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211校招现擦边主播:读大学性价比骤降,鸡娃失去意义?

0
分享至

“读大学到底是投资还是消费啊?”最近,这个话题引发大家热议。

一是在这个秋招季,大学生找工作个个“我没招了”,硕博士如过江之鲫,某211校招已经下沉到:堂而皇之招擦边女主播了;



图片来源网络

二是在考研报名季,研究生学费真的让人望而却步啊。据悉,最近某C9大学官宣某专业学费上涨67%,每人80000元/全程!

而学费暴涨不是个例,从各高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等公开的数据看,几乎所有专硕的学费2025年相较2024年,涨幅基本上20%起步!

在大学学费猛涨的另一面,则是大学教育显得越来越没有性价比。



图片来源:小红书@宛平南路600号在逃保安

这样的感受并非个例。在社交平台上,“大学教育与社会脱节”的话题下,有超过百万条讨论。

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带着困惑走出象牙塔,当家长们开始质疑“读大学到底是投资还是消费”,我们不得不直面一个问题:当代大学教育,为何与社会隔着一道看不见的鸿沟?



1

培养方案:

跟不上时代的“老地图”

去年夏天,山东财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张悦在实习时遭遇了一次挫败。

她所在的实习公司需要开发一个简单的用户管理系统,领导让她负责后端接口的编写。

可当她打开电脑,却发现课本里讲的知识点,大多停留在基础语法和简单案例,对于公司正在使用的Spring Boot框架、MyBatis持久层框架,几乎没有涉及。

“课本里还在讲如何用JDBC连接数据库,可公司里早就用框架简化了这些步骤。”

张悦说,那段时间,她每天下班回家都要在B站上看教学视频补课,“感觉自己像个门外汉,大学四年学的东西,连入门的门槛都没摸到。”



图片来源:小红书@HERE Studio

张悦的经历,折射出当下高校培养方案普遍存在的问题——更新速度跟不上行业发展。

当下社会处于急速变化的状态,诸如AI这样的新技术不断迭代,不同的行业也在日新月异地将新的技术纳入到行业体系中,大学教育的培养方案和社会的实践要求,越来越不匹配。

为何培养方案会“滞后”?答案藏在高校的制度里。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的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在实际操作中,受限于学界传统、师资力量、教材更新周期等因素,培养方案的调整范围往往非常有限。

以计算机专业为例,行业技术迭代周期通常在1-2年,新的编程语言、框架、工具层出不穷。但高校的培养方案要经过调研、论证、审批等多个环节,等最终落地实施时,原本先进的内容可能已经过时。

某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培养方案显示,本科生毕业需修满155学分,其中独立实践课程仅有31学分,占比不足20%,远低于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的占比。



工科专业尚且如此,人文社科类专业的情况更不容乐观。

某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王琳说,她的《行政管理学》课本里,案例还是2010年前后的地方政府改革实例:

“老师上课讲的‘电子政务’,还停留在‘政府网站建设’的阶段,可现在早就进入了‘政务APP、大数据监管甚至是人工智能+’的时代。”

更让她无奈的是,课程设置里几乎没有实践环节,“我们学了四年‘如何制定公共政策’,却从来没有机会去政府部门见习,连一份真实的政策文件都没见过。”

培养方案的“滞后”,直接导致学生走出校园后,需要重新学习一套全新的工作技能。就像拿着一张“老地图”去闯新领域,学生们难免会迷失方向。

更有甚者,很多高校的课程,成为了学生们去学习职业技能的阻碍。



很多大学生反映,学校里总是开设一些“水课”,这些课程不上就满足不了毕业条件,但上了就会占用自己去实习的时间。

也就难怪大家开始觉得:读大学性价比越来越低。

2

教学矛盾:

老师的科研压力与学生的就业焦虑

除此之外,大学教师们的科研目的也与学生们的求学目的严重错位。

“这节课我们重点讲论文的文献综述怎么写,下节课每个人交一篇3000 的课程论文。”

在某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课堂上,李老师的话让学生们一片哗然。这已经是这学期第三次布置课程论文了,而在关于“招聘流程设计”“绩效考核工具实操”等与就业相关的内容,老师却只匆匆带过。



图片来源:小红书@momo

“老师好像更关心我们会不会写论文,而不是会不会找工作。”学生们私下里吐槽。

这样的遭遇,暴露了当下高校教学中的一个核心矛盾:

教师的考核导向与学生的学习需求脱节。

在大多数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定、薪资待遇,主要与科研成果挂钩——发表了多少篇核心期刊论文、申请了多少项科研项目、获得了多少科研经费,这些才是“硬指标”。

