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深圳,热浪翻滚。
夕阳的余晖洒在河面上,泛着细碎的金光。周琳结束了一天的工作,独自出来散步。
她今年四十五岁,是“琳轩商贸”的老总,身家不菲,却始终保持着低调朴素的作风。
前方突然传来一阵骚动和呼救声。她快步上前,只见河堤边围了一群人,水面上还有未平的涟漪。
“有个孩子掉下去了!”
“刚才有个小伙子跳下去救了!”
人群议论纷纷。
很快,一个浑身湿透的年轻人拖着一个昏迷的小男孩游到岸边,在众人的帮助下爬上岸。他顾不上自己,立刻跪在地上,熟练地对孩子进行急救按压。
“咳……哇……”孩子吐出水,哭出声来。
这时,周琳才看清那个救人者的脸——竟然是王磊!
![]()
就在两个月前,公司仓储部来了一个暑假工,叫王磊。是通过人事部李经理介绍进来的。
那天,周琳去仓储部查看一批新到的货品。在堆满纸箱的仓库角落,她看到一个清瘦的年轻人正埋头整理单据。
他穿着洗得发白的牛仔裤和一件略显宽松的旧T恤,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
“周总,这就是我跟您提过的,来勤工俭学的王磊。”李经理连忙介绍。
王磊闻声抬起头,露出一张干净却带着些许疲惫的脸。
他的眼睛很亮,像是山间的清泉。看到周琳,他显得有些局促,迅速放下手中的单据,站直身体,微微躬身:“周总好。”
声音清朗,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朝气,却又克制有礼。
周琳微微点头,目光在他那件领口已经有些磨损的T恤上短暂停留,没有多问,只淡淡道:“好好干。”
“是,周总。”王磊应道,眼神专注而认真。
此后,周琳偶尔会在公司看到王磊。
他总是最早到仓库,最晚离开。
午休时,其他员工聚在一起聊天、点外卖,他却常常独自坐在仓库后门的台阶上,捧着本书看。
或者就从那个旧帆布包里拿出铝制饭盒,安静地吃着简单的饭菜。
有几次,周琳看到他帮搬运的老师傅扛一些不算太重但体积庞大的箱子,动作利索,没有一句怨言……
此时他头发紧贴在额前,水珠不断从发梢滴落,单薄的T恤湿透了,紧紧贴在身上,勾勒出年轻人清瘦却不孱弱的骨架。
裤子完全湿透,还在往下滴水。
警察和120很快赶到,确认孩子无碍后,开始登记信息。
王磊看到孩子家人赶到,医护人员也接手了,便默默地退到人群最后方,弯腰捡起了那个同样湿透的、看起来沉甸甸的旧帆布包,转身就要离开。
周琳下意识想叫住他,至少让他搭车回去换身干衣服。可还没等她开口,却见王磊快步走到了几十米外的一个垃圾分类箱旁。
接下来的的一幕,让周琳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揪了一下。
只见王磊警惕地四下看了看,暮色为他年轻的身影镀上一层孤寂。
他迅速俯身,打开了“可回收物”的投递口,几乎将半个身子探了进去,仔细地翻找着。
片刻,他直起身,手里多了几个空的塑料瓶和一个易拉罐。
他熟练地拧开瓶盖,将里面残留的少许积水用力甩干,然后用脚小心地踩扁,再塞进那个旧帆布包里。
动作流畅而迅速,带着一种与他大学生身份极不相符的、令人心酸的熟练。
他就这样,沿着河堤,一个接一个垃圾桶地翻找过去,仿佛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周琳站在原地,脚步再也无法移动。
傍晚的风吹过,带着河水的湿气和一丝闷热,她却觉得心头一阵发凉。
那个刚刚从危险的河水中救人上岸、浑身湿透的年轻人,那个在公司沉默努力、眼神清澈的暑假工,此刻却在暮色中,为了几个空瓶子如此专注而急切地忙碌着。
一种复杂的情绪在她心中翻涌,有震惊,有疑惑,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心疼和敬意。
她最终没有出声,只是静静地看着他背着那个因为塞满“收获”而显得更加鼓胀的旧包,拖着湿漉漉的身子,一步一步,坚定却又带着疲惫,消失在下个路口的拐弯处。
那个孤独而坚韧的背影,像一枚烙印,深深地刻在了她的脑海里。
第二天,周琳一到公司,就叫来了人事部的李经理。
![]()
她没有提及昨晚看到的一切,只是看似随意地问起:“李经理,那个暑假工,王磊,我看他干活挺认真的。
他家里情况怎么样?是经济上有什么困难吗?”
