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当出马仙吗?先搞懂:胡黄白柳灰 / 保家仙 / 堂口仙各管啥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资料来源:《山海经》《搜神记》《太平广记》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纯属虚构,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走在东北的乡村小道上,你时常能看到一些农家小院里,供着红布包裹的牌位,上书"胡黄白柳灰"五个大字。香火缭绕,供品齐整。这可不是寻常的神佛供奉,而是民间流传数百年的"仙家"信仰。

说起这"出马仙",在关外一带几乎家喻户晓。有人说这是封建迷信,有人说这是民间传承。可无论外人如何评说,这套体系在民间根深蒂固,自有其传承脉络。胡黄白柳灰,这五位仙家到底是谁?保家仙守护家宅,堂口仙替人看事,两者又有何区别?更让人好奇的是,那些"弟马"们,是如何与仙家结缘,最终"立堂出马"的?

《山海经》《搜神记》等古籍中,早有精怪修炼成仙的记载。到了明清时期,关外一带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仙家"信仰体系。这套体系里,规矩森严,等级分明,绝非胡乱供奉那么简单。想要搞清楚出马仙的门道,得先把这几个概念理顺了。

这里头的讲究,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



要说这"出马仙"的源头,得从"胡黄白柳灰"五大仙家说起。

胡仙,指的是狐狸。狐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位特殊,《太平广记》里记载的狐仙故事数不胜数。民间信仰中,狐狸修炼千年可化人形,通晓世事,最擅变化之术。五大仙家里,胡仙排第一,不是没有道理的。

狐仙修炼讲究"采日月精华,借山川灵气"。它们往往选择在深山老林中的洞穴里修行,远离人烟。但也有一些狐仙,选择在人间修炼,这就需要找一个"弟马"——也就是人间代言人。通过弟马,狐仙既能积累功德,又能在人间行善,加速修行进程。

黄仙,说的是黄鼠狼。前面那篇文章专门讲过黄鼠狼拜月的故事,它们在民间信仰中的地位仅次于狐仙。黄仙性格机敏,行事谨慎,最擅长的是预测吉凶、避祸趋福。民间有句话:"黄仙过路,诸事不顺。"说的就是黄仙灵性极强,能够感知到危险和不祥之气。

黄仙与人结缘,往往是因为救命之恩或者世代香火。它们不像狐仙那样喜欢变化,而是更倾向于用梦境、预兆等方式与弟马沟通。东北农村里,常听老人说起,某家人梦见黄鼠狼给他托梦,告诉他哪天不要出门,结果那天果然出了大事。这种事在当地不算稀奇。

白仙,指的是刺猬。刺猬在五大仙家里排第三,它们性格温和,最擅治病救人。白仙修炼注重内敛,不像狐仙那样张扬,也不像黄仙那样机警,而是以守护为主。很多供奉白仙的家庭,往往是因为家中有人久病不愈,经白仙指点后痊愈,于是立碑供奉。

白仙还有个特点,就是记仇。民间有"宁惹狐黄千,不惹白一年"的说法。意思是,狐仙和黄仙就算被得罪了,还有回旋余地,但白仙一旦记恨,往往要报复个够才罢休。这倒不是说白仙恶毒,而是它们性格执拗,认死理。

柳仙,是蛇类的总称。蛇在中国文化中地位复杂,既有白蛇传那样的善良形象,也有毒蛇猛兽的凶恶一面。柳仙修炼最重阴柔之道,擅长的是通灵和附体。五大仙家里,柳仙的法力最为诡异莫测。

柳仙选择弟马特别挑剔。它们往往只选那些天生体质阴寒、灵性较强的人。一旦被柳仙选中,这个人就会出现各种异常反应——突然晕倒、说胡话、身体抖动等等。老一辈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仙家来请"了。

灰仙,指的是老鼠。老鼠在五大仙家里排最后,但绝不能小看。灰仙的特点是数量多、繁衍快、消息灵通。它们最擅长的是打探消息、预知祸福。民间有"灰仙进家,必有大事"的说法。

灰仙与人结缘,往往是世世代代的传承。一个家族供奉灰仙,可以追溯好几代人。灰仙对供奉它的家族极为忠诚,会世代守护。但要是哪一代断了香火,灰仙也会离开,另寻有缘人家。

这五大仙家,各有特点,各有专长。狐仙主智慧和变化,黄仙主预测和避灾,白仙主治病和守护,柳仙主通灵和附体,灰仙主消息和侦察。五仙合一,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保护体系"。

说完五大仙家,再来说说"保家仙"和"堂口仙"的区别。

保家仙,顾名思义,就是守护家宅的仙家。这类仙家不出马看事,只负责保护供奉它的这一家人。保家仙的来历有很多种。

有的是祖上流传下来的。比如某家祖上曾经救过一只受伤的狐狸,这只狐狸为了报恩,就世代守护这个家族。后代子孙只需要按时供奉,保家仙就会暗中护佑。遇到灾祸,会提前托梦示警;遇到小人,会暗中化解。这种保家仙,属于"恩情仙"。