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等“软指标”,往往处于次要位置。

厦门大学的一项研究曾指出,通过对全国8812名本科高校教师的调查发现,科研压力不仅会增加教师的教学压力,还会降低教师对教学的投入度——多老师为了完成科研任务,会减少备课时间,甚至把课堂变成“论文分享会”。

这种“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而这不只是考核的问题,就教师们的教学目的来看,他们也更希望通过专业的学术知识,一方面培养学生们的理论和思考能力,一方面则能够通过基础专业知识的积累,为未来将要走上学术道路的同学打基础。

从这一方面来说,老师们的教学出发点是好的,或者可以说这是一种理想大学的教学方式,但就当下复杂的就业环境来看,学生们在大学的求学宗旨已经发生了改变。

过去在大学里,学生们不用为毕业后的就业操太多心,但就今天的大学生而言,就业,成了无论是985、211还是普通大学的学生们首要的需求。

因此,老师们以科研和学术为主的教学目的,就不可避免的和学生的需求产生了错位。

更让学生无奈的是就业指导课程。武汉理工大学副教授谢宝国曾指出,中国高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极低,大部分老师都是“兼职”——

可能是辅导员,也可能是行政人员,他们既没有系统学习过职业规划知识,也缺乏职场经验。



图片来源:北京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

“我们的就业指导课,老师就是照着PPT念,讲的都是‘简历要写清楚个人信息’‘面试要穿正装’这种常识性问题。”某高校一名大三学生说。

于是,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得不开始“自救”。他们在B站上关注职场博主,在小红书上看过来人的经验分享,甚至花钱报线上课程学习职场技能。



3

破局之路:从“割裂”到“衔接”

不少人认为,大学是让学生自己去发掘未来的兴趣和职业方向的,因此老师和学校不必去包办学生从学习到就业的全过程,这些都是需要学生在大学期间去不断自学的。



但关于自己未来的人生规划和学习规划,很大程度上是存在个人差异性的。

通常情况下,大部分走入大学的学生,都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和人生缺少规划,也缺少自我成长的机会和意识。

这就使得他们很难在大学生活里,“靠自己”来满足未来的职业需求。

而在个体的差异性之外,越来越复杂的就业环境也让学生在大学期间的“自我成长”成了过时的东西。



他们固然可以花大量的时间去读很多专业的书籍、发展自己的兴趣、探索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但在“人均四段实习、秋招变夏招”的就业内卷下,大部分的学生都只能随波逐流,尽可能的去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

也因为这样,他们很少有时间去安排自己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也很难有精力去给自己做系统的人生规划。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表面上虽然是大学教育和社会割裂的问题,但背后实际上反映的是职业教育的欠缺。

本质上,大学的属性是偏重学术理论而非职业实践的,从整个教育体系来看,高中毕业后本来应该有大量的高中毕业生进入专科院校。

但现实情况是,大学承担了超出它本应该承担的教学责任,这也就难怪现在的大学教育既无法满足大部分学生的期待,也无法回应整个社会和就业市场的需要。



在很多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并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自主选择发展路径。

但在我国,职业教育长期处于弱势地位——不仅社会认可度低,企业和学生都存在排斥心理。

这种职业教育的缺位,进一步加剧了大学教育与社会的割裂。

当大学教育与社会的鸿沟越来越明显,我们该如何破局?其实,无论是高校、教师,还是学生,都在尝试做出改变。

在高校层面,一些学校已经开始调整培养方案,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比如,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与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合作,开设了企业实践课程,学生可以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参与真实的项目开发。

在教师层面,部分高校开始调整考核机制,将教学质量、学生就业情况纳入教师的考核指标。比如,南京大学规定,教师在职称评定时,除了提交科研成果,还需要提交教学评价报告、学生就业数据等材料;

在学生层面,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主动走出校园,通过实习、兼职、参加竞赛等方式,提前了解社会需求。

当然,要彻底解决大学教育与社会割裂的问题,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需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企业需要积极与高校合作,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当高校、教师、学生、社会都能找准自己的定位,共同努力,相信那道横在象牙塔与社会之间的鸿沟,终将被填平。

参考资料:

[1]浪潮工作室-大学教育为什么和社会这么割裂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为什么“战略忽悠局局长”张召忠,突然消失了,去哪里了?

为什么“战略忽悠局局长”张召忠,突然消失了,去哪里了?

