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资料来源:《地藏菩萨本愿经》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内容来源于佛经记载与传统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在诸大菩萨之中,地藏菩萨的愿力之深重,历来为世人所称颂。
《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记载,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宫。
为母说法之时,十方无量世界的诸佛菩萨都赶来云集。
世尊在大众之中,特意嘱托地藏菩萨。
要他在佛陀涅槃之后、弥勒菩萨成佛之前这段无佛住世的漫长岁月里。
担负起教化众生的重任。
而地藏菩萨所发下的那个誓愿,更是震动了三千大千世界——"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
这是何等的愿力?要知道,观音菩萨发愿寻声救苦,普度众生,已是慈悲无量。可地藏菩萨却要深入最苦最难度化的地狱众生之中,不度尽地狱罪苦众生,誓不成就无上佛果。
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发下如此宏愿的大菩萨,在千年之后,又曾化身人间,留下了震撼佛门的传奇。那么,他究竟化身成了谁?为何说他的愿力比观音菩萨更为深重?这其中又隐藏着怎样的修行秘密?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还得从地藏菩萨的本愿说起。
据《地藏菩萨本愿经》所载,那是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当时佛陀升到忉利天宫,也就是三十三天,那是帝释天所居之处。世尊此行是为了给刚刚去世的母亲摩耶夫人说法,报答母恩。这个消息传遍了十方世界,无量诸佛菩萨、天龙八部都赶来聚会,整个天宫光明遍照,瑞相纷呈。
就在这场盛大的法会上,佛陀将目光投向了人群中的地藏菩萨。这位菩萨相貌庄严,身放光明,却始终低眉垂目,显得格外谦逊。佛陀当众对地藏菩萨说:"你观是一切诸佛菩萨及天龙鬼神,此世界、他世界,此国土、他国土,如是今来集会到忉利天者,你知数否?"
地藏菩萨合掌答道:"世尊,若以我神力,千劫测度,不能得知。"
佛陀点头道:"吾以佛眼观故,犹不尽数。这都是地藏你久远劫来,已度、当度、未度,已成就、当成就、未成就的众生。"
这句话的分量可不轻。要知道,佛陀说地藏菩萨度化的众生数量,连佛眼都观不尽,这是何等的功德?在场的诸大菩萨都为之动容。
佛陀接着说:"我今在忉利天宫,以百千万亿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菩萨、天龙八部大会众前,再以人天诸众生等,未出三界、在火宅中者,付嘱于你。无令是诸众生,堕恶趣中一日一夜,何况更落五无间及阿鼻地狱,动经千万亿劫,无有出期。"
这个嘱托可谓是沉甸甸的。佛陀把未来无数劫中,还没有解脱的众生,全部托付给了地藏菩萨。而且特别强调,不能让这些众生堕入地狱,哪怕一日一夜都不行,更别说堕入无间地狱那种求出无期的苦境了。
地藏菩萨听完之后,长跪合掌,恭敬地对佛陀说:"世尊,唯愿世尊不以为虑。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一念恭敬,我亦百千方便度脱是人,于生死中速得解脱。何况闻诸善事,念念修行,自然于无上道永不退转。"
这还不算完。在经文的其他品中,还详细记载了地藏菩萨多生多世发大愿的事迹。有一世,地藏菩萨是个婆罗门女,因为母亲不信因果,造作恶业,死后堕入地狱。
这个女子为了救母亲,变卖家产,在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前,日夜礼拜供养,哭得肝肠寸断。她的至诚心感动了觉华定自在王如来,佛陀在定中为她指点,让她回家端坐念佛名号。
![]()
婆罗门女听从教导,回家之后结跏趺坐,一心称念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名号。念着念着,竟然神识离体,来到了地狱。她在地狱中看到无数受苦的罪人,在烈火、刀山、油锅中辗转哀嚎,悲惨至极。她看到这些场景,心如刀绞,不光是为母亲,更是为所有受苦的众生而悲泣。
就在那一刻,她发下了一个震撼三界的大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
这个愿还没完。还有一世,地藏菩萨是个小国王,与邻国的国王交好。两人都施仁政,爱护百姓。可是邻国的百姓造作恶业的很多,那位国王就想尽办法教化。这个小国王看到好友为度化恶人如此辛苦,就对他说:"你先去成佛吧,我留下来度这些难度的众生。等到把这些众生全部度脱了,我才成佛。"
这就是地藏菩萨。生生世世,在最苦最难的地方度化众生,把成佛的机会一次次让给别人。