还有的是自己主动上门的。某家人突然梦见有仙家求供奉,说愿意守护家宅。这种情况下,往往是这个家族的风水或者气场吸引了仙家,或者是家中某人命格特殊,与仙家有缘。这种保家仙,属于"缘分仙"。

保家仙一般不轻易显灵,它们的存在方式比较隐秘。可能是家中养的宠物突然有异常举动,提醒主人注意;可能是某个家庭成员做了个奇怪的梦,醒来后想明白了某个难题。这些看似巧合的事,在供奉保家仙的家庭看来,都是仙家的指引。

供奉保家仙的规矩相对简单。每逢初一十五,摆上供品,上三柱香,磕个头,就算尽了心意。供品也不需要多讲究,一般就是水果、点心、酒水之类。关键是要心诚,要定期供奉,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堂口仙就不一样了。堂口仙是"出马"的仙家,要替人看事、治病、化解灾祸。这就复杂多了。

首先,并不是每个供奉仙家的人都能成为"弟马"。弟马是仙家选中的代言人,要有特殊的体质和缘分。民间说法是"八字轻"、"灵魂弱"、"天生通灵"的人,更容易被仙家选中。

被选中的过程往往很折腾。这个人会突然出现各种症状——浑身难受、头晕目眩、胡言乱语,去医院检查又查不出病因。这时候,家里老人一看,就知道是"仙家找上门了"。得赶紧找个懂行的"老仙家"来看看,确认是哪位仙家,想要做什么。

确认之后,如果仙家要"出马",那就得按规矩"立堂"。立堂可不是简单的事,这里头规矩多着呢。

首先得选日子。立堂要选黄道吉日,一般是农历的初一、十五或者特殊的节气日。日子选不好,立堂不灵,反而会出事。

然后得准备堂口。堂口就是供奉仙家的地方,一般设在家里最清净的房间。堂口的摆设很有讲究——正中供奉"天地君亲师"牌位,左右供奉五大仙家的牌位。牌位下面摆供桌,供桌上要有香炉、烛台、供盘。

供桌前要放一把"仙椅",这是给仙家准备的座位。仙椅旁边放一根"仙棍"——实际上就是一根红绸包裹的木棍,是仙家"上身"时弟马握在手里的法器。

立堂那天,要请本地有名望的"老仙家"来主持。老仙家会先"开光"——用符咒和法诀为堂口注入灵气。然后是"请仙"——用特定的咒语和仪式,邀请仙家正式进驻堂口。



这个过程中,弟马往往会出现"附体"现象。身体开始抖动,声音变调,说出一些平时不会说的话。这是仙家"上身"的标志。仙家通过弟马的口,会说出自己的来历、为何选中这个弟马、今后要做什么事情。

老仙家会仔细询问,确认仙家的身份和目的。如果一切正常,就算是"立堂成功"了。从此以后,这个弟马就成了"出马仙",可以替人看事了。

但这只是开始。刚出马的弟马,功力还很浅,需要不断修炼。修炼的方式有很多种——每天打坐、诵经、练习与仙家沟通等等。有的弟马几个月就能熟练看事,有的要好几年才能入门。

出马仙看事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是"全附体"——仙家完全控制弟马的身体,弟马事后什么都不记得。有的是"半附体"——弟马保持一定意识,能听见仙家在说什么。还有的是"不附体"——仙家通过托梦、预兆等方式,给弟马传递信息,弟马再转述给来求助的人。

看事的内容也很广泛。有人来问姻缘,仙家会指点如何化解感情中的障碍。有人来问事业,仙家会分析运势,给出建议。有人来看病,仙家会说出病因,指点治疗方法。有人来化灾,仙家会告诉如何趋吉避凶。

当然,这里头也有很多规矩。比如"三不看"——第一,寿命不看。人的生死有命,仙家不能随意透露。第二,阴阳不看。活人和死人的事,界限分明,不能混淆。第三,天机不看。有些事涉及天道运行,说破了会有反噬。

还有"看事规矩"。来求助的人要带着"礼金"——不是为了钱,而是一种"结缘"的表达。礼金多少不重要,关键是表明诚意。如果有人不诚心,或者心怀鬼胎,仙家一眼就能看出来,会直接拒绝看事。

有的出马仙还会设"堂规"——比如不看十恶不赦之人,不帮助作恶者,不泄露隐私等等。这些规矩,既是对仙家的尊重,也是对弟马的保护。

保家仙和堂口仙,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保家仙是"守",堂口仙是"行"。保家仙守护一家一户,堂口仙行走四方济世。保家仙相对低调,堂口仙则要面对各种人和事,承担的因果也更重。

民间还有一种说法,说保家仙修炼到一定程度,可以"进阶"为堂口仙。但这需要仙家自己的意愿,还要有合适的弟马。不是所有保家仙都想出马看事,也不是所有家庭成员都适合当弟马。

