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居士背景:示现在家却神通广大,文殊菩萨见他都自叹不如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资料来源:《维摩诘所说经》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内容来源于佛经记载与传统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在大乘佛教的浩瀚经典中,有一位居士的名号响彻三界,令无数菩萨罗汉心生敬畏。

他不是出家的比丘,却精通一切佛法;他身居闹市之中,却能演说不可思议的解脱法门。

连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在他面前也要恭敬问法。

这位居士,便是维摩诘。

《维摩诘所说经》中记载,当维摩诘示现病相时,佛陀派遣诸大弟子前去问疾,竟无一人敢去。

就连观音、普贤等大菩萨,也都因曾被维摩诘诘难而心有余悸。

最后,还是文殊菩萨勉强应命前往。一个在家居士,为何能有如此威德?

他的真实身份究竟是什么?这背后隐藏着大乘佛法中最殊胜的修行秘密。



话说灵山会上,世尊正在为大众说法。忽然间,佛陀以神通观察到毗耶离城中的维摩诘居士示现疾病。这并非寻常的病痛,而是一位大菩萨为度化众生而显现的方便示现。

佛陀转身对诸大弟子说道:"维摩诘居士现在病了,你们应当前去探望问疾。"

听闻此言,在场的五百大阿罗汉、八千菩萨,竟无一人敢应声。佛陀见状,便点名让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前去。

舍利弗起身恭敬地说:"世尊,我实在不敢去探望维摩诘居士。"

众人皆感诧异,舍利弗接着讲述了一段往事:"有一次,我在树下宴坐修习禅定。维摩诘居士来到我面前说:'舍利弗,宴坐并非如你这般端坐不动。

真正的宴坐,是不起灭定而现诸威仪,是不舍道法而现凡夫事,是心不住内亦不在外,是于诸见不动而修行三十七道品。'他的一席话,让我这位号称智慧第一的尊者,竟无言以对。我怎敢前去问疾?"

佛陀又问神通第一的目犍连。目犍连也面露难色:"世尊,我也不敢去。记得有一次,我在为居士们说法。维摩诘来了,对我说:'目犍连,为白衣说法,不应如你这般。

夫说法者,当如法说。法无众生,离众生垢故;法无有我,离我垢故;法无寿命,离生死故;法常寂灭,灭诸相故。'他说了一大段甚深法义,我这个神通第一的弟子,当场就哑口无言了。"

持戒第一的优波离也推辞道:"有两位比丘犯了戒律,心怀惭愧来问我如何忏悔。维摩诘却对他们说:'不要向优波离问,他会增长你们的罪。罪性本空,不在内外中间。一切法本来清净,不要用执著的心去忏悔。'我听了他的开示,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解脱法门。"

就连解空第一的须菩提也说:"我曾去维摩诘家乞食,他夺过我的钵说:'须菩提,如果能于食等者,则于法亦等;于法等者,则于食亦等。你若能不舍八邪,而入八正道;不断淫怒痴,而与般若相应;不坏五逆,而入无间地狱;这样才能受此食。'那一次,我拿着空钵离开,连饭都没敢要。"

接下来,佛陀又询问了弥勒菩萨、光严童子、持世菩萨等诸大菩萨。他们也都一一叙述了被维摩诘诘难的经历。

弥勒菩萨说:"世尊曾授记我为未来佛,当时维摩诘来问我:'世尊授记你当得菩提,请问你是过去得、现在得还是未来得?若过去得,过去已灭;若未来得,未来未至;若现在得,现在不住。三世求菩提了不可得,你凭什么得授记?'我当时被问得无法作答。"

光严童子也感慨道:"我曾与五百童子游玩,维摩诘来对我说:'你虽然身为童子,却应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身如聚沫,不可撮摩;身如泡沫,不得久立;身如阳焰,从渴爱生;身如芭蕉,中无有坚。'他为我演说了深妙的身空之理,五百童子当即都发了无上道心。"

