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骑手暴雨夜猝死!姐姐翻看他手机后崩溃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2023年7月的一个暴雨夜,江市的外卖订单量激增。晚上十一点,平台系统将四个方向截然不同的订单,强行塞给了“王者骑手”张磊。

他的电动车在霓虹闪烁的雨幕中穿梭,像一颗被无形鞭子抽打的陀螺。

最后一单,目的地是城北一个没有电梯的老旧小区六楼。距离超时还剩3分钟。张磊拎着餐盒,一步三台阶地向上狂奔。监控拍下的最后画面里,他脸色煞白,呼吸急促。

一分钟后,他倒在五楼拐角的阴影里,手机从手中滑落,屏幕还亮着,刺眼的红色倒计时仍在无情跳动:“订单即将超时:00:02”。

平台给出的初步结论是:意外猝死,系个人健康原因导致,出于人道主义,愿支付一笔“抚慰金”。

直到一周后,张磊的姐姐张薇,一位专为底层劳动者打官司的律师,整理弟弟遗物时,点开了他手机上那个无比熟悉的蓝色软件。她本想注销账号,却鬼使神差地打开了“骑手数据报告”。

报告页面的最顶端,用加粗字体写着:“本月准时率:99.8%,超越99%的骑手!”

而在这行荣耀的数字下面,是一连串触目惊心的记录:“最近7日,平均每日强制派单15次,日均被系统压缩配送时间约47分钟,遭遇‘连环单’锁死无法下线23次……”

张薇看着这些冰冷的数据,浑身血液仿佛瞬间凝固。她意识到,弟弟的死,或许根本不是一场意外。



1.

张薇接到老家派出所电话时,正在整理第二天要上庭的案卷。听到弟弟张磊“没了”的消息,她手里的卷宗哗啦一声散落在地。

她连夜赶回江市。在殡仪馆,见到弟弟遗容的那一刻,这个一向以冷静著称的女律师,双腿一软,几乎瘫倒在地。张磊才28岁,脸上还带着奔跑后的潮红未褪尽,却又蒙上了一层死亡的灰白。

处理事故的交警给出的说法是:心源性猝死,诱因可能是过度劳累。事发当晚暴雨,路况复杂,不排除意外因素。

平台方的区域经理也来了,一个穿着西装、表情程式化的年轻人。他递上一份协议和一张支票,语气礼貌而疏离:“张女士,请节哀。对于张磊先生的不幸离世,我们深表遗憾。这是公司的一点心意,希望能帮助您和家人度过难关。”

张薇看了一眼支票,金额不算小,但协议条款却写着“一次性了结,家属不得再就此事以任何形式向平台主张权利”。

“这是什么意思?”张薇抬起头,眼神锐利,“我弟弟是在送你们平台的订单时出的事,这难道不算工伤?”

经理脸上露出标准的、带着一丝为难的笑容:“张女士,您可能不太了解。骑手和平台之间是合作关系,并非雇佣关系。所以……很遗憾,这无法被认定为工伤。这笔钱,纯粹是公司基于人道主义的关怀。”

“合作关系?”张薇冷笑一声,“那他手机里那个时刻监控他位置、给他派单、超时就要罚款的‘伙伴’,可真是体贴啊!”

经理的笑容僵了一下,没有接话,只是把协议又往前推了推。

2.

张薇拒绝了签字。她以律师的身份,要求平台提供张磊当天的全部工作数据,包括派单记录、行驶轨迹、系统通知和奖惩明细。

平台法务部的回复很快,措辞严谨,核心意思就两点:一是用户数据和算法逻辑涉及商业机密,不便公开;二是再次强调合作关系,平台已尽到提醒注意安全的义务,骑手自身应对其接单行为和健康状况负责。

这种冷漠的、将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的态度,彻底激怒了张薇。她决定自己寻找真相。

张磊租住的单间很小,除了一张床、一个衣柜,就是堆在墙角的几箱能量饮料和泡面。他的手机屏幕已经碎裂,但还能开机。屏保是他骑着电动车、对着镜头咧嘴笑的照片,阳光灿烂。

张薇强忍悲痛,点开了那个蓝色的外卖骑手APP。需要指纹或密码。她试了弟弟的生日、她的生日,都不对。最后,她输入了母亲去世的忌日——手机解锁了。她的心像被针扎了一下。

APP界面远不如用户端那么友好。充斥着各种弹窗通知、数据排名和奖惩明细。张薇点开“我的数据”,一个极其详尽的报告页面展开:

*本周积分:1580分(市内排名第3)

*准时率:99.8%

*平均每日在线时长:13.7小时

*平均每日接单量:48单

*近期异常数据:

*强制派单:最近7日共105次(系统无视骑手状态和位置,强行指派订单)

*配送时间压缩:系统基于“算法优化”,平均每单缩短配送时间约3分钟,日均累计约47分钟。

*连环单锁死:23次(完成一单后立刻派发下一单,中间无休息时间,无法主动下线)。

*因“超时”被罚款:本月累计285元。

*建议:您的疲劳指数较高,请合理安排休息(但系统仍在高强度派单)。

张薇看着这些数据,手指冰凉。这哪里是数据报告?这分明是一张张催命符!那个“99.8%”的准时率,是用弟弟一次次挑战生理极限、在暴雨中狂奔换来的!那个“王者骑手”的称号,背后是系统毫无人性的压榨!

3.

