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资料来源:《地藏经》《优婆塞戒经》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纯属虚构,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佛像供奉,本是虔诚礼敬之举,为何有时反成祸患之源?
这个问题,早在千年之前,便有高僧大德反复告诫。唐代高僧道宣律师曾言:"供佛若不如法,非但无功德,反增罪业。"这话听来严厉,却道出了一个被世人忽视的真相——供佛并非摆设,其中蕴含的,是对三宝的恭敬,对因果的敬畏,对正法的护持。
位置,看似细微末节,实则关乎恭敬与否。《地藏经》中记载,地藏菩萨曾见众生供养佛像,却不知礼法,反而因不敬而堕落。这并非佛菩萨怪罪,而是世人自心不敬,种下轻慢之因,必得轻慢之果。
那么,究竟哪三个位置万万不能放?为何不能放?这其中又藏着怎样的因果玄机?
![]()
话说南北朝时期,建康城中有位居士名叫张元素,家境殷实,平日里常行布施,在城中颇有善名。这张元素虽非出家之人,却对佛法颇为虔诚,家中特意辟出一间静室,供奉了一尊释迦牟尼佛的铜像,每日晨昏礼拜,从不懈怠。
这年春日,张元素听闻有位从西域来的高僧住锡于城外灵隐寺,此僧法名智通,精通三藏,德行高深。张元素心生欢喜,便备了供养,前去拜访。见面之后,智通尊者慈眉善目,举止安详,张元素越发恭敬,便请尊者到家中应供。
智通尊者应允,次日便随张元素来到府上。进门之后,张元素引着尊者四处参观,特意领到供佛的静室,想让尊者看看自己的虔诚。谁知智通尊者进了房间,看了片刻,却微微皱眉,轻声念了声佛号。
张元素见状,心中一惊,忙问:"尊者,可是弟子哪里做得不如法?"
智通尊者沉吟片刻,缓缓开口:"居士虔心可嘉,但这佛像的位置,却是万万使不得。"
张元素一听,更是惊讶:"弟子每日礼拜,不敢有丝毫怠慢,怎会不如法?"
智通尊者指着佛像说道:"居士你看,这佛像背后,正对着的是什么?"
张元素顺着手指看去,背后是一堵墙,墙的那一面,正是他家的厨房。他这才想起,当初选这间房做佛堂,是觉得这里清静,却忘了墙的另一面是厨房,每日烟火不断,杀生烹煮之事时有发生。
"这..."张元素额头冒出冷汗。
智通尊者叹了口气:"佛像背后若是厨房,每日杀业之气透墙而来,这等于让世尊背对着杀生之处。居士虽有虔诚之心,却犯了不敬之过。佛菩萨慈悲,不会怪罪,但你这虔诚却成了不敬,功德反成了罪业。"
张元素听得面色煞白,跪倒在地:"弟子愚钝,不知其中因果,还请尊者指教,这供佛之位,究竟有何讲究?"
智通尊者扶起张元素,缓缓道来。
原来,供佛位置的选择,并非迷信,而是关乎对三宝的恭敬。第一处不能放的,便是厨房附近。厨房乃烟火之地,每日烹煮鱼肉,杀业颇重。虽说居家之人不可能完全断荤,但若将佛像供在厨房或是厨房旁边,便是极大的不敬。这不是说佛菩萨会怪罪,而是世人自己种下了轻慢三宝的因,日后必得轻慢之果。
![]()
"《优婆塞戒经》中说,供养佛像要选清净之处,远离腥膻臭秽。"智通尊者说着,又指向另一个方向,"还有一处,更要注意。"
张元素顺着看去,那是通往卧室的方向。他心中一惊,因为他家佛堂的隔壁,正是主卧。
"佛像若与卧室相邻,尤其是佛像正对着卧室门,或是背靠着卧室的墙,都是大忌。"智通尊者解释道,"卧室乃夫妻同房之处,男女私密之事,岂能让佛菩萨看见或是听见?这不是说佛菩萨会窥探,而是我们自己要懂得避讳,要有恭敬之心。"
张元素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虽然虔诚礼拜,却在这些细节上犯了大错。他又想起家中还有一处供佛的地方,是在书房里供了一尊观音菩萨像,书房倒是清净,但那书房紧挨着厕所...
智通尊者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点头道:"第三处不能放的,便是厕所附近。厕所污秽之处,臭气熏天,如何能供奉佛菩萨?这不仅是不敬,更是对自己修行的不负责任。试想,你每日在污秽之气中礼拜,心如何能清净?如何能生起真正的恭敬心?"
这一番话,说得张元素如梦初醒。他这才明白,供佛不是简单地把佛像摆在家里就行了,其中的讲究,关乎的是一颗恭敬心,是对因果的敬畏。
智通尊者见张元素若有所思,继续说道:"供佛的位置,要选在清净高处,最好是专门辟出一间干净的房间,或是在客厅的高处设一个佛龛。佛像要面向门口,或是面向室内开阔处,背后要靠实墙,但这墙的另一面不能是厨房、卧室或厕所。佛像的下面,不能是空的,更不能下面走人。佛像的上面,也不能有人走动,或是堆放杂物。"
"这些讲究,不是为了束缚众生,而是为了培养我们的恭敬心。"智通尊者语重心长地说,"心不敬,则供养无功;心若敬,则一花一香皆成无量功德。"
张元素连连点头,当即请尊者为他重新选定供佛的位置。智通尊者在府中转了一圈,最后选定了一间朝南的房间,这房间独立安静,四周都不挨着厨房、卧室和厕所,采光也好,确实是供佛的好地方。
张元素依照尊者的指点,重新布置了佛堂。他先将房间彻底打扫干净,然后在靠北的墙边设了一个高台,铺上干净的黄布,再将佛像恭敬地请上去。佛像面朝南,正对着房门,背后是实墙,墙的另一面是空着的储物间,四周清净,再无任何不妥之处。
布置完毕,智通尊者带着张元素在新佛堂中礼拜,教他如何上香、如何供水、如何礼拜。这一番教导下来,张元素觉得心中前所未有的安定,那种恭敬心也油然而生,和之前在旧佛堂的感觉完全不同。
"这就对了。"智通尊者微笑道,"供佛,重在心诚。但心诚也要表现在行为上,表现在这些细节上。细节做到了,恭敬心才能真正培养起来。"
从那以后,张元素更加用心地礼敬三宝,不仅自己如法供养,还将智通尊者的教诲传给了其他居士。渐渐地,城中很多人家都开始注意供佛的位置,不再像以前那样随意摆放。
![]()
话说回来,为何供佛的位置如此重要?是佛菩萨真的会因为位置不对而怪罪众生吗?
当然不是。佛菩萨大慈大悲,岂会在意这些外相?那么,为何历代高僧大德都要反复强调供佛位置的重要性?
这其中,藏着一个关于修行的根本秘密。
智通尊者后来在讲经时,曾对这个问题做过深入的开示。他说的那番话,道破了供佛位置背后的深层因果,也揭示了修行人最容易忽视却又至关重要的一个修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