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午好,打工人的Q4开始了,还记得年初定的kpi吗?
当然了,不记得最好。
不只是工作上,我们总爱用“增长”与否来评判自己。
“成功学”过时了,“旷野学”就流行了起来。
不再卷“升职”,就开始卷“松弛”。
当整体环境进步缓速,对个体的要求却没停下来,我们就只能空转与内耗。
前阵子问了大家,在“停止_____后,我的生活变好了 ”的空格中,自己会填写什么;
我们收到了许多答案,向大家学习了“停止”的智慧。
或许真正的成长,不在于我们完成了什么,而在于我们终于敢停下什么。
![]()
1.
停止早上一醒来就看手机,上班再也没迟到过。
@打工人
2.
有天整理自己的朋友圈,看过去每一条都好用力,我不喜欢这样面目紧绷的自己。
停止发朋友圈后,我能更好的保持自己的节奏,不再为了出片,去吃又贵又难吃的餐厅,去又贵又不好玩的旅游。
也没有“憋个大的”惊艳所有人的包袱,活的更轻松,更舒服了一点。
@kk
3.
有段时间发现自己好像离开“谁懂啊”“没空跟你闹了”“我不中了”就不会说话了。
短剧看多了,我连别人说话语速慢都没法忍受,于是一怒之下卸载了短视频app和短剧app。
无聊了就翻出老剧来看,把《武林外传》又看了两遍。掌柜的总说“额滴神啊”,但也会说很有道理的话。
他们也一言不合搞抽象,但也会像你和朋友一样慢慢聊天。
细糠和粗粮的区别就在于,它从生活来,最后也会回到生活去。
不会因为看多了,就觉得现实无聊得难以忍受。
@子曾经曰过
4.
过去5年里,我一直在减肥,成功瘦了大概25斤,但我陷入了报复性进食,又因负罪感抠吐的恶性循环中。
那时候我心态很极端,家常菜在我眼中都是高油高热量。而且由于抠吐频率很高,我脸开始发肿发腮,视觉效果就是脸大身体很小。
除胃不舒服外心理也产生问题,每次吐完我都会大哭,陷入“太浪费食物了,我为什么要这样”的自责中。
停止抠吐后,一是心态有了变化;
开始接纳自己的不纤细身材和浮肿脸庞,意识到每个人的身材都多多少少有缺陷。
![]()
二是不克制食欲不计算热量,只关注身体的感受,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只是控制量。
三是我不再追求高强度运动,即使运动效果没这么好我也全盘接受。
我意识到,27岁的年纪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
我把注意力放在健康和事业上,记录生活,写日志,一点点的变化,我也给自己无数倍的正向反馈。
@豪豪的妮
5.
现在很流行鼓励自己,但我决定停止告诉自己“我很好”。
我是那个完美踏在社会时钟上的小孩。
在外人看来,我是985的研究生,体制内的稳定工作,老公有上进心又顾家,适龄生娃,依然坚持自己排球和写作的爱好。
实际上,我总会因为各种事崩溃。
比如,出差期间老公外出过夜没有报备;培训期间简历被无视;座谈会上的发言不够全面……每一样我都痛苦地抓心挠肝,彻夜难眠。
我无法接受这样的生活,和这样的自己。
有一段时间每天回家都很不高兴,小朋友都会捧着我的脸哄我笑,我并没有很有触动。
直到那天我突然照了镜子,这么难看的脸和表情,小家伙竟然还那么爱我。
![]()
我慢慢承认,我其实非常普通,很多事情我都做不到。
但我不用向任何“优秀”看齐,每件事情“优秀”的标准也是不同的,我该从完美主义中放过我自己。
若我不存在完美光环,那所有美好都是“意外之喜”和“荣幸之至”,从每件事我都是“获得”的状态开始看事情。
抱着这样的心态,再看我平淡的生活,居然充满庆幸和感动。
@啊呸呸呸都爆炸吧
![]()
6.
我停止想象别人眼中的自己,讨好型人格焦虑自卑什么的全都好了。
@gansta
7.