可是世人不知道的是,这位大菩萨并非只存在于久远劫前的经典记载中。他曾在历史上真实地来到人间,示现给世人看,那个愿力究竟该如何实践。
时间推移到了唐朝开元年间,距离佛陀涅槃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在遥远的新罗国,也就是现在的朝鲜半岛,王族中诞生了一位王子,名叫金乔觉。这个孩子从小就与众不同,相貌奇伟,力大无穷,而且天生慈悲,见不得众生受苦。
金乔觉从小就显露出对佛法的向往。王宫中的荣华富贵、权力地位,在他眼中如同粪土。他经常一个人跑到寺院里,听老和尚讲经说法,一听就是一整天。他的父王母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尽办法要让他回心转意,继承王位。可金乔觉的心意已决,任凭如何劝说都不为所动。
到了二十四岁那年,金乔觉终于下定决心。他趁着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剃掉了头发,披上了袈裟,悄悄离开了王宫。他带着一条白犬,登上了一艘商船,渡海来到了大唐。
金乔觉来到中国之后,并没有选择在繁华的都城或者名山大寺挂单。他一路南行,翻山越岭,最后来到了江南的一座山前。这座山名叫九子山,因为有九座山峰高耸入云,形似九个儿子而得名。山上林木茂密,常年云雾缭绕,少有人烟。
金乔觉在山中转了好几天,最后选中了一处地方。那是半山腰的一个岩洞,洞口不大,但里面倒也干燥。他就在这个山洞里住了下来,开始了他的苦修生涯。
这一住,就是七十五年。
七十五年啊,在那个荒山野岭的山洞里,金乔觉是怎么过的?史书记载,他"苦行过人,昼夜跏趺,诵经不辍"。没有粮食,就采山上的野果充饥,找黄精、观音土拌着吃。衣服破了,就用树皮草叶遮体。山洞里阴冷潮湿,冬天冻得人骨头都疼,他照样盘腿打坐,一坐就是几个时辰。
有人可能会问,他为什么要这样折磨自己?要知道,他本是王子之身,本可以享尽荣华富贵。可他偏偏选择了这条最苦的路。因为他心里装着的,是地藏菩萨的那个大愿——要度尽一切罪苦众生。他要用这副凡夫之身,给世人示现,什么叫真正的苦修,什么叫真正的愿力。
有一天,当地的一个乡绅名叫闵公,带着儿子上山打猎。他们来到金乔觉修行的山洞附近,突然看到山洞里发出一道道金光。闵公觉得奇怪,就走近去看。
洞口坐着一个僧人,骨瘦如柴,皮肤黝黑,衣衫褴褛,但那双眼睛却清澈明亮,脸上带着慈悲的笑容。旁边还卧着一条白色的狗,也是瘦骨嶙峋。
闵公看到这个场景,心里一震。他赶紧上前施礼,问道:"大师,您在这荒山野岭修行,可有什么需要帮助的?"
金乔觉淡淡一笑,说:"贫僧一无所求,只愿能在此安心修行,度化有缘众生。"
闵公听了这话,肃然起敬。他回去之后,就经常上山给金乔觉送些吃食。后来,他干脆把山上的一大片地都布施给了金乔觉,还帮他建了一座寺院。闵公的儿子也被金乔觉的德行感动,出家做了他的弟子。
随着时间推移,金乔觉的名声越传越远。很多人慕名而来,想要拜他为师。寺院越建越大,僧众越来越多。可金乔觉本人依然保持着最初的苦行,从不贪图享受。
有一次,一位来自长安的高僧专程赶来拜访金乔觉。两人在禅房中畅谈佛法,一谈就是三天三夜。那位高僧后来对别人说:"这位金地藏和尚,不是一般人。他讲经说法,头头是道,而且身上有一股特别的气质,让人一见就生起恭敬心。我怀疑,他可能是某位大菩萨的化身。"
这话传开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揣测金乔觉的来历。有人说他是文殊菩萨,有人说是普贤菩萨,各种猜测都有。可谁也没有想到,真相竟是——
到了唐贞元十年,金乔觉已经九十九岁高龄了。这一年的七月三十日,他把所有的弟子都叫到身边,说了一些嘱咐的话,然后安详地闭上了眼睛,圆寂了。
可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在场所有人都震惊了。
按照惯例,僧人圆寂之后,遗体要停放三年,然后火化或者入塔。可金乔觉的遗体停放了三年之后,打开一看,众人都愣住了。他的身体不但没有腐烂,反而更加完好,面色如生,肢体柔软,就像睡着了一样。而且整个身体发出淡淡的金光,骨节撞击还会发出金属的声音。
这就是佛门所说的"肉身不坏",这是得道高僧才有的瑞相啊!可更让人震惊的还在后面。有几个和金乔觉最亲近的弟子,在给他擦拭身体的时候,发现他的面容、身形,竟然和寺院里供奉的那尊地藏菩萨像一模一样!
这一发现,如同一道惊雷劈下。所有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金乔觉就是地藏菩萨的化身!
![]()
难怪他从新罗国不远万里来到九华山,难怪他要选择最苦的修行方式。
难怪他能在那个山洞里一住就是七十五年。
这一切,都是地藏菩萨在给世人示现,那个"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愿,究竟该如何去实践。
可是,为什么说他的愿力比观音菩萨更深重呢?
他在九华山的这七十五年,究竟在修什么?
他留下的那具金刚不坏之身,又向世人昭示了什么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