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小梅,你必须打开行李箱让我们看看。"丈夫的声音异常严厉。
"为什么?这是我的私人物品。"李梅紧紧抱着那个陪伴她8年的黑色行李箱。
"8万块钱不是小数目,谁知道你还带了什么回来。"婆婆站在一旁,眼神充满怀疑。
客厅里的气氛瞬间凝固,从迪拜回到家乡的喜悦荡然无存。
![]()
01
2016年3月,春寒料峭的清晨,李梅站在村口等班车的时候,怎么也想不到这一去就是8年。
那时的她刚刚35岁,丈夫王建华的小型加工厂因为环保问题被迫关停,十几万的投资打了水漂。更要命的是,儿子王小宇正读初三,马上面临中考,后面还有高中、大学,每一笔都是不小的开支。
"梅子,我对不起你们娘俩。"王建华那天晚上喝了半瓶白酒,趴在桌子上痛哭。
李梅没有说话,只是默默收拾着桌上的碗筷。她心里清楚,埋怨没有用,关键是要想办法赚钱。
机会来得很突然。邻居王大嫂介绍说,有个中介在招聘去迪拜的家政人员,工资很高,一个月能拿到8000块钱人民币。
"迪拜?那不是中东吗?"李梅心里直打鼓。
"你想想,一个月8000,一年就是将近10万。在家里打工,一年能挣多少?"王大嫂苦口婆心地劝说。
那天晚上,李梅失眠了。她趴在窗台上,看着院子里晾晒的衣服在月光下摇摆,心里五味杂陈。去,意味着要离开丈夫和儿子;不去,一家人的生活就无法改善。
"妈,你去吧。"第二天早上,正在读初三的儿子小宇突然开口。
"小宇......"
"我已经长大了,可以照顾爸爸。而且我知道家里的情况,你不去挣钱,我连高中都读不起。"儿子的话让李梅眼眶湿润。
一周后,李梅拿着护照和签证,踏上了飞往迪拜的航班。
飞机降落在迪拜国际机场的那一刻,李梅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机场大厅金碧辉煌,来来往往的人群中,各种肤色的面孔让她感到既新奇又不安。
中介的接机人员是个叫小王的福建人,在迪拜已经呆了五年。
"李姐,你的雇主姓哈立德,是个做珠宝生意的商人,家里有两个孩子,一个5岁,一个3岁。"小王一边开车一边介绍情况。
"夫人呢?"
"夫人叫法蒂玛,人很好相处,就是有点洁癖。"
车子穿过繁华的市区,最后停在一个高档别墅区。哈立德家的别墅有三层,花园里种着各种热带植物,游泳池在夕阳下闪闪发光。
"你就是李?"开门的是一个穿着传统阿拉伯长袍的女人,说的是蹩脚的英语。
李梅点点头,心里紧张得要命。她的英语水平只够日常交流,复杂的对话就有些吃力了。
法蒂玛带着李梅参观房子,最后来到二楼的一个房间。
"这是你的房间。"房间虽然不大,但很干净,有独立的卫生间,还有一扇朝向花园的窗户。
晚餐时间,李梅第一次见到了哈立德先生。他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胡须修剪得很整齐,说话温和有礼。
"欢迎来到迪拜,李。我希望你在这里能感到舒适。"哈立德用流利的英语说道。
两个孩子很快就对李梅产生了好奇。5岁的艾哈迈德活泼好动,3岁的阿伊莎则比较内向,总是躲在妈妈身后。
第一个月是最难熬的。语言障碍让李梅在工作中频频出错,文化差异也让她感到不适应。比如,穆斯林家庭的作息时间和饮食习惯都和中国完全不同,她需要重新学习很多东西。
最让她难受的是思乡之情。每天晚上,她都会给家里打电话,听着儿子稚嫩的声音汇报学习情况,听着丈夫嘘寒问暖,眼泪总是不争气地流下来。
"妈,你别哭了,我和爸爸都很好。你要照顾好自己。"儿子在电话里反过来安慰她。
慢慢地,李梅开始适应这里的生活。她发现法蒂玛虽然有洁癖,但人很善良,总是耐心地教她阿拉伯语和英语。哈立德先生也很体贴,从不因为她的语言不通而责备她。
最大的转机发生在第三个月。那天晚上,3岁的阿伊莎突然发高烧,法蒂玛惊慌失措,哈立德又不在家。李梅凭着在中国照顾孩子的经验,立即给孩子物理降温,并且建议送医院。
在医院里,李梅整夜守在病床边,寸步不离。当阿伊莎的烧退下来,睁开眼睛叫"李阿姨"的时候,法蒂玛眼里含着泪水,紧紧抱住了李梅。
![]()
从那以后,李梅在这个家庭的地位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她不再只是一个保姆,而更像是家庭的一员。