“被爱”是东亚人统一的性癖,可当我停止被爱的执念,聚焦于自我,享受生活;
才发现本我不存在于别人爱不爱中,而是存在于自己对生活的体验中。
@归来仍是少年
8.
我与这位朋友相识十多年,今年说不上停止联络,但我确实有意减少交际。
每次产生冲突时她会放狠话,甚至说绝交。因为不想失去多年好友,所以总是忍耐并原谅,反反复复多次。相处变成了煎熬,我选择渐行渐远。
偶尔也会怀念起曾经很好的时候;
但我觉得,放弃不同路的人,才能找到真正的同路人。
@每天一颗人参果
9.
一直不想承认我的父母在压榨我。
让我每个月给家里转钱的时候没有,让我用公积金给家里买房的时候没有;
过年放假7天给我安排8个相亲对象,我也没有承认他们只想卖女儿收彩礼。
直到爸爸欠钱还不起,他和妈妈已经没有资格向银行贷款,于是想拉我去银行贷的时候;
我实在忍不住了,问他:“为什么不是哥哥?”
他说不出来话,我决定停止欺骗自己,我们的家人缘分已经走到尽头了。
@走吧走啊
10.
停止一段失败的婚姻后,每一天都过得无比爽利。
不用早起做自己根本不爱吃的早餐,也不用纠结那个人夜不归宿去干嘛了。
也不用刷到“对方爱不爱,要看这几个肢体语言”就点进去看,然后被推送更多,陷入无尽的内耗。
@花开花谢
11.
我以前很害怕与人发生冲突,觉得这样会不会让别人以为我不好相处,以为忍一忍就好了,但事实上并不会。
我在现在的公司工作快两年了。我刚来这个公司的时候,领导会试探着让我做一些不属于我的工作,刚开始我会觉得这些都不是什么大事。
接下来他们就一次次重复,甚至有一次领导让行政当着全部同事的面,给我安排行政的工作。
我直接找领导拒绝掉了,领导也很怂,说是行政错误地传达他的工作安排。
我突然意识到,领导只是纸老虎,我停止了对他那莫须有的恐惧。
![]()
在他又一次给我安排额外工作的时候,我和他大吵了一架。
结果并没有听到想象中的恶意言语。
此后,他们反而更在意我的想法,有事情会事先和我商量,如果我不高兴,他们也不再强求我。
@大侠
12.
我特别感谢一个素未谋面的客户,她在一次电话会中对我说:“停!你不必解释,只需要告诉我你下一个交付时间。”
当时我惊讶她可以不顾情面打断别人讲话;
后来才意识到,是我在习惯性过度解释。
拒绝和同事点奶茶,我会解释半天我在减重,很开心她们点奶茶记得叫我;
朋友打趣我无辣不欢,我也要解释半天这是因为家人的口味blablabla……
甚至接网约车司机电话,我都下意识编个理由解释一下,即便我根本不会超过系统设置的等候时间。
![]()
过度解释的背后,是害怕不被认可。
当我意识到他人并不需要这个解释,我也不需要如此在意他人的看法,才终于戒掉这个习惯,一点点学会了让自己的感受排在第一位。
@嘎送
看完大家的投稿,让人有种心力上涌的感觉。
有人停止了用外界的要求来压抑自己;
有人分辨出了哪些是自我需求,剥离了他人需求;
有人不再习惯性依赖,主动掌控自己的生活。
大家的“停止”背后,都指向最近互联网经常提起的一个概念:找回主体性。
我们人类这种动物很有意思,为了让同类彼此配合,建立了种种规则任务,还设置了很多奖励机制;
可打配合打得久了,就会感觉自己像他人的npc,忘记自己才是自己人生的主角。
如果你感到疲惫,感到缺失;
如果在他人身上苦苦寻找,也找不到答案;
不如停下来想一想,答案从来都在我们自己身上。
作者/ ONE的读者们
编辑/ 脏脑丸
视觉/ Jane
注:图片来自读者与《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
后台回复“加群”,进入读者粉丝群
人活一次
不如尽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