混沌录
2025-11-02 17:13:10
美方:若中国不偿还100年前债务,美国也将不承认欠华8500亿美元

美方:若中国不偿还100年前债务,美国也将不承认欠华8500亿美元

福建平子
2025-11-02 13:57:36
凌晨3点,浙江此地全是人!有人半夜从上海、江苏赶来!老板被“逼”上班

凌晨3点,浙江此地全是人!有人半夜从上海、江苏赶来!老板被“逼”上班

FM93浙江交通之声
2025-11-01 19:43:42
震惊!李连杰贴了假皮肤?豪宅泳池光膀子自证清白,引发网友质疑

震惊!李连杰贴了假皮肤?豪宅泳池光膀子自证清白,引发网友质疑

火山诗话
2025-11-02 11:19:05
太狂了!苏奇督通知妙瓦底各诈骗园区:不要怕,诈骗活动照常进行

太狂了!苏奇督通知妙瓦底各诈骗园区:不要怕,诈骗活动照常进行

霹雳炮
2025-11-01 20:55:50
国台办回应武统后,郑丽文突然语出惊人,扬言:不放弃武力保台

国台办回应武统后,郑丽文突然语出惊人,扬言:不放弃武力保台

老范谈史
2025-11-02 19:18:15
在折腾人这件事上,他们一向是炉火纯青的!

在折腾人这件事上,他们一向是炉火纯青的!

胖胖说他不胖
2025-11-02 14:00:14
杭州婚宴翻车了:新娘换装85分钟,22桌宾客走了一半,网友:活该

杭州婚宴翻车了:新娘换装85分钟,22桌宾客走了一半,网友:活该

刘哥谈体育
2025-11-02 14:32:38
国民党主席位置坐稳,郑丽文摊牌了:两岸不回归和平,其他是侈谈

国民党主席位置坐稳,郑丽文摊牌了:两岸不回归和平,其他是侈谈

董董历史烩
2025-11-01 14:13:05
歌手黄安透露,屠颖去世是因为在酒店跑步机上跑步时摔跤致颅内出血

歌手黄安透露,屠颖去世是因为在酒店跑步机上跑步时摔跤致颅内出血

红星新闻
2025-11-02 10:19:19
高三男生遭邻居驾车故意冲撞身亡案明日开庭,家属希望严惩肇事者

高三男生遭邻居驾车故意冲撞身亡案明日开庭,家属希望严惩肇事者

极目新闻
2025-11-02 19:07:41
黄金税收新规来了,你媳妇手上的金镯子未来可能卖不动了。

黄金税收新规来了,你媳妇手上的金镯子未来可能卖不动了。

流苏晚晴
2025-11-02 16:34:00
被求援?俄罗斯回应了

被求援?俄罗斯回应了

环球时报国际
2025-11-02 12:53:08
57万元/平方米!深圳一别墅被神秘富豪3.65亿元“捡漏”拍下,刷新全国纪录

57万元/平方米!深圳一别墅被神秘富豪3.65亿元“捡漏”拍下,刷新全国纪录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2 09:13:03
率泰州爆冷夺苏超!39岁女足队长回家受热捧 邻居拉横幅+敲锣打鼓

率泰州爆冷夺苏超!39岁女足队长回家受热捧 邻居拉横幅+敲锣打鼓

我爱英超
2025-11-02 18:03:00
郑丽文:尊重2300万台湾人意愿,绝不能武统!洪秀柱:当然可以打

郑丽文:尊重2300万台湾人意愿,绝不能武统!洪秀柱:当然可以打

刚哥说法365
2025-11-01 17:15:20
1斤豆芽卖28.8元?网友直呼“吃不起”,知名餐饮品牌回应

1斤豆芽卖28.8元?网友直呼“吃不起”,知名餐饮品牌回应

都市快报橙柿互动
2025-11-02 16:20:16
不出意外的话!苏林会成为第二个黎笋

不出意外的话!苏林会成为第二个黎笋

近史谈
2025-11-02 18:54:35
没错!日本外援:中国球员最大问题是基本功,短距离传球都传不准

没错!日本外援:中国球员最大问题是基本功,短距离传球都传不准

茜子足球
2025-11-02 12:34:05
白宫公布美中协议详情

白宫公布美中协议详情

半导体圈
2025-11-02 20:09:27
2025-11-03 03:55:00
新东方 incentive-icons
新东方
新东方,旨在提供有文化价值的教育、生活、文旅服务。
1179文章数 15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2年3️⃣个阶段,女生富养自己会有多大变化

头条要闻

马来西亚首富之子买上海大平层 449平米1.17亿元

头条要闻

马来西亚首富之子买上海大平层 449平米1.17亿元

体育要闻

这个日本人,凭啥值3.25亿美元?

娱乐要闻

陈道明被王家卫说他是阴阳同体的极品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本地
手机
亲子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手机要闻

华为Mate80风扇版确认:五款机型同台竞技,18号见!

亲子要闻

我发现一个带娃永远不生气的理论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俄在日本海演习击沉假想敌潜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