艾哈迈德开始学中文,总是缠着李梅教他说"你好"、"谢谢"。阿伊莎则更加依赖李梅,每天晚上都要李梅讲故事才能睡着。
"李,你是我们家的天使。"法蒂玛有一次这样对她说。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李梅已经在迪拜生活了一年。这一年里,她的工资按时发放,从未拖欠。更重要的是,她感受到了被需要、被尊重的感觉。
国内的情况也在好转。丈夫王建华在她的鼓励下重新振作起来,找了一份工厂管理的工作,虽然收入不高,但至少稳定。儿子小宇的成绩也一直保持在班级前十名。
"妈,你什么时候回来?"每次视频通话,儿子都会问这个问题。
"等你高中毕业,妈妈就回去。"这是李梅给自己定的目标。
第二年,家里发生了一件大事。王建华的母亲突然中风,需要人照顾。李梅想要回国,但哈立德夫妇再三挽留。
"李,我们给你加薪,一个月9000,你看怎么样?"哈立德提出了更优厚的条件。
李梅经过深思熟虑,决定继续留下来。她用额外的收入请了一个护工照顾婆婆,自己则继续在迪拜工作。
这个决定后来证明是明智的。第三年,儿子考上了市里的重点高中,学费和生活费都不是小数目。李梅的收入为家庭减轻了很大的负担。
在迪拜的日子并不都是顺利的。第四年,李梅经历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时期。那段时间,法蒂玛被诊断出乳腺癌,需要接受治疗。
整个家庭的重担突然落在了李梅肩上。她不仅要照顾两个孩子,还要协助照料病重的法蒂玛。每天从早忙到晚,几乎没有休息时间。
"李,我知道这样对你不公平。"躺在病床上的法蒂玛握着李梅的手,眼里满含歉意。
"法蒂玛,你是我的朋友,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李梅的话让法蒂玛流下了眼泪。
那段时间,李梅几乎没有时间给家里打电话。丈夫和儿子都很担心她,但她总是报喜不报忧。
"我很好,你们不用担心。"每次通话,她都是这样说。
法蒂玛的病情时好时坏,治疗过程异常痛苦。李梅陪她去医院做化疗,看着她因为副作用而呕吐不止,心里也很难受。
"李,如果我走了,请你照顾好我的孩子们。"法蒂玛在一次治疗后,虚弱地对李梅说。
"不要说这种话,你会好起来的。"李梅强忍着眼泪安慰她。
这段经历让李梅和这个家庭的感情更加深厚。哈立德看在眼里,心里充满了感激。他主动给李梅又加了薪水,并且承诺等法蒂玛病好了,会给她一个特殊的奖励。
法蒂玛的病情在第五年有了转机,癌细胞被成功控制住了。虽然身体依然虚弱,但生命已经没有危险。
全家人都松了一口气,李梅也终于可以稍微放松一下。但这次经历让她意识到,生命是如此脆弱,家人的重要性是无法替代的。
"我想家了。"那天晚上,李梅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道。8年的海外生活,让她从一个35岁的农村妇女变成了一个见过世面、独当一面的女性。但内心深处,她依然是那个想要回家的妻子和母亲。
02
第六年春天,李梅收到了一个让她五味杂陈的消息:儿子小宇考上了重点大学。
视频通话中,已经长成大小伙子的儿子兴奋地向她汇报这个好消息。李梅看着屏幕里那张熟悉又陌生的脸,心情复杂得无法形容。
"妈,我被南京大学录取了!"小宇的声音里满含兴奋。
"太好了,我的儿子真棒!"李梅强颜欢笑,但眼泪却不争气地流了下来。
她为儿子的成功感到骄傲,但同时也为自己错过了他的成长感到遗憾。6年来,她只能通过视频看着儿子从一个稚嫩的少年长成了英俊的青年,这中间的每一个重要时刻,她都缺席了。
![]()
"妈,你什么时候能回来参加我的毕业典礼?"小宇问道。
李梅望着手机屏幕,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按照原计划,她应该在儿子高中毕业后就回国,但现在法蒂玛的身体状况还不稳定,两个孩子也离不开她。
"妈妈争取,好吗?"她最终只能这样回答。
挂断电话后,李梅坐在房间里发呆。窗外是迪拜的夜景,霓虹灯闪烁,但她的心却飞向了万里之外的家乡。
这时,房门传来轻轻的敲门声。
"李阿姨?"是11岁的艾哈迈德。
"怎么了,小艾?还没睡吗?"李梅擦干眼泪,开门让他进来。
"我听到你在哭。"艾哈迈德用他那口流利的中文说道,"是不是想家了?"
