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10月17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向联大第五委员会提交2026年度拟议方案预算时,抛出了一个足以震动全球的警告:如果会员国再不按时足额缴纳会费,联合国将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破产危机。这个支撑全球多边秩序数十年的核心机构,如今正站在财政崩溃的悬崖边,而这份警告背后的数据,比话语本身更令人揪心。
截至2025年9月底,联合国仅收到会员国2025年度会费摊款的66.2%,要知道2024年同期这个数字还是78.1%,不到一年时间下滑近12个百分点。更直观的是,超过30%的会员国至今没有缴纳今年的会费,总拖欠金额在去年年底就已达到7.6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款项至今仍未到账。为了应对危机,联合国不得不推出极端的紧缩方案:2026年预算从2025年的近38亿美元下调至32.38亿美元,降幅15.1%;人员编制从约1.4万个职位削减18.8%,意味着2680多个岗位将被取消,最终只保留11594个职位。古特雷斯在解释这些措施时反复强调“实属无奈”,毕竟联合国还要维持和平与安全、发展、人权三大支柱的运作,没钱没人力,任何承诺都只是空谈。
![]()
要找出这场危机的根源,答案其实很明确——最大的“欠费户”正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的美国。自今年1月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美国几乎停止了对联合国的会费支付,累计拖欠金额已超过30亿美元,其中既包括2025年应缴的8.2亿美元常规预算分摊款,也涵盖了往年的欠款和未支付的维和经费。有趣的是,美国在拖欠会费的同时,还在今年9月的联合国大会上发表了长达57分钟的演讲,一边吹捧“美国黄金时代”,一边指责联合国没能解决伊朗核问题、俄乌冲突等议题,对自己欠账的事却只字不提,这种“既要又要”的态度,让多边合作的基础变得愈发脆弱。
有人或许会问,美国难道真的拿不出这笔钱?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美国国内的财政纠纷是事实,政府停摆风险也确实存在,但把联合国会费排在“低优先级”,本质上是对多边秩序的不信任。特朗普政府一直质疑联合国的存在价值,觉得在这个平台上“出力多、话语权少”,更倾向于搞小圈子合作。这种态度已经产生了连锁反应,其他国家看到美国带头欠费,也开始观望拖延,形成了“你不交我也不交”的恶性循环,原本基于《联合国宪章》建立的会费缴纳机制,正在一点点失去约束力。
![]()
如果联合国真的走到破产那一步,受影响最大的绝不会是美国这样的大国。对那些在国际舞台上话语权有限的小国、弱国来说,联合国几乎是它们唯一能发声的平台,也是获得安全保障和人道援助的重要渠道。一旦这个平台瘫痪,维和部队会从冲突地区撤离,灾区的救援物资会断供,气候谈判、人权保护等全球议题将陷入停滞。短期来看,各国可能还会因为政治惯性遵守《联合国宪章》,但时间一长,国际秩序很可能滑向“丛林格局”——强国用实力主导规则,小国只能在夹缝中苟且,甚至可能引发更多无法管控的地区冲突。
不过眼下,联合国还没到完全绝望的地步。除了裁员减预算的应急措施,中国也给出了明确的改革方向。10月15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在“联合国80周年改革倡议”架构改革通报会上,提出了三点建议:架构改革要谋定后动、要把准方向、要务求实效。这三点建议没有回避问题,而是直指联合国机制性的症结——不是没人愿意支持,而是现有架构已经难以平衡各国需求和财政现实。
![]()
说到底,联合国的财政危机从来不是单纯的“没钱”问题,而是信任危机。美国作为最大的欠债国,如果继续揣着明白装糊涂,不仅会让联合国陷入绝境,也会让自己主导的多边秩序失去合法性。其他会员国如果继续观望,最终只会一起承担国际秩序崩塌的后果。现在摆在各国面前的选择很清晰:要么尽快缴清欠费,支持联合国渡过难关;要么任由这个全球唯一的多边平台倒下,重新面对一个没有规则、只有实力的世界。对所有人来说,前者都是唯一的理性选择,毕竟失去联合国之后,再想重建一个能让190多个国家平等对话的平台,恐怕要付出比补缴会费高千百倍的代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