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高松 康聚恺 郑军 通讯员 温敏 段祥霞
在“沂蒙母亲湖”——跋山水库的臂弯里,沿着龙张路蜿蜒而行15公里,灵泉湖农庄便静卧于此。空气中弥漫着南方水果的香甜,小甜桔、山葡萄在智能温室挂满枝头,与不远处的北方山色构成一幅奇妙画卷。
很多年前,肖庆仁从龙家圈走向远方;多年后,他带着积蓄与梦想,又回到了这片生养他的土地。驱使他的,是放不下的家乡山水,更有割舍不掉的故土亲情。如今,他经营的灵泉湖农庄,不仅承载着个人乡愁,也正乘着“崮下湖畔”片区打造的东风,迎来新的希望。
游子归乡的庄园梦
在沂水县龙家圈街道三村交会处的马车岭上,占地500多亩的灵泉湖农庄仿佛一片波动的“绿海”。沿着小径深入,瓜果的香甜与植物的清新气息在空气中交织,轻轻一嗅便觉得沁人心脾。
从南方引种过来的小甜桔,已有不少挂果。肖庆仁每天都要来棚里转上几圈,看看长势,确保没有发生病虫害问题。随后骑着车,再去看看山上的苹果、山葡萄、梅花鹿、鸵鸟等,一路走走停停,时而会碰上散步的游客,便带着他们钻入树林深处,探索农庄更多角落。
![]()
日子循环往复,肖庆仁丝毫不觉疲倦。“你得有爱心、有耐心去照看农庄的一切。”春去秋来,这已经是他与农庄相伴的第11年。
肖庆仁家原来就在山头西边的泉沟村,这里地处山东省第三大水库——跋山水库腹地,三面环水。早在1989年,他就离开村子,外出打拼,主要是做工程项目,参与过不少济南、威海等地的大项目。2014年,他从江苏回到家乡沂水县。
“不管在外多久,创出了多少成绩,最终还是要回来的。”这份无法割舍的故土情结,最终驱使肖庆仁又回到了这片生养他的土地。而令他颇为意外的,是山头上近三分之一的土地都成了荒地,只能勉强种一些地瓜和花生,村里也很少能见到年轻人的身影。
肖庆仁感觉心里空落落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他不希望家乡的山水就此衰败下去,于是决定流转一些土地,做个家庭农庄。“这样以后退休了,也能有点事做。”肖庆仁说。
这并不是件容易事。村里老人居多,舍不得交出耕作了大半辈子的土地,但眼瞅着年龄越来越大,也无力再与土地打交道。花了两年多的时间,肖庆仁从七八百户农户手里流转了300多亩土地,这片过去管种不管收的抛荒地,为村民换来了哗啦响的票子,肖庆仁的庄园梦也就此开始。
从单一果园到感受田园诗意的栖息地
面对这片地势不平、土质不匀的抛荒地,肖庆仁第一步先下大力气平整土地。要做农庄,种植是必不可少的。但种什么、如何种,对“门外汉”来说,是个不小的难题。
“最好四季有花有果。”考虑到观赏与经济价值,肖庆仁最终选择小甜桔、山葡萄等一类的南方水果。但是南果北引,中间隔着的还有大自然长久以来划下的“鸿沟”。
拿山葡萄来说,肖庆仁第一年引种了上千棵苗,最终死了一多半,剩下的也未能长大,他没能预料到冻害会造成如此沉重的损失。为了让娇贵的南方水果在北方扎下根,肖庆仁随后四处拜师学艺,反复试验,没有经验,就住在农庄,日夜观察作物长势。最终补苗以后,山葡萄的成活率超过90%。
![]()
正是这股不服输的韧劲,让曾经的荒岭一步步褪去旧貌,换上了瓜果飘香的新颜。农庄盛果期可年产甜桔4万余斤,产值约80万元,山葡萄是鲜食及酿酒优良品种,不用套袋管理粗放,产量较高,果品还注册了《崮乡印象》、《崮里印象》两个商标。
满园的硕果,在肖庆仁眼里,其实只是写就农庄故事的第一个篇章。他外出考察过很多次,尤其是浙江的家庭农庄经营,给了他很深刻的印象。“不仅环境好,业态也很齐全,是一个能连接城市与乡村、人与自然的生活平台。”这与肖庆仁心中的设想不谋而合,他想打造一个集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游客不仅能来采摘品尝,更能住下来,在湖畔星空下感受田园诗意,让农庄从单一的“果园”升华为承载人们乡愁与梦想的栖息地。
如今青山翠绿的田园里,一条清澈的泉溪潺潺流过,自然淳朴的环境中,山水相映、花木相融,透出人与自然的亲和力。
“这个草坪,是为研学团队准备的,可以接待一个几百人的团。”肖庆仁说,园区内目前分为水果干果种植采摘区、彩色常绿苗木栽培区、林下养殖区、少儿科普教育区、萌宠动物观赏区等功能板块,在功能定位上,强调综合性与丰富性,为生态农业观光游提供了充分的休闲空间。
乘着片区发展的东风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农庄只是静卧在跋山水库一旁,默默散发着乡村的质朴气息。游客虽有到访,却并未形成稳定且庞大的客源群体。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灵泉湖农庄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
2023年起,按照“一带引领、两翼齐飞、三区共建、四路并进、五蕴同秀”总体思路,龙家圈街道牢固树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追寻红色印记、追寻乡愁记忆、追寻山河之美、追寻移民足迹为主题,坚持片区思维,创新“五光十色”工作法,全力打造“崮下湖畔”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而灵泉湖农庄正处片区门户的地理位置,注定它将在片区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从龙张路拐向片区的那一刻起,农庄的满园翠绿、南果飘香,就成为绝大多数游客对崮下湖畔的第一印象。这不仅是地理上的巧合,更是发展上的机遇。
崭新的柏油马路从龙张路一直修到了灵泉湖农庄的门口,路口立起了醒目的旅游指示牌——这正是“崮下湖畔”片区统一规划建设带来的最直观的改变。
“片区统一建设后,把农庄规划进旅游线路中,从民宿到游玩,与周边的村子形成配套,彼此互补,带来更加稳定的客流量。”肖庆仁也抓住了这个机会,对农庄整体设施进行提升,修建了开阔的停车场和休憩区等,并主动将农庄的客流引向片区深处,实现与片区规划的“无缝衔接”。
效果显而易见。崮下湖畔片区年吸引乡村旅游游客达30余万人,农庄客流量也稳定提升,一到节假日,预定农家乐的电话更是不停。
灵泉湖农庄的蓬勃发展,恰似一枚精准落下的棋子,与打造“崮下湖畔”片区这盘大棋局形成了绝妙的呼应。农庄不再是地图上一个孤立的点,而是被有机地编织进片区“文旅融合、生态赋能”的发展蓝图之中。
当游客沉醉于湖区的自然之美时,农庄提供了驻足、体验、消费的深度空间,让山水之美可感、可品、可回味。肖庆仁相信,农庄因这片山水而扎根,这片山水也因农庄的存在而更具魅力与活力,二者相得益彰,正共同讲述着一个关于乡土与现代、生态与致富的和谐故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