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时效,是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法律事实,又称消灭时效,是指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在某种程度上丧失请求利益的时效制度。在民事债权债务关系中,诉讼时效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它规定了债权人行使权利的期限。
网友咨询:
我借给朋友10万元,已经超过3年没还了。最近朋友主动写了还款承诺书,说会分期还给我。但没过多久他又反悔了,说这笔钱已经过了法律保护的时效,可以不还。请问这种情况下,他的还款承诺还有效吗?
赵欣怡律师解答:
只要债务人通过书面或口头方式明确表达了还款意愿,不论是否明确提及"放弃时效抗辩"或"确认债务",均可认定为对原债务的重新确认。常见的表现形式包括:签署还款协议、出具欠条或还款承诺书、部分履行债务、在催款函上签字确认等。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即使原债务已超过诉讼时效,债务人事后作出的还款承诺仍然具有法律效力,债务人不得以诉讼时效届满为由进行抗辩。首先,债务人的还款承诺表明其自愿放弃时效利益,是对原债务的重新确认;其次,从诚实信用原则出发,法律不保护出尔反尔的行为;最后,这种认定有利于维护交易安全和社会的诚信体系。
![]()
赵欣怡律师补充:
诉讼时效中断,法律名词,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进行中,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致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时效中断的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起算。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赵欣怡律师
北京兴展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企业合规师执证者。业务领域:民商事诉讼、民商事仲裁,擅长合同纠纷及婚姻家事类案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