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霜华凝序 物候知秋
![]()
当北方大地渐次银霜铺地,地处华南的八桂大地正迎来一年中最为舒爽的时期。此时夏季风撤离、水汽减少,带有夏季特征的暴雨、高温、台风等灾害性天气陆续退出天气舞台,而带有冬季特征的寒潮、暴雪等尚未全面登场,天气相对平稳。虽然有时候冷空气南下遇上暖湿气流,也会制造“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萧瑟景致,但总体上来说,空气干燥,云量稀少,天高云淡的晴爽天气居多。据常年10月下旬气候数据统计,桂北平均气温16~18.7℃、沿海三市22.3℃左右,其余地区介于20~22℃之间,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50%~80%,与人体体感最舒适的天气标准非常契合。白天晴空朗朗时气温升至28℃左右,夜幕降临后因云层稀少、热量散失快,气温下降,昼夜温差可达十几度。不过,此时的气温还低不到能见“霜”的程度。
![]()
![]()
气象上,把每年秋季首次发生的霜冻称为“初霜冻”。当夜间气温降至0℃以下,空气中的水汽会在冰冷的地面和草木物体表面凝华形成白色冰晶,这就是霜。霜降节气到来之际,我国东北、西北大部以及青藏高原等地通常已经入冬,初霜冻早已报到;真正在霜降节气期间迎来初霜冻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一带。广西除了局地高寒山区10月中旬可见初霜,其余大部地区得等到12月至1月上旬。
古诗有云“月落乌啼霜满天”,似乎霜像雨一样是从天而降,其实并非如此,它和“露”的形成机理一样,都是“由地而发”,是地面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在有霜的早晨你若细细观察,就会看到晶莹的霜花在草叶的正面背面、上方下方都有出现。广西霜降难见霜,正是因大部地区近地表温度远在0℃以上,仅能形成液态露珠。
![]()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霜降时节秋景正盛。温度降低、日照变短,树叶不再制造新的叶绿素,占主导地位的绿色逐渐褪去,其他色素主导的颜色就显露出来。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占上风,叶片便披上黄金甲;花青素上位,叶子就会由绿转红。霜色愈浓,秋色愈绚烂。然而这场盛大的秋景通常不会持续太久,随着气温下降和水分减少,叶子会逐渐枯萎脱落。“黄叶舞秋风”的凄美浪漫,其实是树木减少水分蒸腾、储存养分安稳过冬的“断尾求生”。
![]()
都说霜打的果蔬分外甜,是因为昼夜温差增大,植物白天光合作用制造的糖分多,晚上消耗少,能积累下更多糖分。气温降低还触发植物启动自救方案,把体内的淀粉分解成可溶性的葡萄糖和果糖,这些“防冻甜水”降低了细胞液的冰点,使细胞不容易被冻坏,算是植物越冬生存策略被人类味蕾感知的意外收获。

文|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 谢海云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服务中心工程师 黄石健
广告合作、宣传片、专题片、教学片、科普动漫片制作及会议庆典活动制作拍摄,欢迎垂询,联系电话:0771- 587628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