为了印证自己的猜测,张薇根据弟弟手机里的通讯录,联系到了他经常提起的师傅——老陈。

在一家街边嘈杂的小面馆里,老陈,一个皮肤黝黑、满脸风霜的中年男人,坐在张薇对面,显得有些局促不安。

“陈师傅,我弟弟他……平时工作是不是特别拼?”张薇开门见山。

老陈叹了口气,搓着粗糙的手:“小张啊……是拼,年轻人嘛,想多赚点。可是……”他欲言又止,警惕地看了看四周。

“陈师傅,我只想知道真相。平台说我弟弟的死是意外,跟平台没关系。”

“放他娘的屁!”老陈突然激动起来,压低声音,“没关系?哪个骑手不是拿命在跑?那系统……根本不是人!”

他告诉张薇,平台的算法越来越“聪明”,也越来越狠。它会根据你的历史数据,不断试探你的极限。“你跑得快,下次就给更短的时间;你从不拒单,就拼命给你塞单子,根本不管你累不累。”老陈说,“特别是他们这些‘王者’‘大神’级的,系统就跟盯上他们一样,把最难、最远的单子都甩过来,因为知道他们为了保住等级和奖励,不敢不接。”

“那不能休息一下吗?或者下线?”张薇问。

“下线?”老陈苦笑,“你试试看?高峰期你想下线?系统立马弹窗,要么是‘高峰期奖励加倍’,要么是‘下线将影响本周评级’。你手一抖点了拒绝,好了,后面半天可能都没好单子了。我们管这个叫‘系统锁死’,上了线,就别想轻易下来。”

老陈的描述,与张薇在弟弟手机里看到的数据完全吻合。这根本不是简单的“合作关系”,而是一种精心设计的、利用数据和奖惩机制进行的深度控制。

4.

张薇回到弟弟的住处,更仔细地翻看他的手机。在APP的“消息中心”里,她看到了大量系统发送的通知:

*下午3点15分:“亲爱的骑手,附近有5个顺路订单,接受将获得额外奖励哦!”(当时张磊正在吃迟到的午饭)

*晚上7点30分,雨开始下大时:“暴雨天气补贴已开启,每单加成5元!加油!”

*晚上10点50分,张磊送完前一单,气喘吁吁时:“检测到您附近有高价值订单,已为您自动接单,请尽快前往取餐!”(这就是那致命的最后一单)

*晚上11点03分,他正在爬楼:“订单即将超时!超时扣款6元,并影响准时率!请加快速度!”

这些通知,语气看似亲切鼓励,实则步步紧逼,将骑手牢牢地绑在高速运转的传送带上,不容片刻喘息。尤其是在暴雨夜,用“补贴”作为诱饵,无视恶劣天气带来的安全风险,强行派发高负荷订单。

张薇还发现,弟弟加入了一个骑手们的微信群。群里充斥着各种抱怨:

“妈的,今天又被系统坑了,连续派了三个反方向的单!”

“这鬼天气还派这么远,系统是想让我死吗?”

“刚才差点被车撞了,就为了抢那两分钟……”

但抱怨归抱怨,很少有人敢公开抵制。因为系统的奖惩制度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差评、超时、拒单,都会直接影响收入,甚至导致“降级”,失去接好单的资格。

张磊在群里很少说话,偶尔会发个“加油”的表情。他的微信朋友圈最后一条动态,停留在猝死前三天,是一张城市夜景的照片,配文是:“跑完这单,希望能歇会儿。”下面有老陈的评论:“悠着点,兄弟。”张磊回了一个苦笑的表情。

5.

掌握了这些初步证据后,张薇正式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交了申请,要求认定张磊与平台之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其死亡应被认定为工伤。

然而,维权之路远比她想象的艰难。

平台的律师团队强大而专业,他们提交了厚厚一沓材料,核心论点依然是:平台只是信息中介,提供撮合服务;骑手自主接单,自备工具,自负盈亏,双方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关系,绝非雇佣关系。

仲裁庭上,对方律师甚至抛出一个尖锐的问题:“张磊先生完全可以拒绝系统派单,或者选择休息。他之所以没有这样做,是他个人追求更高收入的选择。平台何错之有?”

这种将系统性的压榨包装成“个人选择”的逻辑,让张薇感到一阵恶心。她知道,现行的法律法规,对于这种新型的“平台-零工”模式,存在巨大的模糊地带和滞后性。

首次仲裁的结果并不乐观。仲裁庭倾向于认可平台的“合作关系”说辞。消息传出后,平台公关部门开始行动,网络上出现了不少“骑手高收入”、“多劳多得是公平”的论调,试图将张薇的努力描绘成“讹诈”和“阻碍新经济发展”。

张薇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不仅来自强大的对手,也来自部分不明真相的公众的误解。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反复看着弟弟手机里的数据,那些冰冷的数字,仿佛化作了弟弟在雨中奔跑的喘息声和最终倒下的身影。

6.

在一个失眠的深夜,张薇再次拿起弟弟的手机。她无意中点开了一个隐藏文件夹,需要输入密码。她尝试了所有能想到的日期,都失败了。最后,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输入了弟弟成为“王者骑手”的那一天——文件夹应声而开。

里面没有工作数据,只有几段音频文件。文件名很简单:“累了-1”、“累了-2”……

张薇戴上耳机,点开了第一个文件。

里面传来沉重的喘息声,夹杂着马路上的嘈杂车流声。然后是张磊疲惫的、带着哭腔的自言自语,声音很轻,仿佛怕被人听见:

“姐……我今天跑了62单,腿都快不是自己的了。系统又给我算了个‘最优路线’,要穿过那个渣土车最多的路口……我知道危险,可是……这一单超时,我今天就白跑了。妈当年的手术费,还差一点……我不敢停,真的不敢停啊……”

音频的背景里,清晰地传来外卖APP特有的、急促的“新订单提醒”的提示音。

张薇的眼泪瞬间决堤。她终于穿透了冰冷的数据,听到了弟弟在生命最后时刻,被系统驱赶着、无处可逃的绝望呐喊。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