李梅蹲下身子,抱住了这个聪明的孩子。6年来,她看着他从一个5岁的顽童长成了懂事的少年,感情早已超越了雇主和保姆的关系。
"李阿姨,你不要离开我们,好吗?"艾哈迈德紧紧抱着她。
"傻孩子,阿姨不会轻易离开的。"李梅轻抚着他的头发。
但她心里清楚,离别的日子迟早会到来。
第二天早上,法蒂玛找到了李梅。
"李,我知道你想回家。"法蒂玛的身体虽然恢复了一些,但依然很虚弱。
"法蒂玛......"
"不,听我说完。"法蒂玛拉着李梅的手坐下,"这6年来,你为我们家付出了太多。我知道你错过了很多重要的时刻,包括你儿子的成长。"
李梅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听着。
"但是请你再给我们一些时间,好吗?等阿伊莎再大一点,等我的身体完全恢复,你就可以回家了。"法蒂玛的眼里满含请求。
李梅点了点头。她理解法蒂玛的心情,也舍不得这个已经待了6年的家庭。
这一年,李梅更加珍惜和家人视频通话的时间。她看着儿子在大学里的生活照片,听着他分享校园里的趣事,心里既高兴又心酸。
"妈,我交了一个女朋友。"有一天,小宇在视频里羞涩地说道。
"是吗?什么样的女孩?"李梅强装镇定地问。
"她叫小雅,是我们班的班长,人很好。"小宇的脸红得像苹果。
李梅听着儿子的话,心里涌起一阵失落。她的儿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感情生活,而作为母亲的她,却不能在身边给他指导和建议。
"妈,等你回来,我带她来见你。"小宇说道。
"好,妈妈等着。"李梅微笑着回答,但心里却泛起了酸涩。
第七年,迪拜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法蒂玛的身体基本恢复了,艾哈迈德已经13岁,阿伊莎也11岁了,都不再需要贴身照顾。
李梅的工作内容也相应调整了,她更多的是协助家务和陪伴孩子们学习。哈立德提出给她再次加薪,月工资涨到了12000人民币。
"李,你已经是我们家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哈立德真诚地说道。
但李梅心里的归家之心却越来越强烈。特别是当她听说国内的一些老朋友已经抱上孙子时,她更加急切地想要回到家人身边。
![]()
这一年的春节,李梅第一次萌生了回国过年的想法。但当她提出这个请求时,全家人都表现得很舍不得。
"李阿姨,你走了谁来照顾我们?"9岁的阿伊莎抱着她的腿不肯松手。
"就是嘛,你已经7年没回家过年了,再多坚持一年吧。"艾哈迈德也在一旁劝说。
最终,李梅还是没有回国。但这次她在心里暗暗下了决心:第八年结束后,无论如何都要回家。
这个决定在第八年春天有了转机。李梅接到了一个令她五脏俱焚的电话:母亲突然中风,情况很严重。
"梅子,你妈现在在医院里,医生说情况不太好。"丈夫王建华在电话里的声音颤抖着。
李梅差点拿不稳手机。母亲今年已经73岁了,身体一直很硬朗,怎么会突然中风?
"我要回去!"李梅的第一反应就是立即订机票回国。
"李,你冷静一点。"哈立德了解情况后,主动提出给她请假一个月回国照顾母亲。
"谢谢,但我想这次回去就不来了。"李梅鼓起勇气说出了心里话。
哈立德沉默了很久,最后点了点头。
"我理解你的心情。8年来,你为我们家付出了太多,是时候回去照顾你自己的家人了。"
法蒂玛听到这个消息后,也表示了理解,但眼里满含不舍。
"李,你什么时候走?"
