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孤山的银杏树下,秋风卷起落叶,一位裹着黑羽绒服的男人低头缓行。口罩遮住大半张脸,可那疲惫的眼神、佝偻的背影,谁都认得出是辛柏青。
半年了,他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没有工作,没有采访,只为和女儿、好友一起,在千年古树前,为已逝的妻子祈福。
![]()
朱媛媛走了,走得安静,走得体面。
她从不公开病情,抗癌多年,没向外界诉过一句苦。直到她离开,人们才惊觉:那个总带着温柔笑意的“国民媳妇”,原来早已与病魔搏斗多年。
![]()
而最痛的,是辛柏青。他们不是明星夫妻的喧嚣模式,而是中戏同窗、三十年相守的静水流深。
他们演戏,但从不把生活演成戏。低调到连《潜伏》都因女儿年幼而婉拒。他们的爱,不在热搜上,而在日常的粥饭里。
可如今,粥还在,人已空。
朱媛媛走后,辛柏青消失了。
推掉话剧《苏堤春晓》,因为剧中苏轼思念亡妻,他怕自己站在台上,念着台词,眼泪止不住地流。这不是矫情,是真情太重,压得他无法表演。
![]()
好友刘天池说,联系不上他;蒋勤勤说,两家父母还互送饭菜,可辛柏青,像把自己锁进了房间。不是逃避,是需要时间,让心一点一点愈合。
![]()
这次现身大孤山,很可能是李乃文拉他出来的。同班同学,几十年友情,李乃文懂他的痛。他陪着父女俩转银杏树,拍风景,大方合影,用行动告诉辛柏青:你还活着,还有人陪你走。
![]()
女儿本本,17岁,像极了母亲。
她默默搀扶父亲下台阶,一个动作,全是懂事。失去母亲的痛,她也承受着,可她知道,爸爸更难。于是她成了这个家新的支点,用少女的坚韧,撑起残缺的屋檐。
大孤山为何成了明星祈福地?
![]()
有人说灵验,有人求事业。可对辛柏青来说,这里没有光环,只有寄托。他绕着古树走,不是求名利复归,而是想问问远去的人:“我快好了,你放心吗?”
我们总期待名人“早点走出来”,“为了孩子,为了事业,振作点”。
可悲伤哪有标准工期?有些人用一年,有些人用十年,有些人,一辈子都在怀念。
![]()
辛柏青不需要马上复出,不需要强颜欢笑面对镜头。他需要的,只是允许自己难过。允许在某个清晨突然落泪,允许在女儿像妈妈的一个笑容里怔住。
真正的勇敢,不是立刻振作,而是在深渊里,依然选择牵着女儿的手,一步一步,往外走。
![]()
朱媛媛期盼的,从来不是辛柏青多么成功,而是他能好好活着,带着女儿,继续吃饭、看剧、散步,像从前一样,平淡而温暖。
这次大孤山之行,或许就是他重新出发的起点。不为观众,不为事业,只为那个等他在人间继续走下去的人。
![]()
银杏叶落,明年还会再绿。而爱,从不会真正离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