时地关心一下她们母女的生活。

陈美娟也开始对这个男人产生好感。

陈美娟的前夫是个赌徒,把家里的钱都输光了。

离婚的时候,她净身出户,只带走了女儿。

"我不想再相信男人了。"她曾经这样对李大强说过。

"我也有家庭,但早就没有感情了。"李大强坦诚地告诉她。

两个受过伤的人,就这样相互慰藉着。

同居是很自然的事情。

陈美娟租的房子到期了,李大强提议一起合租。

"这样可以分担房租,对我们都有好处。"他的理由很实际。

陈美娟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同意了。

她需要一个稳定的住所,更需要一个可以依靠的人。

从合租到真正的同居,只用了不到两个月。

那种感情的发展很自然,没有海誓山盟,也没有轰轰烈烈。

只是两个孤独的人,在彼此身上找到了温暖。

李大强承诺会尽快处理老家的事情。

"等我和她离了婚,我们就可以正式在一起了。"他说。

陈美娟相信了他的话,也愿意等待。

一年又一年,这个承诺成了一个美丽的谎言。

李大强在河南农村有个家。

妻子刘桂花50岁,儿子李志华26岁。

他和刘桂花结婚25年了,感情早就淡了。

两人更像是搭伙过日子的室友,缺少夫妻间的亲密和温情。

2010年儿子考上大学后,李大强就出来打工了。

最初他每年春节都会回家,后来找各种借口不回去。

"工地上有活,过年期间工资翻倍。"他总是这样解释。

刘桂花虽然有怨言,但也理解他的不容易。

毕竟儿子的学费和生活费都需要钱。

李大强每月都会按时给家里汇1500元,从来没有间断过。

这笔钱对于农村家庭来说不算少,足够维持基本生活。

刘桂花在家照顾公婆,偶尔打些零工补贴家用。

她是个传统的农村妇女,任劳任怨,从不抱怨。

村里人都说她有福气,嫁了个会挣钱的好男人。

只有她自己知道,这种空守活寡的日子有多难熬。

李志华大学毕业后在郑州找了份工作,收入还不错。



他多次劝母亲离婚,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妈,他根本就不爱您了,何必还要守着这个家?"儿子这样说道。

刘桂花每次都摇头拒绝。

她舍不得这个家,也害怕离婚后的孤独。

更重要的是,她不知道离婚后该如何面对村里人的议论。

在农村,离婚的女人总是会被人指指点点。

李大强很少主动联系家里。

除了每月按时汇款,几乎没有其他交流。

偶尔刘桂花打电话过来,他也是简单应付几句就挂了。

"家里一切都好,你在外面要照顾好自己。"刘桂花总是这样说。

李大强每次听到这话,心里都会有一丝愧疚。

但这种愧疚很快就会被现实生活的温暖冲淡。

在这座城市里,他有陈美娟的关爱,有陈雨欣的依赖。

这种被需要的感觉,是他在老家从来没有过的。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李大强渐渐忘记了自己还有另一个家。

或者说,他选择性地遗忘了。

陈雨欣现在17岁了,已经是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她聪明懂事,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是班里的尖子生。

对于李大强,她从最初的"叔叔"变成了"爸爸"。

这个称呼的改变,花了她好几年时间。

青春期的陈雨欣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

03

她知道李大强和妈妈没有结婚证,在法律上不是夫妻。

同学们偶尔会问起她的家庭情况,她总是觉得很尴尬。

"为什么你们不结婚?"她曾经这样问过妈妈。

陈美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女儿的问题。

"大人的事情很复杂,你现在还不懂。"她只能这样搪塞。

陈雨欣虽然不再多问,但心里始终有个疙瘩。

她希望妈妈能找一个真正属于她的人,而不是这样模糊不清地生活着。

李大强对陈雨欣很好,这一点陈美娟看在眼里。

他会关心女儿的学习,陪她做作业,给她买她喜欢的东西。

在外人看来,他们就是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

李大强内心的矛盾越来越明显。

年龄的增长让他开始考虑养老的问题。

在这座城市里,他没有医保,没有退休金,一旦干不动了该怎么办?

