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因果才是“必须要还”,躲都躲不掉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资料来源:《大方广佛华严经》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纯属虚构,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佛门常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这世间有人作恶却平安一生,有人行善却遭遇不幸。人们常疑惑:因果报应到底准不准?佛陀曾说,业报有轻重缓急,有的现世受报,有的来生受报,有的多生累劫后才受报。那么在这纷繁复杂的因果网中,什么样的因果是"必须要还"的?什么样的业力躲都躲不掉?

《大方广佛华严经》有云:"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这话说得明白,造下的业,终究要受报。可世尊也曾开示,有些业可以通过忏悔、修行来减轻或消除,有些业却如山岳压顶,即便是佛陀亲自出手,也无法挽回。

这其中的分别在哪里?

要解答这个疑问,得从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一场劫难说起。那是一场连佛陀都无法完全阻止的灾难,一场让释迦族几近灭绝的浩劫。



那年,佛陀已经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多年,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说法度众。僧团日益壮大,四方信众云集。佛陀的家乡迦毗罗卫国,也因世尊的缘故,成了人人向往的圣地。

这天清晨,佛陀正在林中经行,忽然停下脚步,面露忧色。阿难跟在身后,见佛陀神情不对,小心翼翼问道:"世尊,您向来法相庄严,今日为何如此?"

佛陀望向北方,缓缓说道:"阿难,你可知道,我的族人将有大难临头。"

阿难大惊:"什么大难?"

"琉璃王要起兵攻打迦毗罗卫国,我族人将遭灭族之祸。"佛陀的声音平静,却透着深深的无奈。

琉璃王是谁?他是憍萨罗国的太子,后来继承王位。这人跟释迦族有着深仇大恨,这恨从何而来?还得从多年前说起。

当年,憍萨罗国波斯匿王派使者到迦毗罗卫国求亲,希望能娶释迦族的公主。释迦族自视甚高,向来不愿与外族通婚。可波斯匿王势力强大,得罪不起。释迦族的贵族们商议了很久,最后想出个主意——摩诃男长者有个婢女,生得十分美貌,就把她冒充公主嫁过去。

波斯匿王不知其中缘由,娶了这位"公主",十分宠爱。不久,生下了儿子琉璃。琉璃长到八岁,波斯匿王派他回迦毗罗卫国学习武艺。

琉璃来到迦毗罗卫,住在外祖父家。一天,他跟几个释迦族的孩子在新建的大殿里玩耍。那大殿是专门为佛陀修建的讲法之所,还未举行开光仪式。琉璃顽皮,爬上了法座。

释迦族的贵族看见了,勃然大怒:"这是为世尊预备的法座,岂能让一个婢女的儿子坐上去?给我拉下来!"

几个大人冲上去,把琉璃从法座上拖下来,还用牛奶洗刷法座,说要洗掉污秽。琉璃当时还小,被这般羞辱,脸涨得通红。

旁边一个叫好苦的大臣,是琉璃的贴身侍从,见主人受辱,悄声说道:"太子,您要记住今天的耻辱。"

琉璃咬着牙,眼中含泪:"我记住了。等我当了国王,一定要让他们血债血偿。"

这话好苦牢牢记在心里。多年后,波斯匿王驾崩,琉璃继位。好苦立刻进言:"大王,当年释迦族如何羞辱您,您还记得吗?"

往事历历在目,琉璃心中的仇恨瞬间被点燃。更让他愤怒的是,后来他得知了自己的身世——母亲原来是婢女,不是什么公主。释迦族竟然如此欺骗他的父王!

琉璃怒不可遏,立刻召集大军,准备攻打迦毗罗卫国。消息传来,迦毗罗卫国上下震动。释迦族人慌了,赶紧派人去舍卫国求佛陀。

佛陀听闻此事,对弟子们说:"我要去一趟。"说完,带着几个弟子往迦毗罗卫国的方向走去。

琉璃王的大军浩浩荡荡,旌旗蔽日。走到半路,探子来报:"世尊在前方路边的一棵枯树下打坐。"

琉璃王骑马赶到,远远就看见佛陀坐在一棵树下。那树枯瘦,没有几片叶子,在烈日下几乎不能遮阴。不远处就有枝繁叶茂的大树,佛陀偏偏坐在这棵枯树下。

琉璃王下马,走到佛陀面前,恭敬行礼:"世尊,前面有那么多大树可以遮阴,您为何偏偏坐在这棵枯树下?"

佛陀睁开眼睛,看着琉璃王,平静地说:"亲族之荫,胜于余荫。"

亲族的荫庇,胜过其他的荫庇。琉璃王听了这话,心中一震。他是波斯匿王的儿子,母亲虽是婢女,身上也流着释迦族的血。佛陀这是在提醒他,那是他的外族啊。

琉璃王沉默了很久,最后叹了口气:"世尊既然在此,我今日就不前进了。"说完,下令退兵。

佛陀站起身来,拍了拍衣服上的尘土,对阿难说:"回去吧。"

众弟子都松了口气,以为这场劫难就此化解。

可没过多久,琉璃王又起兵了。心中的仇恨像野火,风一吹就会重新燃起。好苦一直在旁边煽风点火:"大王,释迦族当年如何轻蔑您,如何欺骗您的父王,难道就这么算了?"

