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不容小觑的“静电”,别拿它不当回事!

0
分享至

生活中的静电

除了出其不意的“电”你一下

在危险场所或环境中

很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加气站内一厢式货车发生液体泄漏,遇静电发生轰燃。


司机穿化纤衣物加油,产生静电致使身上着火。


员工从珍珠棉上跳下来,脚下产生静电引发火灾。


正在输气的储气罐出现泄漏,工作人员试图拉开气罐上的塑料布查找原因,不料摩擦产生静电并瞬间引发火灾。


不容小觑的“静电”


两个物体摩擦或接触时,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其带有不同电荷。当带电物体彼此分离时,由于电荷不易通过空气转移,从而导致物体表面保持电荷差异,即形成静电。

静电虽能量不大,但因其电压很高从而容易发生放电。

静电放电的火花能量,一旦达到周围可燃物的最小着火能量,且可燃物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爆炸极限,就会立即发生燃烧或爆炸。



为什么秋天容易产生静电?


空气干燥

秋季空气湿度显著降低,干燥的环境使电荷难以通过空气中的水汽传导和散逸。人体活动时,衣物与皮肤、衣物与衣物之间的摩擦会产生电荷转移,但由于空气干燥,这些电荷无法及时被水汽带走,从而在物体表面或人体表面积聚,形成静电。

衣物材质

秋冬季节人们常穿着化纤材质的衣物(如聚酯纤维、尼龙等),这类材质的衣物在摩擦时更容易产生静电。相比之下,天然纤维(如棉、羊毛)产生的静电较少。

皮肤干燥

秋季皮肤水分流失较快,变得干燥,皮肤表面的电阻增大。这使得人体产生的电荷更难通过皮肤传导至地面或其他物体,导致电荷在身体表面积聚,增加静电产生的可能性。


如何预防静电?






来源| 安徽省应急管理厅

责编| 徐秋阳编辑| 吴瑶

主办单位| 安徽省网信办、省政府新闻办

平台建设及技术支持| 安徽新媒体集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安徽发布 incentive-icons
安徽发布
安徽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官方号
20433文章数 1542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