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年国际上的大豆市场真是反转不断,先是中国不再进口美国的大豆,转而从巴西等国家进口大豆。
可是谁知道巴西竟然坐地起价,直接把大豆的价格抬的老高了,结果中国直接全面暂停从巴西进口大豆,这届把130万吨的大订单给了阿根廷,巴西这下真是贪心砸了饭碗。
![]()
巴西为什么敢抬价?中国为什么又把订单给了阿根廷?
巴西硬抬价
从今年5月开始,中国几乎没再买美国大豆,到9月更是自2018年11月以来首次“零进口”。
能满足中国大买家需求的主产区本就不多,巴西自然成了最大受益者。
![]()
今年1到8月,巴西对华大豆出口占比已经飙到71.6%。
手里份额大了,巴西出口商也起了劲,觉得中国离不开自己,于是开始明显抬价。
到10月上旬,巴西大豆价格已经很夸张:每蒲式耳比芝加哥期货高出2.8到2.9美元,而美国大豆溢价才1.7美元。巴拉那瓜港的大豆比美国墨西哥湾的货贵了66.1美元一吨,创下近四年最高,溢价冲到每蒲式耳270美分。
![]()
他们底气十足。
一是新季大豆还没大量上市,短期供应紧张,加上运费和汇率波动,涨价看起来有理。
二是中国在巴西投了不少仓储、铁路和港口项目,物流几乎绑定,巴西觉得中国不会轻易找别人。
![]()
三是中国每年进口1.2亿吨大豆,买家多,价格高也得买。
但仔细看,这根本不是正常市场波动,而是投机。
收获季快结束时,巴西卖掉四分之三货,剩下的留着等着坐地起价。
![]()
有业内人士说:“就是趁火打劫,看准中国对美豆进口受限,以为我们只能被动接盘。”
可他们低估了中国,现在的中国已经不会被高价吓住,也不再是那个只能硬扛的“冤大头”。
中国的“转单底气”
面对巴西的漫天要价,中国买家这次没像以前那样忍着,而是干脆按下了“暂停键”。
![]()
10月中旬,多家企业联合停购巴西12月之后船期的大豆。
看起来像是临时起意,其实早就有准备。
中国手里有两个能让价格降下来的机会。
![]()
一个是巴西新季大豆的丰产预期,2024—2025年度巴西大豆产量预计能到1.68亿吨,出口潜力高达1.1亿吨。
供应一上来,价格想再撑住都难。
另一个是中美贸易谈判的进展。
![]()
美国大豆产业已经急得团团转,今年1月到8月,中国从美国只进口了580万吨,同比下降近80%,仓库里的大豆堆得快满了。
国家粮仓兜得住底,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当时就说,大豆战略储备很充足,仅2023年,中储粮在东北地区就收储了200多万吨。
![]()
一旦市场供应紧张、价格波动,把储备投放出来就能平抑价格,短期需求完全能顶上。
这就像家里冰箱里塞满了菜,外面市场涨价了,也不用慌,随时可以用自家储备。
这些年中国一直在拓展大豆进口渠道,到2024年已经从16个国家进口大豆。
![]()
虽然巴西、美国、阿根廷三大主产国仍占比很高,但比起过去只靠一两个国家,风险已经分散不少。
更重要的是技术上也有突破。
以前豆粕占了畜禽饲料蛋白的90%以上,而豆粕要靠大豆榨取,依赖度很高。
![]()
最近几年,中国推动杂粕替代,菜籽粕、棉籽粕这些原先不被重视的材料,替代豆粕比例从10%升到了15%。看似不多,但每增加一点,进口大豆依赖就少一点,谈判时底气自然更足。
有了这些底牌,巴西的涨价对中国买家来说根本吓不倒。
![]()
正当巴西卖家还在捂货惜售时,阿根廷及时递出橄榄枝,中国转单也就顺理成章了。
中国130万吨大豆瞬间流向阿根廷
要说这次最大的赢家,非阿根廷莫属。
两天就拿下130万吨订单,相当于平时几个月的出口量。
![]()
背后不仅是运气,更是政策和市场判断精准结合的结果。
9月22日,阿根廷政府当时宣布一个重磅消息:暂时取消谷物出口预扣税,大豆出口税直接从26%降到0。
简单来说,这就相当于给大豆出口打了个“八折”,阿根廷大豆的到岸价格立刻比巴西有竞争力。
![]()
当时巴西大豆溢价已经高到让中国油厂吃不消,算下来,每榨一吨大豆亏了200多块人民币,而换成阿根廷大豆,每吨还能赚约200元。
面对亏损和盈利的选择,不用想,哪家油厂都会选择后者。
更巧的是,这个降价时机刚好填上了中国11月至次年1月的供应缺口。
![]()
消息一出,当天就下了10船货,第二天又下10船,大部分货能在11月装船,及时跟上国内需求。
这波操作堪称精确到位,既解决了中国的燃眉之急,也让阿根廷自己赚得满满当当。
![]()
有人说阿根廷是“捡漏”,但机会其实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这几年,阿根廷一直在想办法恢复大豆出口市场份额,只是之前出口税高、物流成本大,拼不过巴西。
![]()
这次降税正好踩在中巴贸易矛盾点上,才能迅速拿下订单。
为啥我们非要进口大豆?
有人会问:“既然进口依赖大,那自己多种点大豆不行吗?”其实不容易。
中国人均耕地只有0.1公顷,每年城市化又占掉几十万亩农田,可用地有限。
![]()
主粮优先,水稻、玉米、小麦必须保障,种一亩大豆产量顶多供一个人两个月吃,主粮产量高得多。
虽然2024年大豆种植面积达1.5亿亩,产量2065万吨,但进口量仍超1亿吨,对外依存超过83%,这不是没能力,而是合理分配资源、保障粮食安全。
中国还通过杂粕替代和饲料调整降低依赖,保证成本可控、效果可落地。
![]()
结语
这130万吨大豆订单的转向,看起来像是一次偶然的调整,实际上反映了全球粮食贸易格局正在变化。
巴西因为抬价吃亏,阿根廷因为果断抓住机会赚到好处,而中国用行动说明了一点:在全球贸易里,没有哪家供应商是“离不开”的,只有公平交易、互利共赢才能走得长远。
![]()
粮食贸易从来不只是买卖,更是安全和信任的较量。
手里有粮、渠道多元,不管未来遇到什么贸易变动,中国都能稳得住、撑得起,谈判和采购都有底气。
![]()
简单说,这次大豆贸易给了一个明白的教训:机会总是留给准备好的人,而那些只顾抬价、投机取巧的卖家,最终可能会错过市场。
参考信源
日照网
![]()
环球时报
![]()
中国大豆产业协会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