琉璃王咬牙切齿:"这次,谁也别想拦我。"

大军再次出发。佛陀又得到消息,又来到路上。这次,他坐在另一棵枯树下等着。

琉璃王的军队又停了下来。琉璃王来到佛陀面前,还是恭敬行礼,心中却更加挣扎。佛陀什么也没说,只是静静坐着。

那眼神里没有责备,没有愤怒,只有悲悯。琉璃王受不了那种眼神,最后又退兵了。

第三次,琉璃王再次起兵。这次他下了死决心,对好苦说:"就算世尊再来拦我,我也不会退了。"

大军又走到那条路上。果然,佛陀还在那里等着,还是坐在枯树下。

琉璃王这次走到佛陀面前,神色复杂:"世尊,我知道您不希望我去攻打迦毗罗卫国。我也知道那是您的家乡,是您的族人。可是世尊,您知道当年他们如何羞辱我吗?您知道他们如何欺骗我的父王吗?"

佛陀看着琉璃王,缓缓说道:"我都知道。"

"那您为何还要拦我?"琉璃王几乎是吼出来的。

"我不是拦你。"佛陀说,"我是想告诉你,冤冤相报何时了。你若灭了释迦族,这仇恨就真的结束了吗?"

琉璃王愣住了。



佛陀继续说:"我拦了你两次,你也退了两次。这已经是你的慈悲,也是他们的福报。可有些业,是躲不掉的。"

"什么意思?"琉璃王不解。

佛陀没有直接回答,只是说:"你去吧。该来的,终究会来。"

这话说得琉璃王心里发毛。他犹豫了片刻,最后还是一咬牙,带兵继续前进。

这次,佛陀没有再拦。他站起身来,对阿难说:"走吧,定业难转。"

阿难不解:"世尊,什么是定业?"

"以后你就明白了。"佛陀说完,转身离去。

琉璃王的大军终于到了迦毗罗卫国。释迦族虽然善于武艺,人数却远远不及憍萨罗国的军队。更让人意外的是,释迦族的战士们竟然不愿杀生。

摩诃男长者带着族人去见琉璃王,恳求道:"大王,当年的事确实是我们不对。可事情都过去这么多年了,能否看在佛陀的面子上,饶了我们?"

琉璃王冷笑:"当年你们羞辱我的时候,可想过今天?"

"大王,我们愿意赔偿,愿意补偿,只求您别赶尽杀绝。"摩诃男哀求道。

琉璃王想了想,说:"也不是不行。你能在水中憋多久气,我就给族人多久逃命的时间。"

摩诃男一听,这是答应放人了。他立刻跳进河里。琉璃王以为他很快就会上来,没想到等了很久,摩诃男还没浮出水面。

"怎么还不上来?"琉璃王有些疑惑。

手下去河里打捞,把摩诃男的尸体拉上来,才发现他用头发死死缠在水下的树根上,早就溺死了。

琉璃王看着摩诃男的尸体,心中震动。这位长者用自己的命,为族人换取逃生的时间。可当琉璃王让人去清点释迦族人时,发现他们根本没有逃走。

"为什么不逃?"琉璃王不解。

俘虏中有人回答:"我们是释迦族人,世代居住在这里。我们的祖先在这里,我们的寺庙在这里,佛陀在这里出生。我们为什么要逃?"

"你们不怕死吗?"

"怕。可我们不愿意背井离乡,也不愿意杀生保命。我们是佛陀的族人。"

琉璃王听了这话,心中既佩服又恼怒。他下令:"那就别怪我了。"

一场屠杀开始了。释迦族几乎被灭族,血流成河。这场惨剧震惊了整个天竺。

消息传到舍卫国,众弟子悲痛欲绝。目犍连尊者是佛陀的大弟子,神通第一。他找到佛陀,悲愤地说:"世尊,我能不能用神通救一些族人?"

佛陀摇摇头:"定业难转,你救不了的。"

"我用钵把他们装起来,带到天上去,这样总可以吧?"目犍连不死心。

佛陀看着他,缓缓说道:"你去试试吧。"

目犍连立刻施展神通,用钵装了五百个释迦族人,带到天上藏起来。等琉璃王撤军后,他欢天喜地地从天上下来,打开钵一看——

里面的人全都化成了血水。

目犍连呆住了,手中的钵掉在地上。他踉踉跄跄地来到佛陀面前,泪流满面:"世尊,这是为什么?我明明救了他们,为什么还是死了?"

佛陀叹了口气。

"目犍连,你可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佛陀的声音带着深深的悲悯。

目犍连跪在地上,泣不成声。他神通广大,却救不了佛陀的族人。这让他第一次感受到,有些事情,即便是神通也无法改变。

"世尊,难道真的没有办法吗?连您也救不了他们吗?"目犍连的声音在颤抖。



佛陀看着自己的弟子,看着远方迦毗罗卫国的方向。那里曾经是他的家,是他童年生活的地方,是他的父王、族人居住的国度。如今,那里几乎成了一片废墟。

"目犍连,你要知道,这世间有三种力量,连佛也无法扭转。"佛陀缓缓开口。

众弟子立刻围拢过来。这是佛陀极少说到的,关于因果业力最深层的奥秘。

阿难也跪下来,恭敬地问:"世尊,请您开示,什么样的因果,是必须要还的?什么样的业力,连佛陀都无法改变?"

佛陀看着众弟子,目光悲悯而深邃。他知道,这个答案对于所有修行者来说,都至关重要...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