持世菩萨说:"我曾在宝积国土讲说法要,忽然魔王波旬化作帝释天的样子,带着一万二千天女来供养。我当时不知是魔所化,准备接受供养。



维摩诘对我说:'这不是帝释,是魔来扰乱你。'然后他对魔王说:'你可以把这些天女给我。'魔王心想维摩诘必定会被天女迷惑,就欢喜地把天女留下。没想到维摩诘为她们说法,令她们都发了菩提心,魔王想召回天女却无法做到。"

一位位大菩萨、大阿罗汉讲述着被维摩诘折服的经历,整个灵山会上鸦雀无声。这些平日里神通广大、智慧超群的圣者,在维摩诘面前竟都无法辩驳。

最后,佛陀的目光落在了文殊师利菩萨身上。文殊菩萨是七佛之师,智慧无碍,辩才第一。

"文殊,你去问疾如何?"佛陀温和地问道。

文殊菩萨沉吟片刻,最终恭敬地说:"世尊,维摩诘居士深入法性,善于辞辩,说法无碍。我虽不才,愿承佛旨,前去问疾。但说实话,与这位大士论道,如同萤火之光面对日月,实在令人心生敬畏。"

于是,文殊菩萨率领八千菩萨、五百声闻、百千天人,浩浩荡荡地前往毗耶离城。这场面之盛大,轰动了整个城邦。无数人听闻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要去探望维摩诘,都想一睹这两位大士的对论。

来到维摩诘的丈室,众人惊讶地发现,这房间只有一丈见方,却能容纳如此多的人。文殊菩萨入门后,礼敬问道:"居士,您这病是从何而来?病了多久?如何才能痊愈?"

维摩诘答道:"从愚痴有爱,生我此病。一切众生病,故我病;若众生得离病者,则我病灭。菩萨为众生故入生死,有生死则有病。若众生得离病者,菩萨则无病。譬如有长者唯有一子,其子病时父母亦病,子病若愈父母亦愈。菩萨如是,于众生爱之若子,众生病则菩萨病,众生病愈菩萨亦愈。"

这番话道出了大乘菩萨的慈悲本怀。维摩诘虽然示现在家相,却具足了菩萨的大悲心。他的病不是色身的病,而是因众生之病而生的同体大悲。

文殊菩萨接着问:"居士,您的房间为何空无所有,连一个侍者都没有?"

维摩诘回答:"诸佛国土,亦复皆空。空故无有,无有故空。不以空为空,不以有为有。能如是见,才是真空。我的丈室本来不空,因为悟空所以才空。众生妄见空有二相,不知万法本来空寂。"

就在文殊菩萨与维摩诘精妙论道之时,房间里忽然显现出一个不可思议的景象。维摩诘运用神通,从上方佛国借来三万二千个师子座。每一个座位都有八万四千由旬高,庄严殊胜无比,却全都容纳在这一丈方室之中,不显拥挤。

在场的诸大菩萨各自坐上师子座,而那些修行较浅的声闻弟子却无法升座。维摩诘对他们说:"你们礼敬那些座位上的如来吧。"众声闻依言礼拜,立即神通具足,都能升座而坐。

这一幕让所有人都震惊不已。要知道,能够把如此巨大的座位容纳于方丈之室,却不增不减,不大不小,这种"芥子纳须弥"的境界,绝非一般修行人所能企及。

舍利弗见此,不禁问道:"居士,您从何处得此师子座?"

维摩诘微微一笑,却没有直接回答。反而问文殊菩萨:"您见过的诸佛世界中,哪一个最为殊胜?"

文殊菩萨答道:"从此过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世界名须弥相,其佛号须弥灯王如来,今现在说法。彼佛身长八万四千由旬,其师子座高八万四千由旬,严饰第一。"

维摩诘听罢,立即入三昧,以神通力从须弥相国取来这些师子座。更不可思议的是,那个世界的须弥灯王如来并未失去座位,而维摩诘的丈室也未曾扩大,两个世界的众生都未察觉有何异样。



此时,文殊菩萨忽然问了一个关键问题:"居士,您如此示现神通智慧。

请问您的真实身份究竟是什么?您原本是从哪个佛土而来?"

维摩诘闻言,丈室之中突然显现出一道金光。

在场所有人都感受到一股难以形容的威德。

维摩诘的过去因缘,他惊天动地的真实背景,即将揭开...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