"越快越好,我担心我妈妈的情况。"
"那我们开始准备送别的事情吧。"法蒂玛虽然很难过,但还是开始帮李梅收拾行李。
消息传开后,两个孩子的反应最为激烈。艾哈迈德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整天不出来,阿伊莎则是抱着李梅一直哭。
"李阿姨,你真的不能留下来吗?"阿伊莎哭得眼睛红肿。
"阿伊莎,阿姨的妈妈病了,阿姨必须回去照顾她,就像阿姨照顾你们一样。"李梅耐心地解释。
"那你照顾好阿姨的妈妈后,还会回来吗?"
李梅没有回答,只是紧紧抱住了这个从3岁就开始照顾的孩子。
最后一周的时间过得特别快。李梅把自己8年来在迪拜的生活仔细回忆了一遍,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回忆。
她想起第一次到这个家庭时的紧张和不安,想起法蒂玛生病时她的不眠不休,想起孩子们第一次叫她"李阿姨"时的感动,想起无数个思乡的夜晚。
这8年,她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成长为一个独立、坚强的女性。她学会了英语和阿拉伯语,了解了不同的文化,也收获了珍贵的友谊。
但更重要的是,她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家庭创造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儿子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丈夫能够重新站起来,这些都离不开她这8年的坚持。
临别前的最后一天,哈立德把李梅叫到了书房。
"李,这8年来你为我们家做的一切,我和法蒂玛都看在眼里。"哈立德的声音很郑重。
"这是我应该做的。"李梅回答道。
"不,远远超出了你应该做的范围。"哈立德打开保险柜,取出了一个厚厚的信封。
"这里面有8万人民币,是我们给你的特别奖励。"
李梅吃了一惊。8万块钱,这相当于她大半年的工资了。
"这太多了,我不能收。"
"你必须收下。"哈立德的态度很坚决,"这是你应得的。而且......"
![]()
他欲言又止,最后只是说:"法蒂玛还为你准备了一个特别的礼物,在你的行李箱里。回到家之后你就知道了。"
李梅不明白他的话是什么意思,但还是收下了这笔钱。8万块钱对于她这样的家庭来说,确实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第二天清晨,告别的时刻终于到来了。全家人都来送李梅,连平时很少流露感情的哈立德也红了眼眶。
"李阿姨,我会想你的。"艾哈迈德紧紧抱着她。
"我也会想你们的。"李梅亲吻了一下他的额头。
"李阿姨,这是我画的画,你带着吧。"阿伊莎递过来一幅她亲手画的全家福,上面有爸爸、妈妈、哥哥、妹妹,还有李阿姨。
李梅接过画,眼泪再也止不住了。
法蒂玛最后拉着李梅的手,在她耳边轻轻说了几句话。李梅点了点头,眼里满含感激。
机场的分别总是令人心碎。李梅拖着行李箱,频频回头挥手,直到看不见哈立德一家的身影。
飞机起飞的那一刻,李梅透过舷窗最后看了一眼迪拜。这座沙漠中的明珠城市,见证了她人生中最重要的8年。
十几个小时的飞行后,李梅终于踏上了祖国的土地。北京首都机场的中文标识让她感到无比亲切,久违的乡音让她热泪盈眶。
从北京转机到省会城市,再坐高铁回到家乡,这一路上李梅的心情既兴奋又忐忑。8年了,家乡变了多少?家人变了多少?她自己又变了多少?
当高铁驶入熟悉的站台时,李梅看到了接站的丈夫和儿子。王建华头发花白了许多,但精神状态不错。儿子小宇已经长成了一个高大帅气的小伙子,站在人群中格外显眼。
"妈!"小宇第一个看到了李梅,激动地挥手。
李梅拖着行李箱快步走向他们,8年的思念在这一刻全部爆发出来。
"梅子,你终于回来了。"王建华接过行李箱,眼里满含热泪。
"妈,你瘦了。"小宇紧紧抱着母亲。
"傻孩子,妈妈哪里瘦了,是你长高了。"李梅仔细打量着儿子,心里既高兴又心酸。
一家三口终于团聚了。
03
回家的路上,李梅迫不及待地询问母亲的情况。
"妈现在怎么样了?还在医院吗?"
"已经出院了,就是行动不太方便,需要人照顾。"王建华边开车边回答。
"都怪我,如果我早点回来......"李梅满怀愧疚。
"别这么想,妈妈的病来得突然,谁也预料不到。而且你这些年在外面辛苦挣钱,她心里是高兴的。"小宇安慰道。
车子驶入村子的时候,李梅发现家乡变化很大。原来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很多人家都盖了新房子。她家的老房子也重新粉刷过,看起来焕然一新。
"这房子......"