陈美娟对他有真感情,这一点他很清楚。

12年的朝夕相处,两人早就像老夫老妻一样默契。

但他始终没有勇气回老家面对那个已经名存实亡的婚姻。

陈美娟偶尔也会感到不安。

12年来,她从来没有见过李大强的身份证。

他的手机里没有任何家人的照片,也从不提起老家的事情。

有时候接到陌生来电,李大强总是回避着接听。

"是工地上的事。 "他总是这样解释。

陈美娟虽然有怀疑,但选择相信他。

她内心渴望一个名分,但不敢主动提及。

害怕一旦说破,连现在的平静都会失去。

2024年3月15日,一个普通的周五。

陈美娟在整理李大强的衣服时,发现了一张皱巴巴的火车票存根。

票根上写着"郑州-周口",日期是去年春节期间。

她愣住了。

李大强说去年春节在工地值班,根本没有离开过这座城市。

这张火车票说明了什么?

陈美娟的心里涌起一阵不安。

她开始回想李大强平时的一些细节。

他的微信朋友圈从不发定位信息。

拍照的时候总是很谨慎,避免暴露背景。

偶尔提到老家的时候,总是很模糊,从不具体。

这些反常的行为,以前她都没有在意。

现在想来,每一个细节都很可疑。

陈美娟开始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

根据李大强偶尔提到的只言片语,她推测出他的老家大概在河南某个地方。

越搜索,她越觉得不安。

李大强这些年是不是一直在撒谎?

他在老家是不是还有家庭?

那个所谓的"早就没有感情"的妻子,是不是还在等着他回家?

陈美娟的心情变得很复杂。

愤怒、失望、恐惧、不安,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

李大强最近的行为也越来越反常。



他经常心不在焉,半夜接电话时会走到阳台上。

前几天,他还关注起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事情。

"咱们这个年纪,该考虑以后的事情了。 "他这样说道。

陈美娟当时还以为他是在为两人的未来做打算。

现在看来,他可能是在为自己另做打算。

对于陈雨欣的高考志愿,李大强也表现得特别关心。

"建议她报外地的大学,见见世面。 "他说。

陈美娟当时觉得他是为女儿好。

现在想想,他是不是想让陈雨欣离开,好方便自己脱身?

越想越觉得可怕,陈美娟的心里充满了不安。

她想质问李大强,但又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万一真的如她所想,这12年的感情该如何收场?

而此时,在河南老家的李志华正面临着自己的烦恼。

他在郑州交了女朋友,两人准备结婚了。

女方家庭要求双方父母见面,商谈婚礼的细节。

这让刘桂花感到很为难。

她该如何解释丈夫为什么不在身边?

该如何面对亲家的询问?

李志华也很着急。

他知道父亲这些年在外打工,但具体在哪里做什么,他也不清楚。

"妈,你得想办法联系我爸,让他回来一趟。"李志华说道。

刘桂花点点头,但心里很忐忑。

她已经很久没有和李大强好好说过话了。

每次打电话,他都是匆匆忙忙地应付几句就挂了。

她甚至不确定,李大强还愿不愿意回来参加儿子的婚礼。

04

刘桂花通过各种渠道,打听李大强的具体位置。

村里有人说,曾经在某个城市见过李大强和一个女人在一起。

这个消息让刘桂花的心里一沉。

她想过这种可能,但一直不愿意相信。

现在看来,她的担心可能成了现实。

刘桂花做出了一个决定。

她要亲自去找李大强,不管结果如何,她都要一个说法。

儿子的婚礼不能因为这件事受影响。

如果李大强真的在外面有了别的女人,那就干脆把话说清楚。

该离婚就离婚,该分手就分手。

她不想再这样不明不白地生活下去了。

经过多方打听,刘桂花终于找到了李大强的大概位置。

她收拾了一个简单的行李包,踏上了前往那座城市的火车。

这是她50年来第一次离开家乡这么远。

火车上,刘桂花想了很多。

25年的婚姻,最后会是什么样的结局?

她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3月20日下午,刘桂花终于找到了李大强租住的小区。

她在楼下徘徊了很久,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即将发生的一切。

最终,她还是鼓起勇气,按响了门铃。

陈美娟正在家里看电视,听到门铃声起身去开门。

门外站着一个陌生的中年女人,穿着朴素,手里拎着一个编织袋。

女人看起来有些疲惫,眼神中带着一种说不出的坚定。

"请问,李大强在家吗?"女人的声音有些颤抖。

陈美娟愣住了,她瞬间明白了来人的身份。

这就是李大强在老家的妻子,那个他说"早就没有感情"的女人。

12年来,陈美娟一直知道这个人的存在,但从未想过会有面对面的一天。

她的心跳加速,手心开始出汗,大脑一片空白。

两个女人就这样对视着,空气仿佛凝固了。

陈美娟以为会是一场撕逼大战,准备好了各种应对。

但刘桂花接下来的话,让她完全懵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