清朝末年,关外某地有个姓赵的人家,世代供奉一位胡仙。这位胡仙守护赵家已经五代人了,一直安安静静,从不显灵。到了第六代,赵家出了个女孩叫赵翠莲。

赵翠莲从小体弱多病,但心地善良,经常帮助乡邻。十六岁那年春天,她突然病倒了。高烧不退,胡言乱语,请了好几个郎中都看不好。赵家人急了,在祖传的胡仙堂前焚香祷告。

当天晚上,赵翠莲的母亲梦见一位白衣老者。老者说:"我守护赵家多年,如今你家女儿与我有缘,可助我修行,也可济世救人。若她愿意,我便助她一臂之力。"

醒来后,赵母把梦告诉家人。赵翠莲虽然虚弱,但听说能帮助仙家修行,又能救助他人,就点头答应了。说也奇怪,她一答应,烧就退了,人也精神了。

之后的三个月里,赵翠莲经常做奇怪的梦。梦里有个声音教她各种知识——草药的用法、病症的诊断、祸福的预判。她醒来后都能记得清清楚楚。

到了七月十五,赵家按照胡仙的指示,为赵翠莲正式立堂。立堂那天,赵翠莲第一次"上仙"——身体抖动,声音变了,说出的话完全不像十六岁少女能说的。她详细讲述了这位胡仙的来历:原本是终南山的一只灵狐,修炼八百年,因躲避天劫逃到关外,恰好被赵家第一代祖先救了一命,于是发誓世代守护。如今机缘成熟,想要通过赵翠莲出马看事,积累功德,准备渡下一次天劫。

从那以后,赵翠莲就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出马仙"。她看事很准,尤其擅长治疗疑难杂症。有一次,邻村一个孩子高烧不退,浑身长红疹子,眼看就要不行了。家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赵翠莲。

赵翠莲一看,就说:"这孩子是撞了邪。三天前是不是去过乱葬岗?"家人想起来,确实三天前孩子跟着大人去上坟,在乱葬岗玩了一会儿。

赵翠莲让家人准备了几样东西——一碗清水、七根缝衣针、一张黄纸。她念了几句咒语,把针一根根插进碗里,然后让孩子喝下那碗水。说也神奇,孩子喝完不到半个时辰,烧就退了,红疹也消了。

这件事传开后,来找赵翠莲看事的人越来越多。有求姻缘的,有问前程的,有化灾祸的。赵翠莲从不推辞,但也有规矩——心术不正的不看,为非作歹的不看,起歹心的不看。

民国初年,当地一个财主想强娶民女,被女方家人拒绝。财主就想找赵翠莲帮忙"做法",让那女孩主动上门。赵翠莲一听,当场翻脸:"你这是造孽!我的仙家是行善积德的,不是助纣为虐的!"把财主赶了出去。

财主怀恨在心,到处散布谣言,说赵翠莲是骗子。甚至还找了几个地痞,想要砸了赵家的堂口。结果这几个地痞刚到赵家门口,还没动手,就全都莫名其妙地晕倒了。醒来后个个头昏眼花,走路都走不稳。

这事在当地传开,大家都说是胡仙显灵了。从此以后,再没人敢找赵翠莲的麻烦。财主也得了报应——不到半年,家里接连出事,先是生意赔光,然后染上重病,最后家道中落。

赵翠莲做了二十多年的出马仙,到三十多岁时,突然宣布"封堂"——不再看事了。她说,胡仙告诉她,功德已经积够,要去渡劫了。渡劫成功,就能位列仙班;渡劫失败,就会魂飞魄散。

封堂那天,赵翠莲最后一次"上仙"。胡仙通过她的口,对前来送行的乡亲们说:"贫道守护赵家百余年,又借赵翠莲之身行善二十载,如今因果已了。日后赵家还会有保家仙守护,但不再是贫道了。诸位若有缘,或可再见;若无缘,今生就此别过。"

说完,赵翠莲昏了过去。醒来后,她说她再也感应不到胡仙了。从此,她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嫁人生子,终老一生。

但赵家的堂口还在。又过了两代,赵家的后人中,又出了一个能与仙家沟通的。不过这次来的不是胡仙,而是一位黄仙。看来,仙家的传承,还在继续。



说完了保家仙和堂口仙的区别,说完了立堂的基本流程,很多人可能会有个疑问:是不是谁都能立堂出马?只要有仙家愿意,是不是就能成为弟马?

表面上看,只要仙家选中,按规矩立堂,就能出马看事。但实际上,这里头还有三个关键环节,是最容易出问题的。这三个环节,关系到立堂能否成功,关系到出马后能走多远,更关系到弟马和仙家能否善始善终。

懂行的老仙家都知道,立堂容易守堂难。有多少人轰轰烈烈地立了堂,却在几年内就"散堂"了——仙家离开,堂口废弃,弟马也恢复了普通人的生活。为什么会这样?

还有更严重的——有的弟马出马后,不但没有帮到别人,反而自己遭了殃。轻则身体垮掉,重则精神失常,甚至有性命之忧。这又是为什么?

其实,这一切都与立堂时的三个关键环节有关。这三个环节,老仙家口口相传,却很少明说。不是不愿说,而是说了也未必有人能懂,能做到。

那么,这三个环节到底是什么?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