"去年用你挣的钱翻修的。"王建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李梅点点头,心里很欣慰。这8年的付出总算有了回报。
推开家门,李梅看到了坐在客厅里的母亲。老人家虽然行动不便,但看到女儿回来,脸上立刻绽放了笑容。
"梅子,你回来了!"母亲想要站起来,但腿脚不听使唤。
"妈!"李梅快步走过去,紧紧抱住母亲。
母女俩抱头痛哭,8年的分离,8年的思念,都在这一刻得到了释放。
"让妈看看,我的女儿变样了没有。"母亲仔细端详着李梅的脸。
确实变了。8年的海外生活让李梅变得更加自信和干练,皮肤也因为迪拜的阳光而略显黝黑,但眼神中多了一种见过世面的从容。
"妈还是那么漂亮。"李梅握着母亲的手,感受着久违的温暖。
晚上,婆婆也来了。看到李梅回来,老人家显得有些拘谨。
"梅子回来了,辛苦了。"婆婆的话里带着客气。
8年的分离让彼此都有些陌生,但李梅主动走过去,拉着婆婆的手坐下。
"妈,我给您带了礼物。"
李梅从行李箱里拿出精心准备的阿拉伯香水和手工艺品,婆婆的眼里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这些一定很贵吧?"
"不贵,就是想着您会喜欢。"
晚饭是李梅回国后的第一顿家庭聚餐。桌上摆着她最爱吃的家常菜,母亲和婆婆虽然行动不便,但还是坚持下厨为她准备。
"梅子,尝尝这个红烧肉,还是原来的味道吗?"母亲期待地看着她。
李梅夹了一块放进嘴里,熟悉的味道瞬间唤起了无数回忆。这8年来,她在迪拜吃过各种美食,但没有什么能比得上这一口家乡菜。
"还是妈做的最好吃。"她眼里含着泪花。
![]()
"那你以后就别走了,天天在家吃。"母亲拉着她的手说。
李梅点点头,心里暗下决心:这次回来,无论如何都不会再离开了。
吃饭的时候,她把8万块钱的事情告诉了家人。
"什么?8万块钱?"王建华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雇主说这是给我的特别奖励。"李梅解释道。
"8万块钱啊......"婆婆也惊呆了,"这外国人真是有钱。"
"妈,你太厉害了!"小宇兴奋地拍手。
但李梅注意到,丈夫和婆婆的眼神中除了惊喜,还有一丝她说不清的东西。
晚上,一家人围坐在客厅里聊天。李梅详细讲述了这8年在迪拜的生活,从最初的不适应到后来的融入,从孩子们的成长到法蒂玛的生病。
"那两个孩子一定很舍不得你。"母亲听得眼眶湿润。
"是啊,阿伊莎哭得很厉害,艾哈迈德也很难过。"李梅想起临别时的场景,心里也很不舍。
"那你为什么不继续留在那里?收入那么高,环境也好。"婆婆突然问道。
"因为我想家,想你们。而且妈妈病了,我必须回来照顾。"李梅回答道。
"可是你现在回来了,能干什么?在这里一个月能挣多少钱?"婆婆的话让气氛突然变得有些尴尬。
"妈......"王建华赶紧制止。
"我说的是实话。梅子在外面一个月挣一万多,回来能挣多少?而且她都43岁了,出去打工谁要?"婆婆继续说道。
李梅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但她理解婆婆的想法。从经济角度来说,她确实做了一个不太理性的选择。
"妈,钱不是最重要的。我们一家人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小宇替母亲说话。
"话是这么说,可是光有感情能当饭吃吗?你还要读研究生,将来还要结婚买房子,哪样不要钱?"婆婆的话很现实。
客厅里的气氛变得沉闷起来。李梅第一次感到,回家并不像她想象的那么简单。
第二天早上,李梅被一阵敲门声惊醒。开门一看,是几个邻居大婶。
"梅子回来了!听说在迪拜发财了?"王大嫂笑眯眯地说。
"什么发财,就是打工挣点辛苦钱。"李梅客气地回答。
"听说雇主给了你8万块钱?"另一个大嫂直接问道。
李梅有些意外,这消息传得也太快了。
"是有这回事。"她如实回答。
"哎呀,8万块钱!我们在这里打工一年都挣不了这么多。"
"那雇主对你可真好,不会是......"有人意味深长地笑了笑。
李梅瞬间明白了她们的暗示,脸色变得有些难看。
"你们别胡说,人家雇主是有妇之夫,而且我们相处一直很规矩。"
"我们也没说什么,就是觉得8万块钱确实不少。"
邻居们走后,李梅心情很沉重。她没想到回家第二天就要面对这样的流言蜚语。
更让她难过的是,当天下午,她发现丈夫和婆婆在客厅里小声讨论什么,看到她进来就立刻停止了谈话。
"你们在说什么?"李梅问道。
"没什么,就是随便聊聊。"王建华有些心虚地回答。
李梅心里有种不好的预感,但她没有再追问。
晚上,小宇回学校了。只剩下李梅、王建华和婆婆在家。
吃晚饭的时候,气氛变得很奇怪。婆婆频频看向李梅的行李箱,王建华也心事重重的样子。
"梅子,你的行李都收拾好了吗?"婆婆突然问道。
"还没有,过几天再整理。"李梅回答。
"那个黑色的行李箱挺新的,在迪拜买的?"
