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咱们聊个扎心的话题:你家晚上几点开始“鸡飞狗跳”?
就为那点作业,家长血压飙升、嗓子喊哑,孩子磨磨蹭蹭,小错不断……
我曾经也这样,感觉像是被掏空了,每天都特别累。
后来我痛定思痛,发现问题的根儿,可能不在孩子身上,而在这个“家”里。
我尝试做了3个断舍离,结果那个需要我催着、盯着、吼着才肯写作业的孩子,竟然主动坐到书桌前去学习了!
环境的力量真是太强大了,快来看看我都扔掉了什么?
![]()
01物品断舍离
以前我以为,书桌上摆满课外书、文具、地球仪、奖状,是在给孩子营造学习氛围。
其实,大错特错!那叫:干扰物大集合。
孩子写一个字,转一下地球仪;算一道题,就要用电动削笔刀削一下铅笔。
注意力简直稀碎啊!
后来我就给他的书房和书桌,来了一次“断舍离”。
书桌“裸奔化”处理,桌面上留:护眼灯、当前要写的作业、必需的笔和橡皮。
其他一切,全部清空。
把书桌对着白墙放置,让孩子的学习区域内,看不见任何与学习无关的玩具、摆件。
他的目光所及,只有作业,就很少会分心了。
把书架放在书桌背后,这样孩子做完一门作业,需要换书时,起身去拿就可以了。
而当他回到书桌前坐下,本身就是一次专注力的重启,能帮他再次全神贯注写下一门作业。
这样看着虽然简单,但效果立竿见影。
环境干净了,孩子的心也跟着静了。
![]()
02干扰断舍离
以前我家孩子在屋里写作业,他爸在客厅打游戏,我有时还刷个电视剧。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孩子,你能静下心来吗?
想营造学习氛围,需要全家总动员。
于是我们规定每晚7点半到9点,是全家人的“学习时间”。
这个时间段,绝不开电视,爸爸要打游戏,也要戴上耳机,到自己卧室去打,保证不发出声音。
我要么看书,要么处理一些文案工作。
还把孩子的书桌搬到了客厅,我和他成了同桌,Coco说听着我敲击键盘的声音,他就特别能静下心来。
全家一起在一个安静的空间里,分别做着自己的事,一抬头就是同样专注的家人,这种身教,远胜于言传。
孩子感受到的是沉浸式的陪伴,写作业的速度都提高了不少。
![]()
03语言断舍离
这是最最最难的,因为东西好扔,我那张嘴有时是真的管不住啊!
但家长的喋喋不休,往往才是破坏孩子主动性的最大元凶。
“怎么又走神了?”
“注意握笔姿势!”
“你认真检查检查。”
……这些话说多了,学习就彻底变成了咱们父母的事。
所以我强迫自己进行“语言断舍离”,不该说的话,坚决要忍住。
发现孩子握笔姿势不对,我趁着去打水的机会,路过他的身旁,用手摸摸他的食指,他一下子就改过来了。
发现他走神了,我不动声色,启动一个计时器,“滴答”一声,计时开始,孩子猛然就回神了。
![]()
除了不频繁提醒,我还会观察孩子做得好的地方,一通猛夸。
“哇,你没用妈妈提醒,就把数学做完了,自己掌控时间的感觉很好吧?”
“今天的作业安排很合理,提前五分钟写完了,妈妈就知道你能安排好。”
一开始不唠叨了,憋得我真难受啊!
但当我把关注点放在:孩子做对了什么,我要怎么夸他时,奇迹就发生了。
Coco开始自己思考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偶尔我们还会共用一个番茄钟,比一比谁能在25分钟之内率先完成自己的任务呢?
你追我赶,上床睡觉的时间都变早了。
![]()
断舍离,其实是在帮孩子清理环境,让他的视觉、听觉、心神都不再被干扰。
这样孩子自己内在的、向上的本能,自然会冒出来。
你也快去试试看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