李经理是王磊的远房表叔,闻言叹了口气,脸上露出真切的同情和无奈:“周总,不瞒您说,小磊这孩子……真是命苦。
他老家那地方,穷啊。他爸是村里小学的老师,很多年前为了救学生,被塌方的石头砸伤了脊椎,瘫了,一直坐轮椅。
他是他爸拖着残疾的身子,靠着那点微薄的工资和乡亲们接济,一点点拉扯大的。”
李经理顿了顿,压低了些声音:“这孩子争气,是他们村这么多年第一个考出来的名牌大学生。
学费全靠助学贷款,生活费就全靠他自己打工、做兼职,有时候……唉,听说实在凑不够的时候,也去捡点废品卖钱。
我这次介绍他来,也是想着咱们公司正规,活儿也不算太重,能让他有个稳定点的收入。这孩子自尊心强,从不跟人诉苦,这些事,您知道就行……”
周琳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捏紧了手中的钢笔。
脑海里,王磊湿透的身影、翻找垃圾桶时那熟练得让人心疼的动作、他清澈而沉默的眼神、还有他帮忙搬运货物时的认真劲儿……这些画面交织在一起,冲击着她的内心。
一个自身如此艰难,仿佛被生活压弯了脊梁的年轻人,在面对他人危难时,却能毫不犹豫地纵身一跃,展现出无比的勇敢和善良。
这份深植于骨子里的坚韧与纯良,像一束光,照进了周琳看似成功却实则沉寂已久的心湖。
她没有再多说什么。当天下午,她私下要来了王磊的银行账户信息。
从那个月开始,她通过一个独立的、不显示具体来源的账户,每月固定给王磊转账3000元,汇款附言永远只有简短的两个字:“加油”。她特意交代经办人员,此事必须严格保密。
这笔持续的汇款,对于在生存线上挣扎的王磊而言,无异于久旱甘霖。
他最初是惊愕和不安,反复去银行查询,写信到可能的地方询问,都石沉大海。
他只能将这份沉甸甸的、不知来自何方的恩情,深深埋在心底,化为更强大的动力,鞭策自己绝不能辜负这份陌生的善意。
他学习更加刻苦,不再需要为最基本的生活费日夜奔波、牺牲学习时间去捡拾废品,脸上渐渐多了些同龄人应有的从容。
周琳则像一个沉默的守护者,通过李经理偶尔的提及和一些间接的渠道,默默关注着王磊的成长。
知道他连续获得奖学金,知道他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研究生,知道他选择了前沿的科研方向攻读博士,知道他博士毕业后,被一家顶尖的科技公司以高薪聘请……
她感到一种由衷的欣慰,仿佛看到自己无意中呵护的一株幼苗,最终长成了挺拔茁壮的大树。
她始终没有想过要与他相认,觉得就这样默默地见证他的绽放,已是命运最好的安排。
直到那一天,她办公室的座机响起,听筒里传来一个既熟悉又带着几分陌生的年轻男声,语气激动而恭敬。
![]()
“您好,请问是周琳周总吗?冒昧打扰您。
我是王磊,很多年前在您公司仓储部打过暑假工的那个王磊……”
周琳握着话筒,有些意外,但没有打断他。
“周总,我……我谢谢您!谢谢您这么多年来的资助!没有您,绝对没有我的今天!”
王磊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哽咽,“我……我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我,我想当面感谢您,可以吗?请您一定给我这个机会!”
周琳握着电话,脸上露出了复杂而欣慰的笑容。
她一直关注着他,知道他如今的成就。
既然孩子如此执着地想要道谢,并且凭借自己的能力找到了她,她觉得,或许是时候见一见这个被她默默关注了多年、如今已然如此优秀的年轻人了。
于是,她温和地答应了,并将自己家的地址告诉了他。
约定的那天,周琳难得地有些心绪不宁。
她提前整理了一下客厅,插了一瓶新鲜的百合,泡好了一壶明前龙井,等待着门铃响起。
“叮咚——”
门铃声终于在她的期盼和忐忑中响起,打破了室内的宁静。
周琳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角,脸上带着温和而从容的浅笑,走上前,优雅地打开了房门。
然而,就在门打开的一瞬间,她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整个人如同被一道无形的闪电击中,僵立在原地,瞳孔骤然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