"不是,是去的时候就带着的,用了8年了。"
"那里面都装的什么?"婆婆追问道。
李梅觉得有些奇怪,但还是回答:"就是一些衣服和私人物品。"
"还有雇主给的礼品吧?"王建华插话道。
"有一些小礼品,不值什么钱。"
夫妻俩交换了一个眼神,李梅敏锐地察觉到了异样。
"你们怎么了?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王建华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开口了:"梅子,今天村里人都在议论你的事情。"
"议论什么?"
"议论那8万块钱的事情。"婆婆接过话头,"大家都觉得很奇怪,雇主为什么会给你这么多钱?"
李梅瞬间明白了他们的意思,脸色变得很难看。
"你们也不相信我?"
"不是不相信,就是觉得......"王建华说话吞吞吐吐。
"觉得什么?觉得我在外面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李梅的声音提高了。
客厅里一片沉默。
"我在外面这8年,每天起早贪黑地工作,照顾别人的孩子,伺候病人,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这个家吗?现在我回来了,你们不但不理解我,反而怀疑我的清白?"
李梅越说越激动,眼泪也流了下来。
"梅子,你冷静一点。"王建华想要安慰她。
"我怎么冷静?我在外面辛辛苦苦这么多年,回到家还要受这种委屈!"
"好了好了,都别吵了。"婆婆打圆场,"梅子,我们不是怀疑你,就是觉得8万块钱确实太多了,想了解一下具体情况。"
李梅擦干眼泪,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雇主给我这笔钱,是因为我在他妻子生病期间照顾得特别用心。这是我应得的报酬,没有任何不正当的地方。"
"那就好,那就好。"婆婆连忙点头。
但李梅能感觉到,他们心里的疑虑并没有完全消除。
这天晚上,李梅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她想象中的温馨团聚变成了这样的局面,让她感到既愤怒又伤心。
第三天早上,问题终于爆发了。
李梅正在厨房准备早餐,就听到客厅里传来激烈的争论声。
"我觉得应该看看,8万块钱不是小数目。"这是婆婆的声音。
"那是她的隐私,我们怎么能随便翻看?"王建华的声音听起来很犹豫。
"隐私?她是你妻子,又不是外人。而且这事关系到我们全家的名声。"
李梅放下手中的活,走到客厅门口。
"你们在说什么?"
王建华和婆婆都愣住了,显然没想到她会突然出现。
"没......没什么。"王建华结结巴巴地说。
"我都听到了。"李梅冷静地说,"你们是想检查我的行李箱,是吗?"
客厅里的气氛瞬间凝固了。
![]()
李梅的手颤抖着摸向密码锁,8年来第一次感到如此无助。她想起雇主临别前神秘的话语,心跳如鼓。
那句"法蒂玛为你准备了特别的礼物"究竟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哈立德的表情那么郑重?
密码锁咔嗒一声打开,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即将揭晓的秘密上。李梅缓缓拉开拉链,手指几乎在颤抖。
当行李箱完全打开的那一刻,在场的每个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王建华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婆婆更是捂住了嘴巴,眼睛瞪得如铜铃般大,仿佛看到了这辈子最不可思议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